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时候定下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30)210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时候定下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古代历史上的战争很多,每一个朝代的兴起,都意味着一场战争,人类掀起了无数的战争,制造了无数的死亡,不少文明因战争而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在古代也出现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就不免让人奇怪了,为啥身为敌国的使者,却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一词,最早出自于春秋时期。当时,楚国向齐国派出使者,洽谈相关事宜。按理说,若想早日到达齐国,则必须借道宋国。然而,楚庄王却特意命令使者,绕过宋国。不怪楚庄王这样,只因宋国一向项高于顶,根本瞧不起楚国。他们认为:楚国乃是野蛮人出身,没有文化,根本不懂礼仪教条。因此楚国也非常讨厌宋国。

本来按照楚庄王的吩咐,使者只要绕过宋国就好了,也没多大的事。但是宋国执政华元却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他亲自率兵埋伏在楚国使者的必经之路上,将其袭杀。此事一出,顿时掀起了一场轩然 *** 。毕竟相较于宋国的的羸弱,楚国可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国,这简直就是 *** 裸的挑衅。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时候定下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

楚庄王闻之大怒,当下便投袂而起,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向宋国。楚国大军兵临城下,声威浩荡,宋国不能敌,于是遣使向周边大国,晋国求援。然而,虽然使者冒死将消息传出,但晋国却并不敢发兵。一方面,它在之前的战争中刚刚败于楚军,不敢再战,一方面也不想得罪楚国这样的大国,于是晋国并没有发兵援助。

局势一天天恶化,宋国城中也危机遍布。在楚军围城的9个月中,宋国国内哀鸿一片。城内的粮食一天天减少,却得不到外援的帮助,百姓们甚至到了柴尽粮绝,易子而食的地步。无奈之下,宋国主君将华元作为使者派出,希望他能争取外交胜利,说服楚国退兵。华元深知直接谈判必定不会有好结果。因此,他借着夜色潜入了楚军大营,并挟持了楚军更高指挥官子反。

子反正在睡熟,突然见到一人出现在自己帐内,不由大惊失色。华元拿刀抵着他,说到:宋国派我来做使者,我知道如果直接谈判不可能会有结果,因此只能出此下策。我国国内早已析骸以爨,如果将军不肯退兵,宋国唯有倾尽全力一战,最终举国同死。若是将军军队退兵30里,我宋国定当唯命是从。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时候定下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

望着脖子上的刀,子反答应了华元的建议。第二天他退兵30里,并互派使者,立下约定:保证此后绝不相互隐瞒!为此,华元成了楚国的人质,并在楚国定居。而此事在后来,更是成为了“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优秀范例!

虽说西周的时候,形成了一整套打仗的礼仪。但是从春秋末期开始,这种战争礼仪就被破坏了。战争诡道大行其道,讲究谋略,讲究以战胜对方为直接目的,不管礼仪,不管理由。而且这种战争方式被人津津乐道,被人欣赏羡慕。对按照这种方式打仗的,被称为谋圣、兵圣、兵神、兵仙等等。

本来,在这种礼仪丧失的同时,“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也应该丧失掉的。但是,古代打仗又讲究一个精气神,讲究一个英雄气概。如果杀掉来使,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一种胆怯。而在战场上,没有勇猛无畏,军队就丢了魂,就没办法再打仗了。

当然了,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斩了来使并不是露怯,反而是一种显示精神气概的表现。

比如蒙古人在攻打南宋钓鱼城的时候,就曾让使者去钓鱼城送信,让宋军投降。但是宋军斩了来使,并把来使的首级挂在城头,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

还有,成吉思汗的商队在花剌子模被抢劫后,成吉思汗派使者去花剌子模交涉,但花剌子模人却割掉来使的耳朵,把他放回去,以示侮辱。来使的作用,是为了送信。本身不具有攻击性,也没有带武器。杀掉没有攻击性的人,是为人所不齿的。就像在战场上杀掉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一样,是古代尊崇的儒家思想所不屑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8/397004.html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时候定下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 的相关文章

寇准:北宋时期宰相、诗人,促使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寇准:北宋时期宰相、诗人,促使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寇准善诗能文,有《寇忠愍诗集》传世。他为人刚直,为官时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真宗时,契丹南下犯宋,朝野震惊,欲迁都成都。寇...

王曾:北宋名相、诗人,曾以计智逐权臣丁谓

王曾:北宋名相、诗人,曾以计智逐权臣丁谓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北宋名相、诗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

陈尧叟:北宋官员、诗人,曾主张迁都益州,被寇准斥责

陈尧叟:北宋官员、诗人,曾主张迁都益州,被寇准斥责

陈尧叟(961年-1017年5月10日),字唐夫,阆州阆中人。北宋初年官员、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尧叟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状元,与其弟陈尧佐同科,又与父亲同日获赐绯衣,历官秘书丞、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淳化四年(993年),任交州...

刘桢:东汉末年名士、诗人,擅长五言诗,与曹植并举

刘桢:东汉末年名士、诗人,擅长五言诗,与曹植并举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的孙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桢博学有才,警悟辩捷,选为丞相(曹操)掾属,交好魏文帝和曹植兄弟。参加曹丕筵席时,平视王妃甄氏,以不敬之罪罚服劳役,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南唐周娥皇简介:曾创作乐曲《邀醉舞破》、《恨来迟破》

南唐周娥皇简介:曾创作乐曲《邀醉舞破》、《恨来迟破》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三世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娥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娥皇(936年-965年),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十九岁时,入宫为妃,得到后主李煜恩宠。...

《赠汪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李白与汪伦关系如何

《赠汪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李白与汪伦关系如何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赠汪伦》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意思是:李白将要乘船远行离去,忽然听到传来的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

在唐朝,大诗人李白都有多少名人粉丝?

在唐朝,大诗人李白都有多少名人粉丝?

大诗人李白的名人粉丝有哪些?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白如果要建个QQ或微信群,姑且命名为“李白粉丝后援团”吧。好,下面我们先说说这个粉丝后援团的两个大“粉丝”吧。一个是玉真公主,一个是贺知章。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这是大唐第一姐啊!虽然贵为当朝皇帝之妹,却喜好诗文,乐曲,迷恋道学,曾...

《绝句二首·其二》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译文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注释逾(yú;):就是愈,更加的意思。欲燃:将要烧起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