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屈原的资料 屈原留下了哪些作品
屈原的资料
屈原出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名平,字原。他被称为我国之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都说“乱世出英雄”,身处乱世,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
屈原画像
在大浪起伏的人世红尘里,有的人成功了,实现人生抱负;有的人却郁郁不得志,潦倒一生,成败参半,全看个人造化。说到这里,我看向屈原的眼神里不禁多了几分怜悯和惋惜。世人都知道他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却很少注意到他在政治方面的建树。
出身贵族的屈原,从小就同情穷苦百姓,他体恤民间疾苦,博得了邻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公元前321年,秦国入侵,屈原积极领导乐平里的健儿们奋力抗击,从此崭露头角,踏上仕途之路。不过他的仕途之路走的并不顺畅,甚至可以说是崎岖坎坷的。他一心致力于改革,却因触犯了贵族们的利益而遭排挤;因小人之谗言被楚王疏远;先后两次被流放,最后一腔愤懑投入汨罗江而死。
以文人身份示人的屈原完成了诗歌从集体合唱到个人创作的跳跃。著名作品《离骚》广为流传,时至今日仍被大家所传颂。
有人说,他是开创浪漫主义先河的诗人;有人说,他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有人说,他是致力于改革却壮志未酬的政治家;而我说,他是纵横捭阖的游说家,一心要楚齐结好的和平爱好者。
屈原投江
战国末期,秦国强大,六国只好联合抗秦。当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怀王,他十分器重楚国贵族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投江图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在受到器重期间,他积极展示自己的政治才华,联齐抗秦,让楚国有一段时期在六国之中很强大。然而,他的优秀却遭到上官大夫以及其他奸臣的嫉妒,屈原屡屡受到排挤,楚怀王听信谗言不再信任屈原。之后,齐楚联盟被瓦解,屈原看着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联盟被瓦解,非常伤心,哀叹楚国的兴旺是不长久的。楚怀王死后,楚襄王继位,仍然不重用屈原,在小人的进谗之后,楚襄王把屈原流放至江南。
公园前278年,秦将白起伐楚,并攻破了楚国国都。
五月五日,屈原披头散发地来到汨罗江北,郁郁寡欢,身形憔悴不堪。一位渔夫认出了眼前的男子就是三闾大夫屈原,就问他为什么在这里。屈原告诉渔夫自己被放逐在这里。渔夫开导他,既然世界都是浑浊的,你就随波逐流,只要自己内心深处保留高贵品质就好了。屈原绝望地说:“我怎么能让我高贵的心灵蒙受污尘呢。我宁愿葬身鱼腹。”于是,他将自己投身汨罗江中,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位端午节。
屈原的爱国之情使他受到楚国百姓的爱戴。屈原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靳尚与屈原
楚国的上官大夫靳尚和另一位大夫屈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和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的桥段一样,有屈原这样一个完美、饱受赞誉的正面形象,就必然有一个奸佞小人、暗中使坏的小人形象,而靳尚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话剧中的靳尚
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屈原的死其实和靳尚有这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屈原是因为遭受到小人的诬陷,而受到了楚怀王的厌弃,在人生的后半段始终郁郁不得志,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而这个对楚怀王进谗言的小人,其中就有靳尚的一份。
王逸所著的《离骚经序》中这样写到,屈原在朝野之内能够和楚王商议政事,决定嫌疑,外出可以监督诸臣,周旋在各个诸侯之中,以作外交之用,楚王非常的信任珍视屈原。但是同是大夫的靳尚嫉妒屈原的才能,就设计陷害屈原。另外在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也有靳尚诬陷屈原这种记载。靳尚常常和屈原争宠,楚怀王令屈原去制造宪令,屈原起草了宪令没有确定,靳尚发现了这个情况,打算把这个初稿给自己抢过来,但是屈原不肯给他,所以靳尚就对楚怀王进谗言,说屈原草写宪令就一副没有我这事救完不成了的架势,非常骄傲。
也正是因为有许多类似于靳尚这样的小人对楚怀王进谗言,导致屈原被后不被楚怀王所信任,看着家国破败,最后也只能投汨罗江明志了。
司马迁如何评价屈原
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应该来说都在《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中,这个列传是司马迁为屈原和贾谊两个人所写的列传,虽然两个人不是同个时代的人,但是他们生平的境遇却有不少相似之处。屈原和贾谊两个人都是才情满怀,忠心却被奸人所诬遭到贬斥,在政治上始终郁郁不得志,但是文学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所以司马迁就将两个人同归到一个列传中去。
司马迁图画
在这一篇列传中,司马迁介绍了屈原和贾谊的生平,以及所遭遇的的事情,并且对二人都做了相应的评价,其中对于屈原的评价尤为中肯,也正是司马迁对屈原的称颂,奠定了后人对屈原文学成就高度赞扬的基础。
司马迁首先对屈原的才能进行可一番描述,他指出屈原博闻强识,能够治理国际,又能够吟诗作对,高度赞扬了屈原的才能。另外,司马迁对屈原的作品也寄给了非常高的评价,司马迁说《离骚》用古代的事情,来讽刺当时的帝王,虽然文笔娟秀,但是意义却深远。还评价屈原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能与日月之光辉相较。
在文章的最后,司马迁也对屈原和贾谊做了总结说,自己读了《离骚》、《天问》、《招魂》等书,常常为他们的志向得不到伸展而感到悲愤,去长沙路过屈原抱石自沉的地方,还留下了眼泪,追念屈原高尚的品格和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