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孔子佩剑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3-01)160

孔子佩剑

孔子,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有着“文圣”之称,提倡“仁”的思想,倡导礼仪道德。但是他却常年佩戴宝剑,现在孔子的很多雕像都是他佩戴宝剑时的样子。作为一个提出“仁”思想的“文圣”,孔子为什么对宝剑这一兵器情有独钟呢?这其中原因有二:

孔子佩剑的原因是什么

孔子佩剑木雕

之一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些知识分子都比较喜欢佩剑,剑形态笔直,象征着君子的正直品格,人们也将剑比作武器之中的君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各地战争不断,所以人们比较崇尚武力,击剑的运动非常的受到欢迎。那个时候的人们,不管习文还是习武,都会一点剑术,也以佩剑为潮流。孔子是春秋之人,读书佩剑那是无可厚非的。

第二就是,我们只知道孔子推行“仁政”,但是很多人都会忽略孔子的另一个方面的思想,这就是军事方面。孔子是一个全才,文武方面都能有所涉及,他的“仁政”思想,被很多的君主用来控制民众的思想,所以才会非常的出名。

孔子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义战”,就是为“礼”而战,以战止战。这里的“礼”不是传统的礼节,而是指社会秩序。在孔子的心中,“义战”是为天下太平而战,为天下百姓而战,为维护社会秩序而战。但是,春秋时期的战争都是为了个诸侯国的私利而战,所以拥有“亚圣”之称的孟子在其著作《孟子》之中,才会发出“春秋无义战”的感叹。

另外,孔子虽然提倡文治,但也不反对国家训练很多军队,孔子主张之国应该文武兼顾,“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他认为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必须具备经济发达,军备强大,民众信任国家这三大支柱。

孔子简介

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他出生在如今的山东曲阜,而原籍则在现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被人们广为熟知,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佩剑的原因是什么

孔子画像

孔子曾跟随老子学习,学成后带领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晚年时孔子修订了《诗》《书》等六经。据传,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备的人有七十二个。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语行为和思想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命名为《论语》,此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典籍。

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礼”和“仁”,他主张道德上的仁爱思想、政治上的礼治思想,并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为公。不仅是道德与政治方面,孔子还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耻下问的教育思想;重视实事求是的史学思想等。从孔子的各种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并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同时还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一生成就无数,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备受世人的赞美和传颂。后人也利用了建孔庙、建祠堂、拍电影等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伟大的人,使他的事迹得以一直被流传。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个知名度极高的历史人物,他是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此不论是他的思想,他的言行还是他的生平事迹都被世人流传了下来。关于孔子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孔子由近知远的故事、孔子学琴的故事、孔子相师的故事等等。

孔子佩剑的原因是什么

孔子人像

孔子由近知远的故事主要源于孔子从他的两个弟子在救人后的不同行为中看到不同的结果。孔子的一个弟子子路救起了一个落水的人后,收下了那个被救的人为表示感谢而赠送的一头牛。孔子对于子路接受被救之人的答谢礼物的行为非常赞同,并且还说这样能够使鲁国形成乐于救人的风气。孔子从子路救人并接受答谢这件小事就看到了这样的行为有利于培养人们积德向善的品德。而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贡用自己的钱赎了一个鲁国人,事后没有接受官府作为表彰奖赏的钱。孔子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会使鲁国不再出现用钱赎人的事。从子贡赎人后拒绝奖赏的举动中,孔子看到了这样的举动会不利于引导人们做善行的结果。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孔子能够从小知大,由近知远,这也就是孔子能被世人称为圣人的原因了。

与孔子相关的故事还有很多,那些故事中都蕴含着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能让了解故事的人学到一些东西。同时人们读孔子的故事越多,就越能了解到孔子的为人,了解到孔子的“圣人”之处,学到更多。

孔子世家

“孔子世家”指的并不是孔子的家族,《孔子世家》是一篇记载了圣人孔子的生平事迹与他一生所达到的成就的文章,文章中对孔子的记载极为详细,是一篇世人用于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章。

孔子佩剑的原因是什么

孔子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同时他还创办了儒家学派,他在各方的成就之大世人皆知。孔子对政治具有非常大的热情,热衷于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使多次碰壁、多次受到失败的打击也不曾想过放弃,一直坚持带领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到处向君王游说自己的思想主张。《孔子世家》这篇文章中就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孔子一生为实现自己理想而四处奔走的政治活动,颇为真实和生动。

孔子不仅在政治及思想方面有大成就,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也颇大。他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开办私学,广招学生的人。他的行为打破了教育的垄断,使得普通百姓也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他为我国的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孔子世家》中全面详细地描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 *** ,形象地展现了孔子身为教育家的风范。

同时,《孔子世家》也对孔子的学识渊博与良好的品德修养,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功绩进行了描述。《孔子世家》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从文章的措词与词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对于孔子这个人抱有向往和敬仰之情。

孔子登山

“孔子(名丘,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思想学派的创始人)登山”打一字谜:字谜解析,孔“丘”登上“山”之后,“山”被“丘”压在下面,上“丘”下“山”,二者就组合成字“岳”。

孔子佩剑的原因是什么

孔子曾登山的地方

“孔子登山”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孟子·尽心上》之<;观于海者难为水>;,其原文和译文如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不成章不达。”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之后就觉得鲁国缩小了,登上了泰山之后又觉得天下缩小了。因此,对于看过大海的人,对于一般的水都不会轻易产生兴趣,在圣人指导下学习受益的人也很难对其它学说感兴趣。观赏水也是有讲究的,必须观赏那波涛汹涌的壮阔。太阳和月亮都有耀眼的光辉,哪怕再细小的缝隙也能照射到。流水在地面上流是有规律的,不注满低洼之处就不往前流,君子立志行道,事物不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通达。”

这篇文言文深富哲理,启示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要有博大的胸襟,同时也要注重扎实的基础,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文章和字“岳”也喻指了孔子的强大,他的志向、胸襟、智慧、成就非常人能及,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智者登一座山,哪怕是一座不知名的山,依旧可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更何况是孔子。他胸怀天下,“一览众山小”,所说的话都是富有哲理的语言,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3/365453.html

“孔子佩剑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王湛:西晋初年官员,性格冲素简淡,沉静和顺

王湛:西晋初年官员,性格冲素简淡,沉静和顺

王湛(249年-295年),字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司空王昶之子,王浑、王深、王沦之弟,西晋初年官员。曾历任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汝南内史。元康五年(295年)去世,时为四十七岁。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早年生活王湛少有识度,身长七尺...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刘伯温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刘伯温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后,为什么宁愿重用胡惟庸,也不愿意用刘伯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定鼎天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按照以前的那种惯例都打天下的那些功臣进行封赏,而徐达、李善...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第一次见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时代的帝王总是承受着后人更多的讨论,他们一生的作为或好或坏都会成为后代人的谈资。这其中,有如商纣王这样的昏庸的皇帝,也有如武则天这般开天辟...

张咏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咏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咏亦称张忠定、张乖崖,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明代文学史家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讲到了一件事:“张乖崖守成都,兵火之余,人怀反侧。一日大阅,始出,众遂嵩呼者三……”这里的张乖崖,就是宋朝开国初期的大臣张咏。宋朝建国以后,四川很不平定,爆发了多场动乱。规模最大的莫过于王小波...

蜀汉灭亡刘禅投降 太子刘璿为什么会被杀

蜀汉灭亡刘禅投降 太子刘璿为什么会被杀

对司马昭灭蜀后,刘禅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唯独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太子刘璿被杀源于姜维复国行动引起的动乱。邓艾偷渡阴平,击败诸葛瞻,逼迫成都的刘禅投降。此时,姜维率领蜀军将士还在剑阁前线与钟会对峙。在接到刘禅的投降诏令后,“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有句古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曾是汉代两朝元老,战功赫赫,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讲原则、讲规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原则性,才出现了汉景...

在学术方面,叶适有哪些成就与影响?他还有哪些成就?

在学术方面,叶适有哪些成就与影响?他还有哪些成就?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官员。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