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佛经里说佛无相 为什么世间还存在那么多佛像?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3-07)16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金刚经》中的一段话。我想佛门之外的人联系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既然佛经里说佛无相,那么尘世间的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佛像又是怎么回事?既然佛的尘世之相都是虚妄,那为什么佛门中人还要对其进行礼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佛经中的定义进行明晰。

很多人虽然读了这句话产生了自己的疑问,但内心里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是似是而非的。其实,这里所说的“相”其实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形的意思,如果是那样理解的话我们或许永远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要弄明白“相”到底是什么,那就必须要知道释教中“法”的含义。法可以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一切缘生缘灭都是前者的范畴,而后者就是剥离前者之后的范畴,因此也叫涅槃、真如等,这两者之间完全没有交叉重合的部分。

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有为法会对其存在有所表达,这种表达就是相,即相是有为法的特征,有为法就有相,那么相反的,无为法就无相。这下大家都可以明白了吧,佛无相的意思是其没有有为法的特征,是无为法的,是涅槃的。这句话其实是在明晰佛的特征,也是在强调法的两个部分之间的区别,不能错误地理解成佛没有外在的具体形貌。所以开头所提出来的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实际上就非常有意义了,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佛经里说佛无相 为什么世间还存在那么多佛像?

人们为何会产生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呢?这是因为佛经里所要表达的这种思想是超越了二元对立的范畴的,也就是超越了我们的语言和逻辑所能简单触及到的领域,所以很难直接诉诸于纸面,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勾勒、描画。先画出法的边界线,再以对立面的否定式来描绘无为法。这样的弯弯绕绕的表达极容易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因此才有了外行人的不解。对于外行人的这种疑问,可以用释教的另一个术语“着相”来描述,这个词的意思是执着,就是我们在脑海中已经有了对某事物的印象与概念。

佛经里说佛无相 为什么世间还存在那么多佛像?

人们的问题是:佛既然无相,那为佛造像岂不是着相?那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着相的,而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是着相的……这就类似于陷入了一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确定的”的怪圈。接着往下推的话就会得出,这个世界没有不着相的,既然都着相,那么都有相,那么这世界都是有为法的范畴之内,也便没有了无相的事物。然而无为法就不存在了吗?非也非也,其原本就是超越存在与不存在两边的,因为这二者都在有为法的范畴之内啊。因此,问题中说造佛像便违逆了佛无相这一基本常识的质疑是不成立的,因为一切有相,所以释法的弘扬也有相。概念一明晰之后,是不是觉得脑袋里更混乱了呢?这是正常的,因为佛经中的思辨性太强了,有时候问题本身比答案更加复杂。

可能有人会反驳我说:释教发展初期是明令禁止为佛造像的。

还会举出种种例子,例如说有外道绘了佛陀的画像而惨遭王者杀害、早期释教的起源地并无佛像等等。但其实这个反驳的理由根本不是既成事实,而且“明令禁止”这个词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王者杀掉外道是因为他们是为了诋毁、贬低才绘制的佛像,而非赞美。而且,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释教早期的佛像的缺失是因为有禁忌。但是,佛经里确实有要求说不立佛像。但这绝非是大家理解的那个意思,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一位居士想要征得释尊的同意对他在人间进行供养。佛陀当然不会不同意,就给了他头发和指甲。居士便要建塔来放这两样东西,就又问可不可以在塔的墙面上画像。释尊说可以,但提了一个要求,说不能讲男女放在一起画像。居士再问:如果不画您的身像,那可以画菩萨的吗?释尊当然同意。所以,这几乎是佛经中关于不应作佛身像的全部描述了。大家可要看清了,这里用的是“不应”,而非“明令禁止”。所以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不作佛像可能仅是一种习惯,而非禁忌。况且居士口中的菩萨并非观音之流,而是释尊未涅槃之前的形象。

佛经里说佛无相 为什么世间还存在那么多佛像?

佛的意思是说,尽可以画我未成佛之前的故事,我成佛之后的还是不要着墨了吧。这其中仍是涉及到法的两个不同方面,后世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也仅是对佛经所涉及事件的不同理解而已。

佛经里说佛无相 为什么世间还存在那么多佛像?

综上,佛法精深,作为门外汉,想要一窥其奥秘还得从经典入手啊!特定的背景下同一个词会变换不同的意思,如果将这些不同的意象进行混淆,那么极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而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会带来不一样的行为结果。因此,概念的明晰是非常重要的,理解力在行事上占了很大的比重。只有将自己的思维建立在丰富的阅读基础上,我们才能领悟到经书中蕴含的哲理。发现问题是极妙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会很痛苦,但是茅塞顿开的那一霎很多人都会感到浑身的毛孔向四面张开的清透感,这也就是思维的乐趣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3/366470.html

“佛经里说佛无相 为什么世间还存在那么多佛像?” 的相关文章

诸葛瑾在劝降关羽的时候 关羽为何不将人扣押便于突围

诸葛瑾在劝降关羽的时候 关羽为何不将人扣押便于突围

还不知道:诸葛瑾前来劝降时,关羽为何不扣押他借此突围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史料记载,刘备打下西川和汉中之后,威震华夏,成为颇具实力的一方诸侯,此时驻守荆州的关羽,为了响应西线的战事,居然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战役。大家都知道,关羽将樊城的曹仁打得是节节败退,...

丙吉是什么样的人?他与刘询之间有何故事

丙吉是什么样的人?他与刘询之间有何故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好人有好报。这是告诉我们,良心好的人一定会有好报。西汉的丙吉就是这样的人。丙吉,一作邴吉,字少卿。鲁国人 。早年间丙吉就研究学习法律,从刚开始起步的鲁国狱史一路做到了廷尉右监,之后因为被牵连免职。征和二年爆发巫蛊之祸,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以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并且与阳石...

正史中怒鞭督邮的人真的是张飞吗?

正史中怒鞭督邮的人真的是张飞吗?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读过《三国演义》的都大约记得第二回里边有个情节——张翼德怒鞭督邮。刘备因为讨黄巾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尉。但是,有个督邮看不起刘备且索要贿赂无果,按照朝廷命令要把刘备的县尉官职免去,刘备处处忍让...

郑颢是谁?他为何会娶万寿公主为妾?

郑颢是谁?他为何会娶万寿公主为妾?

郑颢是唐朝人士,货真价实的贵门之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俗话说人生有两大喜事让人难忘,一个是“洞房花烛夜”,一个是“金榜题名时”。大中四年(850年),状元郑颢与万寿公主成婚,成为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可在这大喜的日子里,郑颢却闷闷不乐,对宰相媒人白敏中恨之入骨。为何郑颢会怨恨让...

朱温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是如何积攒自己的实力的?

朱温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是如何积攒自己的实力的?

朱温,后梁太祖,五代十国第一位帝王。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贪图富贵,归顺唐朝廷唐僖宗逃到成都去后,利用唐朝廷原有的影响,号召天下兵马共同进攻失陷的长安。各地勤王的唐军越来越多,黄巢起义军被困于长安及周边一带。朱温奉黄巢之命攻占同州,将同州作为长安的屏...

历史上梁冀是什么形象?他为何会有那么大的权利?

历史上梁冀是什么形象?他为何会有那么大的权利?

梁冀,汉桓帝时期的外戚,,被称为跋扈将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梁冀不仅出身于世族大家还是皇亲国戚,他的父亲是大将军梁商,他的妹妹是汉顺帝刘保的皇后梁妠,这在东汉可是极高贵的出身。虽然出身高贵,可梁冀却长得非常猥琐,他“鸢肩豺目”,看人的时候总是直勾勾的很无...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并受封关...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还不知道: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只为得到一个诸葛亮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荆州名士集团三顾茅庐,是世人津津乐道,传颂已久的佳话,刘备礼贤下士,孔明玄德君臣知遇,但也有人从现代视角出发,将其解读为诸葛亮自我炒作的产物。其实诸葛亮的脱颖而出,自然是由于他不世出的才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