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密县 (唐朝汪遵诗作) ,原文注释、相关事件介绍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30)300

密县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西汉时期名臣卓茂治蝗的历史典故为题材,赞颂了卓茂破除迷信治理蝗灾为民除害的明智信仰和高贵精神。同时也勉励当今的官吏以卓茂为榜样一心为民,治地有方。

密县

唐·汪遵

百里能将济猛宽, 飞蝗不到邑人安①。

至今闾里逢灾沴②, 犹祝当时卓长官③。

注释

①飞蝗不到邑人安:指卓茂组织人民驱除蝗灾的治郡功绩。

②灾沴:此处特指蝗灾,沴:音“立”,灾害。

③卓长官:指西汉名臣卓茂,以破除迷信、治蝗除害著称,是后世官吏景仰效仿的榜样。

审理“贪污受贿”案

卓茂因精通儒学而升任为给事黄门侍郎,之后又升迁密县令。在任期间,敦厚忠谨,与人为善,以德育人,视民如子,反对用刑法,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来说服人,从不大声怒斥别人,官吏们都十分爱他,敢于向他报告实情,从不欺骗他。

一天,有人向一个亭长送了米肉等物后,来向卓茂告发,说亭长收受了他送去的米和肉。平时,卓茂知道这位亭长是位好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卓茂为弄清情况,非常重视,让左右人退避,独自问这位告状的人:“你这次送礼是亭长主动索要呢,还是你主动向他送的?还是平时你们相处得很好,他给了你什么恩惠,你才送呢?”这人回答说:“都不是,是我送给他的人情。”卓茂又问:“既然如此,你为什么反过来又要告他呢?”那人说:“因为想求他以后对我好一点,才送东西与他。后来,我又听说,官吏不准从老百姓那里收受一点东西,所以才来告他。”卓茂耐心地解释说:“你这样讲,就太不明白人情世故,太孤陋寡闻了,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就是因人人皆有一颗怜悯万物的仁爱之心,知道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戴。同一乡的乡绅士族、寻常百姓尚且互致馈赠,何况官与民呢?这正是人与人的情义呀!当然,当权者切不可以权势凌人,向百姓强夺豪取。人生活在这广宇的世界之中,或者群居一地,或者散居四方,靠什么来使人与人和睦相处、相敬如宾呢?就是靠礼义仁爱呀!你状告的那位亭长是位好官,年终时送他一些东西,这符合圣人的所提倡的礼呀!”那人又说:“既然如此,那么法律为什么要加以禁止呢?”卓茂微微一笑说:“法律规范人的行为,礼义理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现在我用礼义来规劝你,你必然没有什么怨恨,但我如果依据法律惩治你,恐怕你就接受不了。当然,官吏犯了小的过失,要受什么处罚,犯了大的罪过就要受到极刑。你回去后要仔细想一想。”最后,卓茂又告诉那位亭长,不可因小失大,不可因一点私得而坏了名声。自此,百姓都听从卓茂的教诲,而属吏感怀知遇之恩,更加勤奋工作,上下齐心,把密县治理得非常好。

丢马还马

起初,卓茂被征召为丞相府,担任府吏,侍奉丞相孔光,孔光称他为人诚实、厚道。

相传,有一次外出,有人忽然拦住他的马车,指着卓茂的马说:“你骑的马是我丢的马。”卓茂十分诧异,问道:“你的马什么时候丢的?”那人说:“一个多月了。”卓茂想,这马我已用了好几年了,心里知道对方肯定是认错了。但他还是把马从车上卸下来,送给对方,临走时,回头对那人说:“如果您发觉不是自己的马,劳您的大驾,请到丞相府把马还给我。”然后,自己拉着车子回了府。

之后,不久,失马的人在别处找到了自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把马还给了卓茂,并叩头谢罪,卓茂也毫不怪罪。卓茂生性不好与人争执,竟到了如此程度。

蝗不入密

卓茂初到密县任县令时,废旧立新,更新吏治,但同行们都暗暗讥笑他,毗邻各县的人都嘲讽卓茂无能。为此,河南郡守也认为卓茂能力不济,特为密县增署了一个守令。

卓茂不惧流言和上司的不信任,仍然我行我素,几年后,密县迎风招展大大好转,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风气。

汉平帝时,出现了蝗灾,蝗虫遮天蔽日,所到之处,草木一光。河南郡20多个县都受到蝗虫的严重侵害。卓茂事先了解到这一蝗灾即将到来时,不信神,不信鬼,号召全县人民利用各种办法,大力灭蝗,这样蝗虫没有给密县造成灾害。当时,他的上司发现各种蝗灾如此严重,可唯独密县未受其害,十分诧异,就将这一情况上报河南郡太守,太守也不相信,就亲自到密县察看实情。到密县后,郡太守果然见密县未受蝗灾,人民生活安定,秩序良好,方深以为信。他们认为蝗虫是神虫,所到之处无一人敢害,蝗虫这所以没给密县造成灾害,是卓茂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上神,而不知是卓茂以民计为先,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得罪鬼神,灭蝗抗灾所取得的成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8/396864.html

“密县 (唐朝汪遵诗作) ,原文注释、相关事件介绍” 的相关文章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shú )(632年-705年 ),字令璋,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武周时期宰相,史学家姚思廉孙子,博州刺史姚处平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徽年间,举明经进士,候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学识出众。善于文辞,迁中书舍人,册封吴兴县男。武则天临朝称...

孟康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位

孟康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孟康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孟康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玉幡竿,真定州人氏。他原是船匠出身,奉命监造花石纲大船,因杀死提调官,弃家到饮马...

南宋宰相张商英简介:《两宋名贤小集》辑有《友松阁遗稿》

南宋宰相张商英简介:《两宋名贤小集》辑有《友松阁遗稿》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商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商英,生于公元1043年,卒于公元1121年,北宋蜀州(四川崇庆)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从小...

李峤是什么人?《长宁公主东庄侍宴》是在何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李峤是什么人?《长宁公主东庄侍宴》是在何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这些文化宝藏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太优秀的作品,比如李峤的《长宁公主东庄侍宴》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首全诗都在溜须拍马,就像是记流水账般的作品。《长宁公主东庄侍宴》李峤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长筵鹓鹭集,仙管...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任伯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任伯雨(约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

明朝礼部尚书章纶简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

明朝礼部尚书章纶简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南宋著名史学家徐梦莘简介:编成了《三朝北盟会编》

南宋著名史学家徐梦莘简介:编成了《三朝北盟会编》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译文一个人在孤苦的异地,寒秋夜里,一阵清冷的秋风吹得我直打寒颤,抬头望着天空中那轮明月,思念之情愈加浓烈。飘落的叶子在风中打了几转,最后随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