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听琴图》是谁画的?图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1-29)130

《听琴图》是谁画的?图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听琴图》是宋徽宗时期流传的一幅非常有名的画作,这是一幅不同于以往的画作,它的色彩相对来说更多,但是也非常的和谐。画上一共画了三个人,一个人弹琴,两个人听琴。但是不知道,这画中的三个人分别都是谁呢?弹琴者的穿着非常朴素,难道画中这个弹琴之人就是宋徽宗本人吗?那听琴的人又是谁呢?

《听琴图》是谁画的?图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位25年。是一位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均无建树却在艺术方面无所不精、无所不能的一代帝王 。尤其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刚健瘦硬、顿挫有节、笔势劲逸、秀丽多姿,显示出他极高的艺术天赋。

《听琴图》是北宋人物画中的杰作。画幅右侧上方有赵佶瘦金书题:“听琴图”三个字,下另书“亓”押,据说此画押整体为“天”,下半部为“下”,上下两部分又可认作“一人”,以取“天下一人”之意。

《听琴图》轴是一幅优秀的中国人物画。画中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黄冠缁服作道士打扮。他微微低着头,双手置琴上,轻轻地拨弄着琴弦。听者三人,右一人纱帽红袍,俯首侧坐,一手反支石墩,一手持扇按膝,那神气就像完全陶醉在这动人的曲调之中;左一人纱帽绿袍,拱手端坐,抬头仰望,似视非视,那状态正是被这美妙的琴声挑动神思,在那里悠悠遐想;在他旁边,站立着一个蓬头童子,双手交叉抱胸,远远地注视着主人公,正在用心细听,但心情却比较单纯。三个听众,三种不同的神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幅画的背景和道具处理得十分简练,主人公背后,画松树一株,女萝攀附,枝叶扶疏,亭亭如盖。松下有竹数竿,苍翠欲滴,折旋向背,摇曳多姿。道具除琴案外,仅一几,几上置薰炉,香烟袅袅。主人公对面,设小巧玲珑山石一块,上有一小古鼎,中插花枝一束,除以上这些外,别无它物。使人感觉到,这是一个高级的园庭,但却经过了作者精心剪裁。所有布景、道具以及次要人物的位置,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演奏而安排的。整个画面的气氛,仿佛使人觉得,在这静谧之中,有一阵阵的琴声,混合着微风吹动松枝竹叶之声,从画中传出。借用白居易的一句诗来形容,其妙处那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听琴图》是谁画的?图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

画面上方,有六贼之首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一首,“吟征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瘦金书字体的听琴图三字,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画押,这样一来,这幅作品就成了他的了。其实这一幅作品是他画院里的画家绘画赵佶本人行乐时的状况。

图 *** 有四人,正中端坐的抚琴者为宋徽宗;左侧青衣仰观者是王黼,身边一童子拱手而立;右侧俯首恭听者即是蔡京。他们各个都凝神静听,沉浸在这美妙悠然的琴声中。此时威风凛然、风度翩翩的君王是绝不会想到日后他会被金人俘虏,悲惨地病死在他乡的啊。

在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幅北宋名画——《听琴图》,被传为宋徽宗所创作,与传统的水墨画不同,这幅画用了很多颜色去绘制,色调古雅清丽。

此画描绘在树下抚琴听曲的景象,画面正中央抚琴的人穿着道士的打扮,身旁放着香炉,只见他微微低着头,双手轻轻拨动着琴弦,抚琴之人倚靠着大树乘凉,,枝繁叶茂,,树旁翠竹数竿。听琴的有三人,其中两人身穿朝服,一人头戴纱帽身着红袍,一人头戴纱帽身着绿袍,一人手持扇叶放于膝前,另外的手闲适在石墩上,俯首侧坐,另外一人两手相握于袖中,抬着头身子微微前倾,他们像是朝廷官员,相互对坐,思绪游离在天地之间,都被琴声所动,侧耳恭听。有一童子站立于身后,也被这琴声吸引着目光。画面上仅仅只有几株简单的植物来表现庭院的宁静,悠扬的琴声在这之间流动,构图非常的平衡,人物成黄金三角的构图,上下两株植物相得益彰,人物神情刻画的非常传神,体现出人物醉于琴声的心理动态。

这幅画到底是谁画的了,画面上很难找到真正作者的提款。画面上方,有七言绝句一首,写着蔡京诗题,右上角有皇帝对这幅作品的命名,左下角有皇帝一人的印章。它的作者到底是谁,一部分人认为此画出自宫廷画师;一部分人认为,此画就是皇帝亲笔所为。

《听琴图》是谁画的?图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

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皇帝,建立宫中画院,是极力主张写生花鸟的画家,而从他流传下的作品看,他人物、山水都很擅长。但风格却呈现出多样性,所以后人认为,很多归在他名下的画,不可能都出自他之手,许多是画院中的人的代笔,大概真笔只可观望并不能真正见识到的。

对于画中所画的人物是谁也有很多猜测,大部分人认为,画中弹琴的道人就是皇帝本人。

因为宋朝是以道教昌盛,皇宫附近都是道观,经常请道土讲道,而道士们也把皇帝吹捧成道教圣人,所以才把自己装扮成一个道士模样,在宫中弹琴给大家欣赏,而且还命人把他仙风道骨姿态画出来,也不足为奇。这幅画以皇帝为中心是没错的,以他信奉道教为背景,这不是一般的人的画像,这个依据是可信的,里面包含许多有关政治、宫廷、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有的说,这幅画是他的最喜欢的作品;也反对的人说,这幅只不过是宫中画师所画,画的只不过是宫中生活。最主要的说法认为,确实很像北宋那个时期的画,画面细腻中又透着艳丽但又不俗气,但不可能出自皇帝之手。从他的流传到现在的作品来看,与他以往的笔法有很多不同之处。

那么画上的人物又是谁了?是几个闲散的宫廷官员,还是皇室成员?被认可的观点是:这幅作品是宫廷画师描绘皇帝娱乐休闲的场景,其中还画上了他的臣子,那个题诗之人。

为什么一个普通官员的题诗会在前头了,有书中记载,他敢公然指责皇帝不是,但是我们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思考,他绝无胆量、也不可能做落人口实的事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有两种原因,一是,皇帝批准,可以将题诗高过自己的亲笔。二是,格式限制。纸张过于窄了,一首诗句,不应安排到画面下方,也不好配合皇上,找别处题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1/360207.html

“《听琴图》是谁画的?图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 的相关文章

荀勖留下了哪些作品?他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荀勖留下了哪些作品?他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

管辂: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少年奇才,算术入神

管辂: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少年奇才,算术入神

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九岁,喜仰观星辰。成年之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算学,学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以德报怨。正元初年,担任少府丞。正元三...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

于谦和岳飞相比 于谦的贡献真的比岳飞还要大吗

于谦和岳飞相比 于谦的贡献真的比岳飞还要大吗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为什么说于谦的贡献要远大于岳飞,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岳飞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为南宋四大将,并位列首位。怒发冲冠,...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正史中,三国有四位名将战死沙场,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按理来说,作为武将,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谁死的最不值呢?谁死的最憋屈呢?这里面按战死的先后顺利排列。第一位战死沙场的是袁绍大将颜良。颜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孔融称赞颜良勇...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的后宫,一直是一个谜。后宫里有多少嫔妃,分别都是些什么人,这些后妃叫什么名字,《史记》中一概没有记载下来。别说后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都不清楚。很多人说,秦始皇没有立皇后。就算...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家今天引...

攻陷洛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攻陷洛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后建立大顺政权。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明朝末年,自陕西而起的农民起义席卷明朝数省之地,天下大乱。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农民起义军经过十多年的转战和淘汰,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脱颖而出,成为起义军序列中,最有声望的首脑。本来,在此之前,后来推翻明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