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之一张照片是怎么拍下来的?拍照的人是谁
清朝这个王朝很特别,它是中国最后一个专制王朝,也是第二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又是落后挨打的王朝,并且清朝还是唯一一个有照片的王朝,这让我们对于了解那个时候的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在清朝以前,大家看到的皇帝像都是这样的:
秦始皇画像
李世民画像
由于不是写实的,所以我们对于这些皇帝真正长什么样也无从考证,只能猜测,根据史料和出图的文物还原,但是有了照相机就不一样了,有了照相机就可以进行写实的拍照了,拍出来啥样是啥样,那个时候没有PS,也没有美颜相机。所以还是很真实的,清朝的皇帝中,光绪和宣统都是有照片的。
清朝的皇族, 慈禧是有照片的
慈禧照片
光绪是有照片的,珍妃是有照片的:
光绪和珍妃的照片
宣统溥仪就更不用说了,照片到处都是
时任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
之所以说照片和画像是有差别的,大家可能不能体会,那给大家直观感受下:
鲁速君也不多说,大家自己感受,鲁速君的感受就是如果没有照片,画像不可能还原成光绪帝真实的样子。
那么,我们不禁有个疑问,清朝皇族之一张照片是谁呢 ?大家猜也能猜到,那就是恭亲王奕訢。
其实这个之一张照片应该是他哥哥咸丰皇帝的,但是他由于害怕,在第二次 *** 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逃到了热河,所以,清朝皇族的之一张照片就拍了留京谈判的恭亲王奕訢。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之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从此世界可以比较方便的留下照片了。随着西方入侵清朝,摄影也就随着侵略来到了中国,但这并不是一帆风顺。
1860年,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跑,只留下恭亲王奕訢与英法谈判。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在签约的过程中,英军中的随军摄影师、意大利人费利斯·比托拍下了咸丰时代北京皇城的历史风貌,这是紫禁城最早的历史影像。
午门(1860年10月25-11月9日),比托摄,拍摄地点:阙左门南侧
给恭亲王拍的之一张照片也是在跳跃签订过程中拍摄的。可能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皇族也很感兴趣吧。
比托其实主要任务是到《北京条约》签订礼部大堂,随时准备用影像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给恭亲王拍照那是他个人的兴趣吧。
英法联军中的英国陆军司令克灵顿将军在其日记中描述比托为恭亲王拍摄照片:“在条约签订仪式的过程中,那位不知疲倦的比托先生很想给‘北京条约的签订’拍摄一张好照片,就把他的照相设备搬了进来,把它放在大门正中,用偌大的镜头对准了脸色阴沉的恭亲王胸口。这位皇帝的兄弟惊恐地抬起头来,脸刷地一下就变得惨白……以为他对面的这门样式怪异的大炮会随时把他的头给轰掉——那架相机的模样确实有点像一门上了膛的迫击炮,准备将其炮弹射入他可怜的身体。人们急忙向他解释这并没有什么恶意,当他明白这是在给他拍肖像照时,他脸上惊恐的表情顿时转阴为晴。”但是,由于当时室内光线不好,比托这次拍摄恭亲王的照片并不成功。
1860年代的相机还原图,确实像一个大炮
不过,比托没有放弃,恭亲王回访额尔金,比托再次抓住时机,在额尔金勋爵的住处给恭亲王奕訢补拍一张肖像照片。据英军军医芮尼的描述:恭亲王那天“身穿一件紫色的,绣有黄龙的锦缎官袍……他戴着一顶边缘上翘的官帽,除了在顶戴处有一个红绸做成的旋钮之外,并无其他任何装饰。”这张照片拍摄得非常成功,此后被多次使用,成了恭亲王的标准像。
从比托留下的影像中我们看到,恭亲王面容清癯,表情肃穆,双眉紧锁,悲凉而忧郁,我猜测应该是那个时候恭亲王还不习惯拍照,估计心里还认为拍一次找就摄走一丝魂吧,所以他其实是紧张的。这是目前我们可知的最早的皇室成员的照片,为研究政治史和摄影史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