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生平经历 戴叔伦有哪些作品?
戴叔伦是谁?戴叔伦有哪些作品?以下为您介绍戴叔伦。
戴叔伦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
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戴叔伦生平经历
戴叔伦(约732约789)字幼公,一说字次公,金坛城西南窑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出生于一个隐士家庭。祖父戴修誉,父亲戴昚用,都是终生隐居不仕的士人。
戴叔伦年少时拜著名的学者萧颖士为师,他博闻强记,聪慧过人,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是萧门弟子中出类拔萃的学生。至德元载(756年)岁暮,为避永王兵乱,年约25岁的戴叔伦随亲族搭商船逃难到江西鄱阳。
在人生地疏的异乡,家计窘迫,于是他开始探寻仕途。大历元年(766年),戴叔伦得到户部尚书充诸道盐铁使刘晏赏识,在其幕下任职。大历三年(769年),由刘晏推荐,任湖南转运留后。此后,曾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
他在任期内,政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吏。约贞元五年(约789年前后),他上表辞官归隐,在返乡途中客死清远峡(今四川成都北)。之后返葬于金坛小南门外县城南郊。明万历46年(1618年),金坛知县张翰中为疏通城内漕河,将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门面粉厂南围墙前),并亲自题立诗伯夜台墓碑,即大诗人之墓的意思。
戴叔伦诗词风格
戴叔伦的诗,体裁形式多样: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体近体,皆有佳作。题材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反映战乱中社会现实的,有揭露昏暗丑恶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叹羁旅离愁的,也有描绘田园风光的而在他的诸多诗篇中,最有价值、最富有社会意义的,还应该说是那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这些诗,不仅从正面描写封建压迫与剥削下劳动者的痛苦生活,而且语言平易畅达,描写细腻委婉,感情充沛连绵,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另外,戴叔伦还给后人留下了颇为有名的论诗名言,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对宋明以后的神韵派和性灵派诗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戴叔伦诗词作品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调笑令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塞上曲》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遣兴》
明月临沧海,闲云恋故山。
诗名满天下,终日掩柴关。
《送人游岭南》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