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时候定下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30)300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时候定下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古代历史上的战争很多,每一个朝代的兴起,都意味着一场战争,人类掀起了无数的战争,制造了无数的死亡,不少文明因战争而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在古代也出现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就不免让人奇怪了,为啥身为敌国的使者,却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一词,最早出自于春秋时期。当时,楚国向齐国派出使者,洽谈相关事宜。按理说,若想早日到达齐国,则必须借道宋国。然而,楚庄王却特意命令使者,绕过宋国。不怪楚庄王这样,只因宋国一向项高于顶,根本瞧不起楚国。他们认为:楚国乃是野蛮人出身,没有文化,根本不懂礼仪教条。因此楚国也非常讨厌宋国。

本来按照楚庄王的吩咐,使者只要绕过宋国就好了,也没多大的事。但是宋国执政华元却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他亲自率兵埋伏在楚国使者的必经之路上,将其袭杀。此事一出,顿时掀起了一场轩然 *** 。毕竟相较于宋国的的羸弱,楚国可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国,这简直就是 *** 裸的挑衅。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时候定下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

楚庄王闻之大怒,当下便投袂而起,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向宋国。楚国大军兵临城下,声威浩荡,宋国不能敌,于是遣使向周边大国,晋国求援。然而,虽然使者冒死将消息传出,但晋国却并不敢发兵。一方面,它在之前的战争中刚刚败于楚军,不敢再战,一方面也不想得罪楚国这样的大国,于是晋国并没有发兵援助。

局势一天天恶化,宋国城中也危机遍布。在楚军围城的9个月中,宋国国内哀鸿一片。城内的粮食一天天减少,却得不到外援的帮助,百姓们甚至到了柴尽粮绝,易子而食的地步。无奈之下,宋国主君将华元作为使者派出,希望他能争取外交胜利,说服楚国退兵。华元深知直接谈判必定不会有好结果。因此,他借着夜色潜入了楚军大营,并挟持了楚军更高指挥官子反。

子反正在睡熟,突然见到一人出现在自己帐内,不由大惊失色。华元拿刀抵着他,说到:宋国派我来做使者,我知道如果直接谈判不可能会有结果,因此只能出此下策。我国国内早已析骸以爨,如果将军不肯退兵,宋国唯有倾尽全力一战,最终举国同死。若是将军军队退兵30里,我宋国定当唯命是从。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时候定下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

望着脖子上的刀,子反答应了华元的建议。第二天他退兵30里,并互派使者,立下约定:保证此后绝不相互隐瞒!为此,华元成了楚国的人质,并在楚国定居。而此事在后来,更是成为了“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优秀范例!

虽说西周的时候,形成了一整套打仗的礼仪。但是从春秋末期开始,这种战争礼仪就被破坏了。战争诡道大行其道,讲究谋略,讲究以战胜对方为直接目的,不管礼仪,不管理由。而且这种战争方式被人津津乐道,被人欣赏羡慕。对按照这种方式打仗的,被称为谋圣、兵圣、兵神、兵仙等等。

本来,在这种礼仪丧失的同时,“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也应该丧失掉的。但是,古代打仗又讲究一个精气神,讲究一个英雄气概。如果杀掉来使,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一种胆怯。而在战场上,没有勇猛无畏,军队就丢了魂,就没办法再打仗了。

当然了,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斩了来使并不是露怯,反而是一种显示精神气概的表现。

比如蒙古人在攻打南宋钓鱼城的时候,就曾让使者去钓鱼城送信,让宋军投降。但是宋军斩了来使,并把来使的首级挂在城头,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

还有,成吉思汗的商队在花剌子模被抢劫后,成吉思汗派使者去花剌子模交涉,但花剌子模人却割掉来使的耳朵,把他放回去,以示侮辱。来使的作用,是为了送信。本身不具有攻击性,也没有带武器。杀掉没有攻击性的人,是为人所不齿的。就像在战场上杀掉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一样,是古代尊崇的儒家思想所不屑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8/397004.html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时候定下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 的相关文章

李绅:唐朝诗人、宰相,是牛李党争中李党重要人物

李绅:唐朝诗人、宰相,是牛李党争中李党重要人物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党重要人物。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

华峤:曹魏太尉华歆之孙,写成了记载东汉历史的《汉后书》

华峤:曹魏太尉华歆之孙,写成了记载东汉历史的《汉后书》

华峤(?-293),字叔骏,曹魏太尉华歆之孙、西晋太常华表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闻多识,有良史之才,被司马昭辟为掾属,补尚书郎。晋武帝立,迁太子中庶子,拜散骑常侍,典中书著作。惠帝元康初,封乐乡侯,转秘书监,以《汉纪》烦秽,改作《汉后书》,起于光武帝,终于汉献帝...

段景住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八位

段景住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八位

段景住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金毛犬,涿州人氏,以盗马为生。他盗取金国王子的照夜玉狮子马,想献给宋江,却在途中被曾头市劫去,只得上梁山告知此事,结果引发了“晁盖战死、宋江上位”等事件。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一百零八位,上应地狗星,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征方腊时溺死于杭州外海,追封义节郎。那么下面历史网...

吕方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四位

吕方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四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吕方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方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小温侯”。原本在对影山一带落草为寇,后来因为花...

秦良玉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明史》《明史》为何给予她最高的礼遇?

秦良玉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明史》《明史》为何给予她最高的礼遇?

秦良玉在《明史》将相列传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那么,她为什么能流芳百世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这是巾帼英雄秋瑾所作的诗词,诗中的“...

北宋史学家范镇简介: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

北宋史学家范镇简介: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范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

南宋大臣詹体仁简介:著有《象数总义》、《历学启蒙》

南宋大臣詹体仁简介:著有《象数总义》、《历学启蒙》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匡衡:西汉丞相之一,以说《诗》著称

匡衡:西汉丞相之一,以说《诗》著称

匡衡,字稚圭,西汉时期官员、经学家,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封乐安侯。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元帝即位后,匡衡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