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悠然自得令人向往
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流传千古,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首《归园田居》便是陶渊明归隐之后所作,而他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与其一生的经历息息相关。在陶渊明二十九岁的时候,他出仕为官,在官场风雨十多年,却没有大的作为,多被其他官员所排挤。后经朋友介绍在彭泽县担任县令一职。可是,他到任只有八十多天的时间便辞去官职。原来,当时有郡里派来的督邮前来巡视,官员让他出门迎接,但事实上,督邮的职位并不比他大,让他迎接只是为了讨好其上司。
为此,陶渊明非常气愤,认为这有失纲常,当下就摘下纱帽,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他就此带着家人归隐于田园了。真正过起田园生活之后,陶渊明似乎才明白了这是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最终写下《归园田居》诗一组,我们在这里读到的便是其中之一首。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归园田居》的大意为: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因为不慎落入仕途之罗网,离开田园转眼已有十多年。 笼中之鸟向往着旧日山林,池里的鱼想念着过去的水渊。 我希望在南野开荒种田,坚守自己的节操回归田园。 绕着房子种下十几亩田地,盖下八九间茅屋草舍。 在房屋之后种下成荫的榆柳,在庭院前栽满桃李果树。 远处的村落隐隐可见,村子里还飘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出几声狗的叫声,桑树上有雄鸡在不断鸣叫。 院子里没有任何尘杂的干扰,屋子内只有安静与悠闲。 久困于樊笼完全没有自由可言,今天我总算又重返田园了。
从这首《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陶渊明不但生性喜爱自然,更是一个正直、坚定的人,这也许让他无法立足于官场,却使他能够回归田园,重拾自由之乐。诗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描写,刚好可以将他悠然自得的淳朴生活表现出来,同时更突出自己的高尚情操之美。当然,若能结合其他几首同组诗词一起读,则可以将其一生际遇、田园之现状以及内心感受进行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