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仲景为何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如何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1-20)160

张仲景医圣

张仲景是一个喜欢给人看病的官老爷,他的大堂不像别的大堂一样难进,反而初一十五门庭若市。东汉末年的战乱横行,疫病横生,许多百姓生了病之后因为不能及时医治导致最后病情恶化,只能等死,张仲景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痛心。

张仲景为何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如何

张仲景照

张仲景是世袭的长沙太守,他从小就不喜欢做官,没有官场老爷的做派。他医术远播,但是在封建时代百姓不能轻易地接触官员,官员也不能随随便便的进到百姓家里去。于是张仲景就在不上班的时候在自己家里开设诊堂,可是这样人数比较少。医生医术的长进和大量的病例是脱不开的,只有不断接触病人,看到不同的病情,才能积累自己的经验。

后来张仲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衙门大堂当诊所,发布告示出去,初一十五,太守老爷开大堂为百姓看病,这两天他不问政事,就只给人看病。这一消息公布出去之后在长沙乃至全国都引起了轰动。到了初一这天,他就在大堂上端端正正的坐着,百姓一个一个的进来,他细心地问病人的病情,然后给他们开药。一时之间救人无数,老百姓对他格外拥护,张仲景初一十五坐堂的名声就这么传了出去,人们对他更加钦佩。

到了后来,这初一十五成了惯例,每逢这天,衙门口聚集了各地来看病的群众,甚至还有人带着行李来,人们称他为“坐堂医生”,以此来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的成就

张仲景生于公元前150年,死于公元前215年左右,是东汉南阳涅阳人,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主要确立了辩证论治,撰写《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在《伤寒杂病论》里收录了大量方剂,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瑰宝。

张仲景为何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如何

张仲景照

被称为医圣,在中国医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医学理念和行医品格值得现在的医学从业者学习。他在任长沙太守期间开堂坐诊,造福当地一方百姓。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六经辨证的先河,是后世从医者的必学经典作品,晋代太医的《伤寒论》,宋代的《金匮要略》都是根据《伤害杂病论》的一些章节或者原理改编。张仲景除了编写《伤寒杂病论》之外,还写了《辩伤寒》《口齿论》等,可以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而不复存在,也是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张仲景不仅有着极高的医学能力,还有着突出的医学品质和素养,他发明的饺耳汤就是心系贫寒百姓受冻耳之苦,潜心研究出来的,实用性很强。并且张仲景行医用药讲究极简,为百姓节约成本。

张仲景不仅在中国医药学史上有着医圣的称号,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有着极高的荣誉,在汉代之后,每朝都有专门研究张氏医学的人,超过了五百家,到了现在,还有张仲景研究学院。他在亚洲地区,特别是日本,朝鲜,东南亚,都有着很高的影响力,是现在中医楷模,他的精神鼓舞的后世从医者探索生命的奥秘。

张仲景求学

张仲景是医圣,也是我国中医药史上的顶尖人物。他不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高尚的医德医品,还在医学传承上有着极大作用。

张仲景为何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如何

张仲景像

张仲景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叫张宗汉,在朝廷做官。当时做官是世袭的,所以张仲景注定就是公务员,但是他志不在此。张仲景因为家庭的关系,从小就阅读了很多典籍,他最喜欢的就是关于扁鹊行医的故事,笃实好学,勤奋上进,他将所有能接触到了关于医学的书籍看了一个遍,每每读到兴奋之处,恨不得有个病人出现在他面前。兴趣才是一个人更好的导师,这奠定了他医学翘楚的基础。

张仲景出生的时期接近东汉末年,官场腐败,弊病丛生,他性格沉稳,嫉恶如仇。看不惯官场种种,但是命运却规定他必需走进官场。当时农民起义,战争连绵,人死的多了,尸体处理不好就会有传染病,百姓还要承受着瘟疫的痛苦。张仲景看到这些之后,心里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坐视不理,在他十岁的时候就拜了名医张伯祖为师,潜心研习医学。

张伯祖是一个医学世家,他医术高明,治好的病人高达百分之九十,张仲景跟着这位名师,接触了很多病例,无论是上山采药还是行医坐诊,从不叫苦,还偷偷地做笔记。这些行为张伯祖看在眼里,他很喜欢这个认真的孩子,人真是行医者必备的品格,于是毫不保留的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到了后来张仲景的医学已经超过了师傅,他的名声也传遍了乡邻。

张仲景医品

张仲景在医学上有很高建树,在大堂上坐诊被称为坐堂医生。因为接触了大量的病人和案例,他的医术更加精湛。张仲景同时搜集很多民间的偏方和许多医生的方剂疗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认识来研究,再在病人身上不断实践。

张仲景为何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如何

张仲景雕塑

不仅如此,他为人还特别谦虚,为了拜访名师,不畏惧路途遥远,不在乎旅途劳累,到了地方之一时间就要去拜师取经。当时襄阳城有个绰号叫做“王神仙”的神医,他在医性和医道上都很有研究,有着自己独到的体会。张仲景将他的药性和医学都学得透透彻彻,然后融入了自己的理论之中。

当时面临战乱,一些庸医横空出世趁火打劫,给病人看病也不诊脉,随便对视几眼就开始抓药,不管把人治成什么样,只知道赚钱,草菅人命。还有一些有技术的医生不给百姓看病,他们多是追逐权势荣耀。当时瘟疫流行,死在伤寒上更是不计其数,不光是平常百姓,达官贵人家也是一样。张仲景自己的家族原本有200多人,十年之后死的就剩70多人了,十之八九都在伤寒上。这些都让张仲景十分气愤,痛定决心要找出治疗伤寒的 *** ,来拯救天下黎民苍生,能够控制瘟疫的发展态势。

于是他辞官来到了岭南,开始避世研究医学,然后编纂医书,他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更多的人懂得医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情况。为了百姓也能看懂,他特地用的都是一些朴素的语言,包括药材都用图画在旁边注释,最后终于写成了十六卷的《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写完这本书之后没多久,便与世长辞,遗体由人运回故乡。

张仲景反迷信

在古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和百姓愚昧,加上有神论引导。很多人相信神汉神婆可以沟通上天,不仅能预知天命还可以医治百病。因此很多百姓生了病的时候不主动找医生反而寻求“神仙水”“神丸”等物品,用来医治病情,有的不仅病情停滞不前还发生了恶化,危及生命。

张仲景为何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如何

张仲景雕像

张仲景每次看到这种情况都气愤不已,他在尽力的打破身边百姓对于“迷信的”痴迷。有一次,他在村子上遇见一个疯子一样的父女,一会哭一会笑,然后嘴里神神叨叨的说着什么,家里的请了神婆,一番摆弄之后认为这妇女是被鬼怪缠上了,要做法给她驱妖。但是这个妇女的家属没有那么多钱支付神婆的费用,就只能任凭这个妇女疯疯傻傻。

张仲景于是观察一下妇女的神态,询问亲属关于这个女人的发病状况,又为她诊脉一番,最后确定的说:“你家人没有任何鬼怪缠身,她是一个正常的病人,她患的是热血冲撞心房。一定是近期受了大 *** 才会导致血气上涌,阻塞了神经。不需要多久她的病情就可以好转。这时间没有什么鬼怪,真正装神弄鬼的是那个神婆。只要别让她近病人,病人就不会有事,否则平白无故的人也会有性命之忧。”家属有点将信将疑,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在家属同意他的治疗方案之后,张仲景在病人的身上,最主要是脑袋上扎了几针,通了穴位。没过几天,那个疯妇开始慢慢好转,认清身边人了,疑神疑鬼的情况也没有了。这家人大为赞叹,然后在相邻之间宣传“神婆”是个骗子。

张仲景学风

张仲景在医学上地位很高,但是他一直坚信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虚心和同行交流,并且有问题的时候就会找他们探讨,遇到别人医术比他好的地方,他就降低姿态向人家请教。

张仲景为何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如何

张仲景像

在中国封建社会,像医学这样的都是属于手艺活,并且这是吃饭的家伙,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外,所以很容易造成一些宝贵技艺的流失。那时候南阳有个著名的大夫叫做沈槐,行医已经很多年了,孤身一人潜心研习医术,今天已经七十多岁,头发花白了,无儿无女。人老了,就会容易想到以前的一些不好的事,加上他身边没有人陪着,渐渐地身体越来越衰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

当地的同行知道之后就来看望老头,给他看看病,但是都是同行,说话又得小心翼翼。就这样,沈槐的病情越来越重。后来张仲景去了之后,看到沈槐的情况就开出了方子。五谷杂粮做成药丸涂上朱砂,然后给他服用。

沈槐觉得可笑,他就把这个药丸挂在屋檐上然后逢人就嘲笑;“看,这是张仲景那个小子给我出的药方,多可笑,谁能吃五斤面,纯粹是个庸医。”他一想就觉得可笑,笑着笑着心中的郁结之气就没了。

后来张仲景见面的时候就给沈槐道喜,沈槐这时候恍然大悟,原来张仲景这小子的目的是为了给我治病,然后自愧不如,逢人边说张仲景的聪明才智。

张仲景发明了人工呼吸

张仲景医学手段高明,不仅仅体现在是六论辩经,还有一些救助手段的发明,其中就包括现在广为熟知的人工呼吸。它并不是从国外流传过来的,而是中国古老的医学手段,只不过由于封建社会礼数制约,导致这项技术失传。

张仲景为何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如何

张仲景雕像

有一天,张仲景出门给别人看病,正巧路过一家诊所,门口围着一群人,门口的地下还躺着一个人,旁边是亲属在哭哭啼啼,大夫袖手在旁边,也毫无办法,因为害怕被病人家属迁怒,躲在门板边发抖。

张仲景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死者”和家里人闹矛盾,一时气愤之下想不开,一尺麻绳上吊了,板凳倾倒的时候惊到了家里人,然后赶紧把人弄了下来,一看脸面发紫,已经没有了呼吸,不见动弹,于是抬着去医馆找大夫。但是大夫一看,这都没气了,束手无策。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迁怒于医生无能,把医馆围的是水泄不通,要大夫陪个说法。

张仲景看了看“死者”的情况,然后探了一下脉象,知道距离上吊时间不长,应该还有救的可能。于是大声吩咐大家帮忙,把病人抬到木板上,然后盖上棉被保持温暖。一个人抬起手臂,一个人 *** 胸部,张仲景则自己用手撑着“死者”的胸腹部,有节奏的按压。

随着手臂的起落,一按一压之下,“死者”居然一颤抖活了过来!张仲景吩咐不要停止动作,继续这样好几十次之后,病人终于醒了过来,周围的家属抱着死者大哭不止,然后不停的对张仲景磕头谢恩,这就是最初的人工辅助呼吸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1/358529.html

“张仲景为何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如何” 的相关文章

刘秀和刘备都是刘家人 两人的成就差距为何那么大

刘秀和刘备都是刘家人 两人的成就差距为何那么大

对同样都是老刘家的子孙,为什么刘秀能再造汉室,刘备却失败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样都是老刘家的后代,刘秀之所以能成功复国,刘备却失败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秀的运气比刘备好太多了。因为运气好,导致刘秀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巨大的先天优势。这些优势,是后来刘备从来不曾拥...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只有一个月,是为什么?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只有一个月,是为什么?

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统治时间有276年的大明王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创立以来,到崇祯皇帝朱由检无奈自缢于煤山终结,前后共历16帝。这16位朱家天子中,数万历皇帝的长子,也就是仅当了";一月天子"...

历史上刘封为何不救关羽?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刘封为何不救关羽?真相是什么?

关羽兵败身死,是刘备暮年遭遇的最大失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封镇守的东三郡(西城、上庸、房陵),本属于汉中,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和南郡之间隔着宜都郡(今湖北宜昌)和南阳郡(包括襄阳、樊城)。从东三郡出兵到荆州地区,最方便的路线是沿汉水东进,可以直通襄阳、樊城(另一头通往汉中)。这也是关羽北伐时,...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历史上嘉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差点被宫女所杀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嘉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差点被宫女所杀是怎么回事?

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个皇帝,是明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1542年,明嘉靖皇帝在临幸完曹端妃后,酣然入睡。半夜,突然感觉浑身剧痛,口不能言,一会儿便没了呼吸……嘉靖皇帝可不是因为突发心梗或心脏病,而是因为一群宫女在此时想要加害于他。要知道,在古代,皇帝可是位居万人之上的统治者...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刘邦)令武士缚信(韩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不难理解,古代诸多王朝建立新政之后,那些曾经的开国功臣,都如“兔死狗烹”被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当上皇帝后,为何马上就处死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封建制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权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为了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或者说能够掌控住皇帝,宫廷之中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唐朝,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在武则...

关羽和赵云的关系怎么样 关羽被杀后赵云想过报仇吗

关羽和赵云的关系怎么样 关羽被杀后赵云想过报仇吗

对关羽和赵云关系如何?为何关羽被杀后,赵云没有想要为其报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势力中,刘关张三位关系最好,其次就是刘备和赵云之间的关系最为值得称道。赵云为救刘备儿子刘禅,七进七出,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刘备也因为如此,将阿斗掷于地下(个人怀疑阿斗是不是就是在这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