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香荀令的主人公是荀彧,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留香荀令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汉末政治家荀彧人称荀令君,他到别人家里,坐过的席子好几天都有香味。后以留香荀令比喻美男子。
史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此典故又有“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称。《旧唐书》载“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曾献诗“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唐代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一诗中有“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句。
李颀诗作《寄綦毋三》中有“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之语。李百药《安德山池宴集》诗则有“云飞凤台管,风动令君香”语。之后“留香荀令”与“掷果潘郎”一样,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
《襄阳耆旧记》卷五·刘弘: *** 香,上厕常置香炉。主簿张[坦](垣)曰:“人名公作俗人,眞不虚也。”和季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我何如令君?君何恶我爱好也。”[坦](垣)曰:“古有好妇人,[患](惠)而捧心嚬眉,见者皆以为好;其邻丑妇法之,见者便走。公欲使下官退走耶?”
季和大笑,以是知坦。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为“敬”,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三国志·荀彧传》: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典略》:(荀)彧为人伟美。
《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尚书令荀彧碑文”:瑰姿奇表。
《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平原祢衡传》:衡称曹公不甚多;又见荀有仪容,赵有腹尺,因答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其意以为荀但有貌,赵健啖肉也。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台管,风动令君香。”
唐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宋 黄庭坚《观王主簿家酴醾》诗:“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
宋 刘克庄《风入松(福清道中作)》词:“改尽潘郎鬓发,消残荀令衣香。”
宋 刘克庄《忆秦娥·暮春》词:“荀郎衣上香初歇。
宋 周邦彦《侧犯·大石》词:“满身香、犹是旧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