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李中丞处境的同情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03)210

刘长卿,字文房,中唐时期诗人,他的诗包含着对苍生的悲悯,对命运的感叹,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刘长卿所作的《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吧。

在唐代,刘长卿这个名字在浩瀚如星海的诗人中,可能不算是最突出的,但是他却自称五言长城(意思是擅长写五言诗),对自己的诗歌成就极为自信。时人常将刘长卿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他很不屑地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到处题诗,往往连姓都不写,落款只有长卿二字。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刘长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有的反映安史之乱以后人民生活的痛苦,有的是写遭谗被谪之后的愤懑。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李中丞处境的同情

刘长卿诗歌风格谨严凝练,圆熟细密,善于以画入诗,擅长写山水隐逸闲情。于是,在他的诗里,我们能够感受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无穷韵味;能够感受到“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的恬淡动人。在他的诗中,有“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这样的片片豪情,也有“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这样的点点离愁。

同样写离愁的还有这首《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刘长卿说,你是老了流落的征南将军,当年曾经带领过十万雄师。罢官返乡后没有任何产业,年老还留恋着贤明的圣主。你曾独自镇守三边的疆土,舍生忘死只有宝剑才深知。面对着汉水渺渺无边无垠,垂暮之年的你将要去何处?

此诗是诗人送别一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老将李中丞时所作。本诗先通过回顾将军经历的战争与战时的雄风,赞扬将军无畏勇猛、敢于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在回顾过后,以往昔的光荣与今日的漂泊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其处境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冷酷无情的批判。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李中丞处境的同情

首联“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写李将军在战场上的神勇和无畏,曾经的英姿飒爽与今日的迷茫怅惘。这个流落他乡的落魄老者,竟是曾率领十万大军浴血沙场的英雄,这里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使人伤怀。

颔联“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这里的罢归,不是指退休了,而是指被罢免了,至于什么原因作者没有写明。“无旧业”说这位将军的老家“襄州”,已无家业,他将无处安身,读后使人伤感。第二句“老去恋明时”,戎马一生、屡立战功的将军,只能怀念过去的“明时”。反过来理解,可以看出作者在讽刺现在朝廷的“不明”。从这里,我们隐约可以看出这位将军的罢免,不是因为其没有战功,而是因为朝廷内部政治争斗、或奸佞谗言中伤等原因。

颈联“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两句承“曾驱”而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李中丞处境的同情

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两句描述了一个让人伤怀的场景,老迈的将军独立于茫茫江边,却不知何去何从。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诗人以景写情,感情在经历沧桑慷慨后转为无限怆痛,使人不由得为之沉痛惋惜。

这首诗以将军的流落无依起,以将军的流落无依收结,中间两联着力塑造了将军的形象和遭遇,处处暗含了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感慨。语言含蓄、结构上承接严谨,首尾呼应,确实是一首很打动人的五言律诗。

后人对这首诗评价很高,清代诗人乔亿在《大历诗略》中说:“清壮激昂,而意自浑浑”说本诗清新豪健,情感振奋激励,而意境又很深广。清代书画家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说:“章法明练,句律雄浑,中唐佳品。”这是对这首诗的章法结构的高度评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8/392274.html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李中丞处境的同情” 的相关文章

朱棣为什么那么执着的去修《永乐大典》?

朱棣为什么那么执着的去修《永乐大典》?

众所周知《永乐大典》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那么朱棣为什么那么执着的去修《永乐大典》?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1403年的盛夏,这是朱棣坐上皇位的第二年。一天,朱棣给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解缙等人下达了一道圣旨。朱棣的这道圣旨内容用大白话来说是这样的:现在的书籍种类繁杂,...

单廷珪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四位

单廷珪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四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单廷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单廷珪,或写作“单廷圭”,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用水浸兵之法,绰号“圣水将”或“圣水将军”。原...

李峤是什么人?《长宁公主东庄侍宴》是在何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李峤是什么人?《长宁公主东庄侍宴》是在何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这些文化宝藏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太优秀的作品,比如李峤的《长宁公主东庄侍宴》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首全诗都在溜须拍马,就像是记流水账般的作品。《长宁公主东庄侍宴》李峤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长筵鹓鹭集,仙管...

韦见素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韦见素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见素(697年-7...

《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及注释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

《南陵别儿童入京》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译文及注释译文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

《月夜》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译文及注释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