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戏题湖上》唐代常建所作,隐藏着内心的不甘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13)270

常建,字少府,唐代诗人,与王昌龄是同榜进士,但在仕途上并不如意,长期过着漫游隐居的生活。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常建所作的《戏题湖上》吧。

唐朝诗人常建现在为人所知,大抵是因为那首《题破山寺后禅院》,里面有一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好评如潮,深得后来者欣赏。然而,在唐人殷璠所选诸家诗人选集《河岳英灵集》中,常建却排在首位,第二位才是名誉天下的“诗仙”李白。可见当时,常建的诗名并不逊色于李白。

常建虽然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却一直宦途不顺。无奈之下,只好流连于山水之间,过着游离的生活,直到天宝中,才强勉任职盱眙尉。殷璠曾评价道:“沦于一尉,士论悲之”,其中自然包含有打抱不平之意。晚年,移居鄂渚(今武昌)西山,有诗作记其事。

《戏题湖上》

【唐】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

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渺渺波无际,

不知何者吞吾钩?

这首《戏题湖上》诗作,根据其所写内容,大概可以作出推测,猜想写于其晚年隐居鄂渚西山之时。猛然看上去,悠闲气息固然十分浓厚,却隐隐潜藏着几许不忿,些微不甘。

《戏题湖上》唐代常建所作,隐藏着内心的不甘

开端两句,“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用一缕闲散的笔墨,几分淡然的情思,为我们描绘出来一幅“老翁钓鱼图”:水波不兴,一位老人稳坐钓鱼台上,四平八稳,静看下垂钓线淹没在水里面;岸边桃花灼灼,轻风吹过,朵朵飘落,静静随着春水流向远方。

这是本诗之一个呈现,也是用旁观者视角观察之后的画面,仿佛远景被缓缓拉长过滤,然后最终定格下来。此中营造出来的悠闲意味,都付于这一幅桃花流水图里面。世界似乎是安详的,也是平稳的,如果没有看到题目之中的那一个“戏”字,这一切都能够说得过去;可是暂时有个转折,所有的风波都掩藏在平静的水流之下。

《戏题湖上》唐代常建所作,隐藏着内心的不甘

末尾两句,“竹竿渺渺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承接前面意思而来,似乎关心,更是一种追问:端坐岸畔眺望,烟波浩渺,茫无际涯,此时此刻,唯有一支钓竿纹丝不动地悬空垂立;风不动,波不起,手中稳握钓竿,心不慌乱,且慢等待,看看到底是谁能够自愿跑到我的鱼钩上来。

诗人最后终究还是隐忍不住,情不自禁地露出自己身影,在这里快速切换镜头,转变成为了之一视角,开始夫子自道。此处不由令人联想到一个典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那么在诗人笔下的湖上钓鱼老人的形象,似乎就有了另外一种可能,只有诗人才是唯一的答案。

《戏题湖上》唐代常建所作,隐藏着内心的不甘

古人有名句曰:“为赋新词强说愁”,此处的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表现出一副飘然出尘之姿态,人为打扮成一个得道高手的模样,故意营造出一片安宁淡泊的氛围。无事献殷勤都尚且被人认为是非奸即盗,更不用说诗人做的太过明显。

诗人为什么要如此作为?结合到常建一生游历山水,宦途不畅,最终无奈隐居西山,单单只要这个因由,谜底就会昭然若揭。那个若无其事般稳坐钓鱼台的高大形象,马上就轰然坍塌,烟消云散。这一切原本都是表象,仅仅只是为了遮蔽诗人内在的虚弱。眼看韶华虚度,他终究是心有不甘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8/393987.html

“《戏题湖上》唐代常建所作,隐藏着内心的不甘” 的相关文章

南宋政治家乐雷发简介: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南宋政治家乐雷发简介: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朝东林八君子顾允成简介:著有《小辨斋偶存》八卷

明朝东林八君子顾允成简介:著有《小辨斋偶存》八卷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用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郦道元幼时随父亲郦范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郦范去世,郦道元以父荫入仕,继承了...

《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注释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

吕不韦为什么要写下《吕氏春秋》?只是为了千古留名而已

吕不韦为什么要写下《吕氏春秋》?只是为了千古留名而已

对吕不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氏春秋是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幻,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简单介绍一下吕氏春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

所有诗人中,为什么说贺知章是最好命的那个?

所有诗人中,为什么说贺知章是最好命的那个?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贺知章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唐朝289年历史,诞生了两千多名诗人、五万余首诗歌,可谓群星荟萃。但要从中评出一位“最好命”的诗人,则非贺知章莫属。人的一生漫长,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追求,而最美好的状态莫过于孔子所说的:“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惊鸿舞》在唐朝十分流行,是唐玄宗哪位妃子的成名舞?

《惊鸿舞》在唐朝十分流行,是唐玄宗哪位妃子的成名舞?

“梅舞惊鸿”这一词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其比较陌生,其实《惊鸿舞》是中国古代唐玄宗这位皇帝身边的妃子——梅妃的成名舞。《惊鸿舞》这支舞是通过舞蹈动作来展现鸿雁在高空翱翔的优美形象。但很可惜的是这个《惊鸿舞》现在早已失传了,《惊鸿舞》这一舞蹈在当时的唐朝可谓是十分的流行,并且深受唐玄宗的称赞和喜爱,由此也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