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哲学家王充市肆博览 活到老学到老
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市肆博览》是一篇来自于《后汉书》的文章,主要是写王充爱看书,不仅从小便开始博览群书,更是坚持下来,一直到自己最后死去。
王充像
王充,是东汉时期的哲学家,崇尚无神论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人。王充崇尚自然,典型的道家思想,王充不仅仅是学习“道家思想”,更是“道家思想”的传播者、继承者。真切的崇尚唯物主义。除此之外,王充还是一个爱好学习、爱好阅读的高手。
王充出身并非豪门,但是王充能够从小学习,认真努力的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王充市肆博览中》就有提到。另外,王充是个孝敬的人,这个在《后汉书》中可以考证。《后汉书》中有提到:“充少孤,乡里称孝。”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王充市肆博览》”读到,这篇文章就是在讲王充在市场上广览群书。“市肆”是市场、市中店铺的意思。在《王充市肆博览》这篇文章中提到:“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换句话也就是说,王充虽然广览群书,但是并不是死记硬背,往往是“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只要王充在书店里看到的书,王充都能够背诵记忆下来,长期以往,王充“博览群书”的美名,便传播下来。之后,王充便“后归乡里,屏居教授”,回到家乡,认真的教书育人。可见,学习阅读是跟外界环境没有关系的,只要用心去记忆,总会记住的。
王充教育思想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崇尚唯物主义思想、以及道家的思想。王充有一经典作品——《论衡》,《论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称的上是王充的教育思想的结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王充石像
王充的这本《论衡》曾一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是当时大家所排斥的,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王充在这本书中批判了当时的儒家孔子思想,有违当时,所以会一直被大家批判排斥。其实,这只是少部分人的看法,王充的《论衡》这本书在实际上只是批判了那些“假装”崇尚儒家思想,暗地里却仍然干着那些不好的事情的人,并且,在当时那个年代,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家会把儒家思想过于的神话,这就造成有很多人滥竽充数,影响了儒家的真正的思想。
其实,王充崇尚的是道家思想,是唯物主义者,但是在王充的一些教育思想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儒家思想的影子。
首先,王充也是强调人是有差异性的并且这些差异是会随着教育而改变,王充曾经说过:“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也就是说,每个人生来便是不同的,但是如果我们都去学习“如何善”,那么,我们可能都会想着善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你本来性格很好,但是却不学好,最后也只能向着“恶”的方向发展。
还有一点,王充还在《论衡》中说过:“学之乃知,不问不识”,这句话充分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学习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应该虚心学习,这样才能成功。
王充作品
“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论衡·定贤篇》。这句话选自王充《论衡·定闲篇》中的一句话,表示的是美妙的曲子尽管很好,但是却不能是人人都可以说和的,你可以讲出真话,但是也不是人人都能相信的。
论衡
这是一般的事实,人们往往想要去追求真理、事实,但是真正的事实出来之后,又不是所有人能够相信的。或是疑心,或是偏见。由此可见,人的心里是多么的复杂。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从这段话看出王充所写的《论衡》中的代表思想。首先,王充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可以在东汉时期称得上思想家的也就三人,除却一个王充,剩下的是王符,仲长统。王充崇尚道家的思想,虽然早年间有过认真的学习儒家,但是王充更是从自己的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理。所以,王充“闭门潜思”,最后创作出一部《论衡》。
在《论衡》这本书中,王充批判了一些孔子过于神话的传说,理论,可以说并不是专门针对孔子的。而是以理性的角度,将自己对当时的年代的思想风气进行了一些述说。总而言之,王充所推崇、赞颂的是那些有着真才实学的儒士,并不是那些利欲熏心的“世家儒士”,并且,王充的《论衡》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那些只会趋炎附势、附会阴阳五行、谶纬迷信的所谓的“儒家人士”。
如此之外,《论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当代的人们,积极地阐述了“理性、自然”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