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刻画什么内容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5-20)190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题写在江苏省常熟市西北虞山兴福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歌的题材为五言律诗,被收录于《全唐诗》之中。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刻画什么内容

《题破山寺后禅院》词意图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现存有四个版本,也内容相差不大,主要公认为以下版本: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歌的大意为:作者在清晨走进了这个寺院,当时正是太阳初升,照耀着山上的树林的时候。竹林中的一条小径通往林子的深处,禅房周围花草树木长得很茂盛。山上的景色让飞鸟无比开心愉悦,清澈的水潭里的倒影让人放空心境。此刻山上万籁俱寂,只有僧人敲钟和礼佛时敲打木鱼的声音。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高山上禅院清晨幽静的意境,作者抓取了几个景点,如古寺、初日、竹林、飞鸟、水潭等,让一幅悠然自得的古寺的画卷映入读者的眼帘之中。作者借用古寺高山,来阐述其礼佛的心境,尤其是见到这样的美景之后,仿佛把世俗的烦恼全部都抛在了脑后。最后一句点题,从另一个侧面来表现作者空灵的心境,由僧人的礼佛钟声,将他带入佛理的更高境界。从而寄托了作者遁世的情怀。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语言风格简练,质朴,层次感强烈,艺术感染力强,塑造意境高远,是唐代山水诗中另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

常建简介

常建这个人有些特殊,唐代人,有才华,写的诗文倒是不少,但他的字号却无法考证,生卒年月不详,甚至连他的家乡陕西长安到现在都有争议。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常建简介。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刻画什么内容

常建画像

常建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时期的进士,和大诗人王昌龄同榜。天宝年间,在江苏当校尉,但是没过多久因为官场不得已,心情比较抑郁,就辞官不做了。他自己一个人走了还不算,又叫了好朋友王昌龄、张偾一起,到湖北武昌一代隐居去了。在此期间写了许多诗篇,现存57篇,部分被收录于《全唐诗》之内。

为什么说他的家乡有争议呢?在《唐才子传》一书中,说他是长安人。但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叫《落第长安》,是这么写的“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从这里看,好像又不是长安人。陕西自古以来都被成为“秦”,或许他连陕西人都不是。尤其是最后一句,说他只是在长安暂居而已。所以说,就目前的史料来看,他的籍贯确实存在疑问。

至于生卒年月,有人说他天宝年间就死了,又有人说他在大历年间还活着,到底孰是孰非,也难以考证。

常建善于写山水诗,主要描写山间景色、田园风光为主,偶尔也写一些边塞诗。他的诗文比较另类,立意和通俗的有些不同,如他的《塞下曲四首》等。且作诗语言比较简练,塑造意境有着其独到之处。在《全唐诗》中,收录他的诗歌15首,高于李白的13首。

常建是哪个朝代的

常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全唐诗》之中,收录了他的诗歌作品15首。相比较而言,在其中收录李白的诗仅有13首。也就是说,常建的诗在某个角度来讲成就高于李白。那么这个大诗人常建是哪个朝代的人呢?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刻画什么内容

常建的作品图

前面说道,常建的诗被收录于《全唐诗》,那么首先他肯定是唐代人了。但是唐代享国近三百年,常建主要生活于那个阶段呢?根据记载,常建是开元十五年的进士,和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同榜。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来官场不甚得意,所以隐居在鄂渚的西山。史料上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的记载很少,尤其是在他隐居之后,几乎就不见于史料了。但是光凭他中科举的年份来说,他应该出生于武则天执政的末期或者唐中宗的初期。在此之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另一条信息,常建从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后,直到天宝年间的十多年时间里,他在官场混迹却一直没有起色,也有可能当了十几年的翰林院编修的职务。

关于常建去世的年月,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在天宝年间就去世了,也有人说,他在大历年间还活着。如果按照大历年间他还活着的说法,常建很有可能活到了六七十岁以上。在这种说法有专家指出可信度不高,所以常建在天宝年去世成为了目前主流的看法。也就说,常建很有可能只活了四五十岁。

曾经对常建的籍贯说法也有争议,但是2006年8月,在临城县出土了一块常建的墓志铭,明确记载了他是刑台人,这才确定了他的籍贯。关于常建是哪个朝代的人的问题,相信随着研究和考古的深入,不久也会得出明确的答案的。

塞下曲常建

常建的《塞下曲》写于唐玄宗的中晚期,背景是唐玄宗实施黩武政策,多次对边境的国家发动战争,导致无数战士战死边关,国家因此耗费了大量财力。这组《塞下曲》由四首单独的七言绝句组成,被收录于《全唐诗》之中。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刻画什么内容

常建《塞下曲》的词意图

其一: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大致意思是:乌孙国向大堂派来使者,携带着大量的贡品来朝觐大唐的皇帝。当他们离去的时候,依依不舍地回头望着长安,不愿离开。他们走后,表示愿意向大唐臣服,不再分庭抗礼。从此,边境开始安静下来,不再发生战争,原来战争的阴霾也开始散去,露出明亮的日月之光,一派和平的景象。

其二: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大致意思是:塞外北海阴风阵阵吹来,一片凄凉。在荒凉的原野上,只见到王昭君的祠堂,像是在遥望着长安的故乡。原来长城上战死的士兵,无处葬身,现在已经都化成了骷髅,在黄昏的狂风飞沙中,全部化为尘土。

其三: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大致意思是:战争已经结束,分出了胜负,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战死士兵的冤魂的哭声,像天崩地裂一样想,他们那是在怨恨着带他们出征的将军啊。黄河一直往北流去,直到一千余里之外,一路上,都是他们的冤魂在飘荡,像一片片黑云那样。

其四: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大致意思是:这首诗是咏叹王昭君的。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和亲的代表。她因为被皇帝指派,到匈奴去和亲,但是就算她远在天边,心里也是多么不甘心啊。她的家乡,离她所在的匈奴地界,足足有三千里那么远,埋葬着她死后的尸身的地方那是有多么荒凉,连她的坟墓周围,草木都生长不出来。

常建的这组《塞下曲》,和其他的边塞诗,风格上有着迥异的差别。他歌颂了朝廷的和亲政策,赞扬了为祖国的和平远赴异乡的像王昭君那样的人物,并为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士兵们感到惋惜。希望大唐和边境国家能永远保持和睦关系,不再有战争和伤亡。

江行 常建

唐代诗人常建所作的《江行》是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客居在江南时期所作的一篇满怀思乡之情的诗作。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刻画什么内容

常建《江行》词意图

平湖四无际,此夜泛孤舟。明月异方意,吴歌令客愁。乡园碧云外,兄弟渌江头。万里无归信,伤心看斗牛。

大致意思是:在寂静的晚上,诗人泛起一叶扁舟,随波逐流,慢慢地飘荡了湖心。他在湖心向四周望去,湖水平静,四下无声,望不到边际。他抬起头,看到高悬在空中的明月,忽然产生了思乡之情。而就在这时,他又听到了带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歌曲,这让他这个远在他乡的漂泊之人的乡愁更加浓了。想起自己的家乡,在云的另一端,想起自己的兄弟朋友,都在清澈的大江的另一头。再想起自己,常年在外漂泊,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他只有伤感地重新抬头去遥望天上的北斗星,那正是指着他归路的星星啊。

《江行》的之一句,作者营造了一个平湖泛舟,四下寂静的意境。看上去仿佛无忧无虑,怡然自得,但他却用一个“孤”字,突出了诗歌的中心。环境是寂静的,而他此刻的心情,却是寂寞的。当他看到明月,仿佛又了苏轼“千里共婵娟”的心情,尤其是当他听到吴歌的时候。吴一般指的是江南之地,而那里又被成为“吴楚之地”。作者在此时听到吴歌,心情更如四面楚歌一般开始惆怅。接下来两句,作者使用的是排比手法,通过故乡、故人这两个令他怀念的因素,使得他的思乡之情一发不可收拾。可是他们都远在天的另一端,而自己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到家乡,他忽然感到有些无奈,只有伤心地望着北斗星。作者此时身在江南,他的家乡在长安,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正是他家乡的方向,所以他只能他自己的心情寄托给天上的星宿,希望他们可以安抚自己的思乡之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5/379314.html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刻画什么内容”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远征高句丽都能适可而止 杨广两次失败后为何不能适可而止

李世民远征高句丽都能适可而止 杨广两次失败后为何不能适可而止

还不知道:杨广两征高句丽失败为什么不能像李世民一样适可而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隋朝和当年的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的结局,我们都知道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隋炀帝杨广一手导致的,他在位期间骄奢淫逸、大兴土木,无尽的挥霍着隋文帝留...

历史上皇太极到底有多痴情?

历史上皇太极到底有多痴情?

皇太极,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庙号太宗,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皇太极为了海兰珠从此不再打仗,因为海兰珠死了,皇太极恨不得放下万里江山,跟着海兰珠去死。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痴情,超越了生死。皇太极爱上了老姑娘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26岁,那时候女人十四五岁就结婚令其。海兰珠的妹妹,后来的孝庄皇...

后世是如何评价邓艾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邓艾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

朱元璋一个癖好让臣子和妃子直呼受不了 这个癖好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一个癖好让臣子和妃子直呼受不了 这个癖好到底是什么

对朱元璋的一个什么癖好?竟让妃子和大臣都直呼受不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好像在小编的记忆中,能做皇帝的都有一些莫名奇怪旁人无法理解的癖好。而今天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有着怪癖的皇帝吧!今天小编要讲的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他的一生似乎总是充满着很多魔幻以及带有...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向朗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并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后随刘备入蜀,历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并拜步兵校尉,领丞相长史,随丞相诸葛亮北伐。因包庇马谡被免职,后为光禄...

孙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

孙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究竟想传位给谁?是雍正,还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农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不过,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从雍正年间一直到现...

顾徽:三国时期东吴官吏,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顾徽:三国时期东吴官吏,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顾徽,字子叹,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官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年轻的时候游历四方,有口才。孙权刚统事的时候,听说顾徽很有才,召进幕府为主簿。顾徽常常跟着孙权出行。一次见军营拖着一男子到市场欲处死,就问他有什么罪。别人说:“他偷了一百块”。顾徽叫他们暂停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