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袭人最后离开贾府是自愿的吗?

诗词文献3年前 (2022-03-25)160

袭人,《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女儿,宝玉房里四个大丫鬟之首。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十二钗”都有一首判词,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的花珍珠(花袭人)的判词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从判词的最后两句可知,袭人最终嫁给了伶人蒋玉菡,也就是说,袭人最后的结局还是离开了贾府。

要知道,当初花袭人可是奔着宝二爷“姨娘”这个位置去的,怎奈何自己的命运又会发生惊天逆转呢?袭人千算万算,就是没有想到贾府未来的路也决定着她的去或留。

袭人的有心之路

袭人是宝玉房里四个大丫鬟(袭人、晴雯、麝月、秋纹)之首。原名珍珠,从小因家贫被父母卖入贾府为婢。袭人一开始是跟着贾母,起先服侍史湘云几年,因贾母见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便让她服侍宝玉。而“袭人”这个名字也是曹公落笔之时慎重考虑的。

事实上,袭人毁誉参半,是众多丫鬟中,曹公着墨最多的一位。她老于世故,机心深重,是一个奴性化的人物,查抄大观园,晴雯之死,似乎都与她脱不了干系。也许这些事在“袭人”这个名字上已有所暗示。

袭人一开始在贾母那边,叫“珍珠”,像琥珀,鸳鸯,鹦哥等,都比较符合贵族老妇人取名的风格。但到了贾宝玉这里,可能觉得“珍珠”这个名字有点俗,所以宝玉给取了一个小清新的名字“袭人”。初读这个名字,感觉非常怪异,尤其是一个女孩家叫“袭人”,既没了美感,甚至还有袭击人的意思。

红楼梦中袭人最后离开贾府是自愿的吗?

《红楼梦》23回,贾政听闻“袭人”名字后,反应异乎寻常,“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宝玉无奈,才说出“花气袭人知昼暖”的典故。

“袭人”这个名字,说白了与她自己的性格倒颇为契合。

袭人照顾主子的确没什么说的,一心一意,忠心耿耿,但这也仅仅局限于生活上,在灵魂深处,袭人与宝玉还是有很厚的隔阂。要说情感深处的共鸣,非黛玉、晴雯可比。黛玉自不必说,毕竟两人的凄美爱情是曹公《红楼梦》的一条主线,而晴雯最后一面与宝玉互换贴身衣物,就足以说明,晴雯是深爱宝玉的,而宝玉也有类似的情感回应。

虽说贾宝玉神游太虚环境之后,他与袭人将警幻仙子的指示“复习”了一遍,但肌肤之亲根本替代不了灵魂深处的交流。反观袭人,半推半就、欲拒还迎,虽然整部《红楼梦》,宝玉都与一些丫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袭人与宝玉“偷试云雨”,属于践行一个“准姨娘”的职责,甚至说变成了她责无旁贷的事情。

而且,袭人此举也在向贾府里的人宣告,自己就是宝二爷未来的姨娘,虽然两人是偷偷摸摸地进行,可晴雯的那番话早已暗示,两人的暗地里的那些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原文中,晴雯是这么说的:

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

晴雯骂袭人和宝玉“鬼鬼祟祟”之事是什么事?当然是那见不得人的弄玉偷香之事罢了。作为王夫人“内定”之人,袭人时时处处善于抓住时机,一方面在王夫人面前讨巧卖乖,另一方面稳稳地拿住贾宝玉,可谓步步为营。

成也王夫人,败也王夫人

从“珍珠”到“袭人”,袭人确实发生了一些改变。赋予她变化的莫过于2个因素,一个是领着王夫人的月例,就得替王夫人办事,帮着王夫人留意宝玉和黛玉等一些人;另外,作为王夫人给宝玉“内定”的姨娘,她自然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所以袭人选择站队到王夫人一边,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说袭人是宝玉生活上的支柱,那么晴雯则是宝玉精神上的知音。相对于袭人的处心积虑,晴雯之于宝玉,几乎没有一点点的功利色彩。而且我们知道,贾母一开始给宝玉物色的“姨娘”,可不是袭人,而是晴雯。晴雯被逐出贾府时,贾母一开始这样反驳王夫人:

红楼梦中袭人最后离开贾府是自愿的吗?

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

不过,此时贾母年事已高,很多事情已由不得她老人家做主,相反,王夫人逐渐占据权力上风,有些事王夫人说了为算。虽说有了王夫人这柄利剑,袭人就可以稳坐准姨娘的位置,可是《红楼梦》无闲笔,当王夫人给袭人“晋封”的时候,已经埋下了祸根。

第36回,王夫人曾这样夸袭人:

你们那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然是个有造化的,能够得她在房里长长远远的服侍他一辈子,也就罢了。

王夫人命令王熙凤,让她将袭人的工资参照赵姨娘、周姨娘的标准发放。王夫人这番话,这个决定,把袭人捧到了一个丫鬟绝无仅有的高度,而且当时不只有王熙凤等人在场,薛宝钗也在场,薛宝钗可是宝玉未来的妻子。丈夫的妾室,得到婆婆如此的肯定,薛宝钗是不是如坐针毡,是不是危机感十足?

虽说贾府“凡爷们儿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但通读《红楼梦》你会发现,这些服侍主子的丫鬟最后都被打发走了,没有什么好结果。而袭人,正是贾宝玉未娶亲前被放在房里的,所以袭人离开贾府,已经成了定数。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明面上薛宝钗对袭人很好,也只不过是为了利用袭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目的达到,薛宝钗成了正室,薛宝钗断然是不会容留这个“功高震主”的妾室存在的。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

袭人的离开,说到底还是一个“情”字。按照曹公“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设计思路,袭人温柔和顺,枉费心机,她的一生到头来,也不过是个悲剧。

黛玉死前跟宝玉开玩笑说,如果自己死了,问宝玉打算怎么办。宝玉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选择出家。黛玉死后,宝玉心如死灰,果真选择了出家。而此时他已经与宝钗成婚一年有余。

红楼梦中袭人最后离开贾府是自愿的吗?

随着宝玉的出家,袭人在贾府的存在就变得尴尬起来,其结局自然好不到哪里去,甚至说她已经没有留下来的理由。再加上,在七十二回之时,因为贾府的经济危机加重,贾琏和林之孝已经在商量裁撤下人了,所以薛宝钗此时出手赶人,是更佳时机。

当然,务实的宝钗是不可能亲自出马的。所以她通过关系,给袭人和蒋玉函做媒。宝玉既然已经看破红尘,自然也不会再耽误袭人,索性成全了别人。

再看王夫人,因为袭人和宝玉没有过明路,加上贾政对袭人未必认可,所以她也同意袭人嫁人。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袭人在王夫人面前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留与不留自然无关大碍。虽说袭人不愿意离开宝玉,但是没有办法,留下一句“好歹留着麝月”,便离开了这曾经让她魂牵梦绕的大家族。

袭人结局虽然相对圆满,但究其爱情线路来看,还是输给了那个时代。明清时代,很注重女性的贞洁,即“好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可偏偏袭人这两样都占全了,这样的女性,不就是那个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吗?可叹袭人,可悲袭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3/432719.html

“红楼梦中袭人最后离开贾府是自愿的吗?” 的相关文章

诗人王维被判死罪,因写一首诗免罪?

诗人王维被判死罪,因写一首诗免罪?

诗人王维被判死罪,因写一首诗免罪,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维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标签是诗人,才华肯定是不差的,且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过,唐朝的诗人,特别是著名诗人,大多是带着一点浪漫主义思维,他们的政治能力普遍比较差,和作诗的才华是成反比的。就以王维而论,他九岁就在家乡成为知名...

李衮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五位

李衮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五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衮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飞天大圣,邳县人氏,原为芒砀山寨主。他与樊瑞、项充扬言要吞并梁山,结果遭到宋江的...

明朝工部尚书严震直简介:著有《遣兴集》、《大观录》

明朝工部尚书严震直简介:著有《遣兴集》、《大观录》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说唐后传》中安殿宝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武功怎么样?

《说唐后传》中安殿宝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武功怎么样?

安殿宝,古典小说《说唐后传》中的人物,武功盖世,奉盖舒闻之命把守独木关。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XXX。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唐小说进入征东时期,主角是薛仁贵。薛仁贵不仅是说唐小说中的人物,而且在历史上也却有其人,这里就只言说唐小说中...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典韦到底有多厉害?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典韦到底有多厉害?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演义》中,有不少武力高强的猛将,比如吕布、关羽、赵云、张飞等等。当然自然有武艺,就有武力的高低,所以一直就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说。对于吕布、赵云、关羽、马超、张飞的武艺都被肯定的...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永乐大典》和五次北征均称不上政绩至于有人说朱棣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那是朱棣好大喜功的一个表现。谁都明白,只要有钱,有一切说了算的皇帝当后台,总策划,甭说《永乐大...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译文及注释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