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历史简介 撒拉族有啥发展史
关于撒拉族的历史来源,本民族有如下口头传说:很久以前,在中亚撒马尔罕地方,有尕勒莽、阿赫莽两兄弟,在族人中很有威望,备受尊崇,但遭到国王的嫉恨,于是告别故土,率领族人,向东进发,去寻找新的乐土。他们翻山越岭,涉水过滩,到达新疆,然后沿天山北路东进,到达嘉峪关。入关后经河西走廊到秦州(天水),辗转到了甘肃夏河甘家滩,在此小歇。之后,又有45人跟踪而来,他们经天山南路入青海,沿青海湖南岸,进入贵德县园珠沟,有人劳累不堪,无力西行,暂时住下,其余人继续前进。后到循化县的夕厂沟,跨过孟达山,上奥图斯山时,因天已昏暗,驮经骆驼走失,他们点起火把寻找,找到沙子坡(今街子乡东边)时,天已破晓。
后人把此山坡叫“奥特波依纳赫”,即“火坡”之意,山下的村庄叫“奥特波依纳赫村”。撒拉语称此处为“唐古提”(实为唐阿提),意为“天亮了”。黎明时,他们发现街子一带土地平衍、清流纵横、山林环绕,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他们走到一清泉边,饮泉水甘美可口,忽见丢失的骆驼卧在泉水溪流中,两峰突出水面化为白石,石峰上放着《古兰经》。他们悲喜交集,取出随身所带水土和当地水土一测试,与故乡水土相同,于是便在此定居下来。至今街子地方有骆驼泉遗址和骆驼石遗迹,引起人们对这一传说的遐想,这个遥远的传说曾被创作成撒拉族舞蹈。
近年来,历史学家对撒拉族的语言、主要习俗、庭院布置、历史背景和迁徙路线以及中外史书关于撒拉族活动的记载,经过大量考证研究,确认:撒拉族先民不是当地土著,而是西突厥乌古斯部的撒鲁尔人,唐代时住在中国境内,后西迁中亚。
元代13世纪取道撒马尔罕,经长途跋涉迁徙到青海省东部,定居循化地区,与周围汉、藏、回、蒙古等族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民族。撒拉族在元代时称“撒拉”、“撒拉儿”,明时称“沙刻”、“沙刺簇”、“撒拉儿”等。
撒拉族一向富于反封建反压迫的革命传统。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生的由撒拉族苏四十三等领导的大规模反清起义曾震惊朝野。这次起义以反对清朝封建统治者和撒拉族土司、掌教等的压迫为目标,得到包括妇女在内的撒拉族人民的广泛支持,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两千多人。
后在兰州郊外的华林山上遭到1万多名清军的围困,在经过惨烈的搏杀后,全部壮烈牺牲。在此后的诸如太平天国、西北 *** 人民的反清起义,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撒拉族人民都积极响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9年秋,循化县人民 *** 成立。1953年循化县召开第四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过充分协商,依据各民族人口多寡和经济、文化等情况,并报请中央人民 *** 批准,筹建循化撒拉族自治区(县级)人民 *** 和文都、道帏两个藏族自治区(乡级)及循阳 *** 自治乡。
1954年2月24日循化县之一届之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宣告“循化撒拉族自治区人民 *** ”成立;1954年9月,根据宪法规定,改称“循化撒拉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