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杨素《出塞二首》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诗词文献4年前 (2021-04-18)380

杨素《出塞二首》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这是两首开盛唐边塞诗派先河的佳作。诗中反映的是隋王朝出兵抗击突厥的战争,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出塞二首

其一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

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

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

严鐎息夜斗,骍角罢鸣弓。

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

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

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

杨素《出塞二首》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其二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写作背景

突厥是隋初北方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由于南北朝时期中原分裂,内战不休,北齐、北周皆重赂突厥以求苟安。突厥木杆可汗灭柔然后,北方归于统一。隋文帝采纳长孙晟建议,对突厥各部采取远交近攻、离间强部、扶助弱部的 *** ,使突厥各部交相混战。隋开皇四年(584)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隋文帝利用其内部纠纷,命高颎、杨素等率兵出塞,大破之。

赏析

诗从出师背景落笔:“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漠南”,在古代泛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胡未空”,指突厥军队尚未剿灭干净。漠南乃隋之疆土。以前中原纷争,突厥人时常南犯。隋开皇七年(587),隋灭陈统一中国,自不能再容突厥久占漠南疆土。“汉将”,为诗人自称。诗中于“临戎”前再冠一“复”字,言明此乃再次出征。“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二句,句式较为特殊:以“出”、“指”两个动词各联结两个地名,说出行军的路线:一经飞狐塞而出塞,一经碣石而赴辽东。“飞狐”,要塞名,相传有狐于紫荆岭食五粒松子成飞仙,故名,地在今河北涞源。此为兵家必争之地。“碣石”,古山名,在河北昌黎西北。据说因远望此山,穹窿似冢,山顶有突出之巨石,形如石柱,故名。秦始皇、魏武帝(曹操)均曾东巡至此。此处靠山海关,靠辽东很近。这可能是另一支远征军的行军路线。“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二句,乃写隋大军压向突厥。“冠军”,将军名号,汉武帝时征匈奴的大将霍去病被封冠军侯。“长平”,汉武帝时征匈奴的大将军卫青被封长平侯。“瀚海”,北海,即今之贝加尔湖。《史记·匈奴传》:“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出代二千余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余级,左贤王将皆遁走。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瀚海而还。”后句用卫青事,“翼”,辅助。“大风”,指气势。以上写隋兵出师后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声威气势,颇像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卫青、霍去病。诗中实际上也以卫青、霍去病自比。《隋书》本传载,杨素“出云州击突厥,连破之”,便是对这两句诗的极好注脚。

杨素《出塞二首》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二句,为全诗诗眼所在,它以磅礴的气势,泰山压顶的气概写出征师的必胜信念和整肃的军容。“虎落”,遮护城堡或营寨的篱笆。“龙城”,汉时匈奴地名。匈奴于每年五月于此大会各部酋长,祭其祖先、天地、鬼神,又称龙庭。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卫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古代边塞诗常用此地名。以上四句用曾立大功于异域的卫青、霍去病的典故,道出杨素此次出征的情况。其友人薛道衡和诗也云:“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乾”,“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虞世基和诗亦曰:“瀚海波澜静,王庭氛雾晞”,亦同此意。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二句及以下六句写战争的经过和体验。“横行万里”是对出师盛大气象的自然延续。严明的军纪,昂扬的斗志,使这支军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从而使中国北方百年战患一旦结束。战斗自然以隋军的胜利而告终结,突厥入侵者的百年好运结束了。“穷”,穷尽。“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严鐎息夜斗,骍角罢鸣弓”,这四句全写夜战。“兵寝”、“战解”均写战斗结束。“寝”,止息。“星芒落”、“月轮空”,均写夜将尽之时。夜尽之时战斗也结束了。后代诗人李白有诗云:“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销”,很可能便受了杨素诗的影响。“严鐎息夜斗,骍角罢鸣弓”二句,也写夜战结束时的气氛:寒鐎已息,鸣弓已罢。“鐎”,即鐎斗,一种有足的刁斗(作报更用),“鐎”而冠之以“严”,足见北方深秋,天气已相当寒冷。“骍角”(骍为红色),是用来装饰弓的,古诗中多有“骍弓”、“骍角弓”之说。后人陈子昂《送别出塞》诗云:“君为白马将,腰佩骍角弓。”虽寒鐎已息,骍弓不鸣,但从这响犹在耳的余音和肃杀的气氛中,人们还能感受出战争的气息。更何况战场上并非万籁俱寂:“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就在这一场恶战刚刚结束,战场归于沉寂之际,传来战马的嘶鸣和哀鸿的嘹唳。耐人寻味的是嘶鸣者乃“朔马”,所向者“北风”,这马当是战败者突厥人的马。古诗有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马的主人也许已阵亡了,马却仍悲鸣不已。大雁从北方飞来,飞过这尸横山积的战场,也发出令人摧肝裂胆的鸣叫,委实令人惊心动魄。这里有两点应当说及,一是杨素长于夜战,他领兵灭陈时便常用此法;二是他对突厥作战,一改惯用的鹿角方阵为骑阵。这两点在诗中都有了集中的体现。

诗的最后四句,写取胜后奏凯京师。“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二句,道出对外战争的目的是要使荒僻边远之地同受王化。“休明”,美善。“暨”,至,到。这两句诗似从张衡《东京赋》中:“惠风广被,泽洎幽荒”(“洎”即“暨”)和陆机《五等诸侯论》中“德之休明,黜陟日用”化来。诗的最后两句写班师回朝,奏凯京师。“建章宫”,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汉武帝时建,位于未央宫西,此处代指朝廷。这个结尾并无特色。

以上为组诗的之一首,应作于出塞归来后,而第二首很可能作于出塞作战期间,其写作时间要早于前一首。诗写出塞以后的战争生活及其切身感受。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诗的开头就显示出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诗人一生大半时间是在戎马生涯中度过的,这次又将远赴国难,舍身报国。“和亲”,本指与敌议和,结为姻亲,各守自己疆土。而这时,“漠南胡未空”,故诗人只得冒死赴敌。杨素因拥立炀帝这样的暴君,正史中评价不高,而作为诗人的杨素忠君、孝友之心随处可见。从“忧国不忧身”的思想出发,诗人告别亲友,远赴戎机:“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河梁”,桥梁,因李陵《与苏武诗》中有“携手河梁上,游子暮何之”的句子,后世用为送别之地。“握手”即“携手”。“穷涯”,远去边地。“北海”,即前诗中之“瀚海”。这四句激昂慷慨。

杨素《出塞二首》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据鞍独怀古”以下四句,可视作一篇《吊古战场文》,抚今思昔,感慨良多。诗中以“良臣”自期,与前面“忧国不忧身”意脉相承,同样显出其品格高尚的一面。杨素是隋朝开国元勋,对隋文帝的政治、经济改革有突出贡献。此时他已任尚书左仆射(即宰相),称他为隋之良臣,他是当之无愧的。然而面对旧战场,诗人却露出惨戚的神情:“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诗人曾两次出兵塞外,“旧迹”可能指自己上次出征的旧踪迹,更可能指百余年来突厥与 *** 作战的遗迹。“一将功成万骨枯”,塞外沙漠草原是汉民族对外战争的主战场。诗中虽无曹操诗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描绘,但惨酷的景象也已触目惊心:“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荒塞”已自萧索,何况又空在千里之外;“孤城”已自伶仃,又复绝其“四邻”。这里以加倍写法,渲染了塞外的冷落荒凉与凄清。“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二句,紧扣北国高寒地带的特点:树木是光秃秃的时候多,草是枯萎的日子长。寒林、衰草把这古战场的萧瑟景象更形象深刻地凸现出来。“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二句,更以时空的转换,概括写出整个出塞的从军生活:动荡和艰辛。“交河”,古城名。《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阴山”,山名,为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苦雾”,语出梁元帝《骢马驱》:“朔方寒气重,胡关饶苦雾。”交河、阴山都是抗击匈奴的古战场,隋时交河属西突厥,阴山属东突厥。杨素两次出塞,有可能到过这两处地方。“雁飞南入汉”以下四句,隐含思归之意。从军北国,见大雁南飞,水流西归,不免产生思归之情,但这是含蓄的。《古长歌行》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何况是“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饱受从军跋涉之苦,久戍边地,怀乡之情油然而生。

诗的结尾二句“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写边地特有的肃杀之声又起,一场恶战又将开始,与诗的开头“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作了很好的回应。胡尘未扫,自然无以为家。以景结情,蕴藉有味。

这组诗运用典故颇具特色。诗中多次运用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而大获全胜的典故以自比,其身份、经历颇有相似之处。诗中还运用许多语典,多系化用前人文学语言而来,经诗人锤炼,熔铸出形象鲜明、凝炼生动的诗歌语言。如“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二句,乃从南齐文学家孔稚圭《白马篇》“早出飞狐塞,晚泊楼烦城”句化来;诗中“交河明月夜”句,则是从南朝刘孝标《出塞》诗中“绝漠冲风急,交河夜月明”中后一句化来;杨诗“薄暮边声起”也从刘孝标《出塞》诗中“日暮动边声”化来;而“汉虏未和亲”,亦来自鲍照《拟古》诗之“汉虏方未和”之句。虽然杨素诗尚不至于“无一字无来处”,但“以才学为诗”的端倪已见。诗人还长于锻句炼字,尤其是动词和某些虚词的使用,颇见功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4/373770.html

“杨素《出塞二首》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的相关文章

杜兴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九位

杜兴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九位

杜兴,绰号地全星鬼脸儿,中山府人,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在蓟州做买卖因打死同伙客人被押,为杨雄所救。三打祝家庄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水浒传》第四十七回出场。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杜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应和杜兴虽然只有两人,但是也应该算一个小派系代...

南宋宰相吕颐浩简介: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却存《忠穆集》

南宋宰相吕颐浩简介: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却存《忠穆集》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唐休璟简介:唐朝宰相、名将之一,《全唐文》收其文二篇

唐休璟简介:唐朝宰相、名将之一,《全唐文》收其文二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休璟(627年-7...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其一》译文及注释韵译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薄霜凄凄送寒气,...

《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桃花一作:桃...

《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

《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

《山中问答/山中答俗人问》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注释余:我,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栖:...

何逊:南北朝诗人,他有哪些经典作品?

何逊:南北朝诗人,他有哪些经典作品?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这首风雨欲来的《相送》诗,正是南朝诗人何逊的著作。今天来聊聊何逊的人和诗,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

历史浅谈:郦道元和他的成名作《水经注》

历史浅谈:郦道元和他的成名作《水经注》

提到郦道元,我们就会想到他的《水经注》,《水经注》究竟写了什么,把郦道元的历史地位推的这么高?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郦道元的《水经注》一书相传是给汉代桑钦的《水经》做了若干大的补充的而一部书。但经过清代学者和现代研究表明无论汉代桑钦著作还是晋代郭璞著作都是错误的。大致是三国时期的人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