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一开始到贾家是如何笼络贾府上下人心的?
众所周知在《红楼梦》里,贾府本来的“娇客”是林黛玉,但是随着薛宝钗的到来,黛玉就不再是香饽饽了,那么薛宝钗一开始到贾家是如何笼络贾府上下人心的?
与孤高自赏目下无尘的林黛玉相比,行为豁达,随时就分的薛宝钗更令人如沐春风。
于是,薛宝钗兵不血刃抢了林黛玉的风头,成为贾家更受欢迎的姑娘。
林黛玉对此当然气不愤,一心认定薛宝钗“藏奸”,伪装收买人心。
这一心结直到五年后,妙玉借五年梅花雪水提示林黛玉“大俗人”后,才得以解开。
林黛玉也通过认识薛宝钗的好,重新审视自己的“偏见”,二人化干戈为玉帛,冰释前嫌。
林黛玉“心似比干多一窍”,妙玉更是“万人不入她的眼”,薛宝钗却能让二人先后认可和接纳,足以证明她的人品、心性优秀,并不是表面功夫。
那么,薛宝钗如何做到待人以诚?说起来讽刺,不是薛宝钗如何努力去建立“知心大姐姐”“优秀大 *** ”的人设,只因她看透人性的真实,有的放矢、顺势而为罢了。
薛宝钗和林黛玉、妙玉都是极聪明的人。贾府上下无论大小尊卑,很少有人能够瞒过她们的眼睛。
只是每人看透人心后的应对都不一样。
妙玉选择自我隔离,像一个深度洁癖的怪人,将一切阻隔在外,希望离远一点。
她自称畸人,与绝大多数人隔离。槛外人对应槛内人。自行设置一围栏,将庸俗和肮脏之人都圈在其中,妙玉在外绝不接触。
林黛玉则孤芳自赏目下无尘。她身处庸碌肮脏之间,坚持清高和冷静,在自己身边画下禁区,与对方保持界限。
如果有人侵犯林黛玉的界限,就会被她反击回去,坚决捍卫自己的立场。
妙玉在场外,林黛玉在场内。妙玉更超然,林黛玉更痛苦,就源于此。
反观薛宝钗,与二人选择完全不同。她不拒绝别人的庸俗、市侩和肮脏,反而与他们接触,融入其中。
与王熙凤的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不同,薛宝钗的底线要更高。
她看得清楚人性,才更冷静地处理人际关系。
不过,薛宝钗看似顺从应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事实却只有一招:满足对方的需求。
比如,周瑞家的喜欢被恭维,更爱八卦。薛宝钗就对她很客气,叫着周姐姐,给她提供冷香丸的秘密,满足了周瑞家的猎奇之心,又替自己作了宣传。
比如,小丫头们都喜欢和她玩,不过是贪图她的和蔼可亲和一些吃食东西,那就给她们好了。
比如长辈们都喜欢稳重大方的姑娘,薛宝钗就呈现出这种素质。
然后呢?没有然后,真正能走进薛宝钗内心的人,几乎没有。
薛宝钗的牡丹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不是说她“冷漠无情”,而是指不能善解人意,卷入宝黛爱情的事实。
但薛宝钗是“冷美人”不假,她的亲近背后,与所有人都保持着克制的疏离。
林黛玉的距离,表现在面上。
薛宝钗的距离,表现在心中。
薛宝钗无疑比林黛玉更难以真正的亲近。
薛宝钗的接人待物,满满都是讽刺。
她越是有的放矢地给予廉价“投资”,就越是看透人性的嘲讽和拒绝。
比较妙玉的与世隔离,林黛玉的自我隔离,薛宝钗则是主动出击。
她不与世俗对抗,操纵了人性、人心,就把握住生活的脉络。
之所以不是说她掌握人生,就在于那个年代的女儿,没有人能够掌握人生。
薛宝钗看透人性活出自我,却不能把握人生。她的痛苦并不比林黛玉的“求不得”少。
第三十四回,薛蟠说她惦记金玉良姻,回去后痛哭一夜。《柳絮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体现出薛宝钗的痛苦。
但更痛苦的还在贾宝玉离去后,那种“得到本少,失去更多”的现实。
薛宝钗想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和解,只可惜她把握住自己却把握不了人生。终究被反噬。本质上,她与林黛玉还是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