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在护国战争扮演了什么角色 护国战争发起者是谁 护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朱德在护国战争扮演了什么角色
发生在1915年的近代护国战争,又称讨袁护国战争,这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场波澜壮阔的重大战役,亦是直接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一次伟大壮举!在这场历时半个月之久的护国战争中,朱德高举护国大旗,浴血奋战在纳溪战场,与泸州、川南护国军守望相助,在整个护国战争中起到了流砥柱的作用,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德照片
那么朱德与护国战争的渊源究竟是怎样的呢?
其实,早在1916年初,护国战争刚刚爆发之时,朱德还是蔡锷总司令麾下第三梯队第六支队的队长,那个时候,拥立共和、护国讨袁的意义,就已深植于他的心中,因此,朱德带兵格外注重部队的思想教育,虽是旧军阀出身,然朱德时刻不忘军人保境安民的职责,强调军官与士兵要亲如手足,部队要爱民众如生身父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护国军不仅在战场上屡次取胜,更成为一直深受百姓爱戴的仁义之师。
1916年2月17日,朱德奉命率军支援长江南岸的纳溪前线。袁世凯亲自任命曹锟为虎威将军,驻守泸州城南。曹锟大军凭借房高墙厚的优势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朱德率部赶来,眼前即将有一场恶战发生。
曹锟大军据险死守,朱德带领的护国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正在朱德一筹莫展之时,当地群众主动携带茶水、药品等物资上前线劳军,给予护国军将士们极大的鼓舞。
在群众的帮助下,朱德与将士们取得了此战的最终胜利,纳溪棉花坡战役也成为护国战争中令朱德一战成名的重要战役。
护国运动经过是怎样的
护国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内战,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而逼迫袁世凯取消了帝制,恢复了共和体制,下面来介绍一下护国运动经过。
护国运动的首领之一唐继尧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布恢复封建帝制,将第二年改元洪宪。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震惊和各界人士的反对。
1915年12月25日,以蔡锷、唐继尧等人为首的云南督军,宣布起义,建立云南都督府,称护国军。并通电全国,声明起义的目的是反对袁世凯的复辟和拥护共和体制。27日,唐继尧通过会议的决定,宣布云南独立。并由唐继尧任云南都督。
消息传到北京后,袁世凯十分愤怒,他将和蔡锷、唐继尧有关的人一律撤职,并通告各省,一起讨伐云南。之后袁世凯又派遣三路大军,约八万人,从四川、湖南和广东等地进入云南,企图剿灭云南起义军。
1916年1月16日,蔡锷所部和率先进入四川的北洋 *** 的讨伐军发生激烈的战斗。27日,贵州督军刘显世宣布在贵州起义,策应蔡锷在四川等地的作战行动。起先,护国军因为粮草的缺乏,逐渐陷入被动,之后发动反击,于3月19日,将敌主力击溃,并迅速收复失地。
1916年1月下旬,由王文华等人率领的护国军,主动与盘踞在湘西地区的袁世凯军队交战。同样在3月底,将敌击溃。
1916年2月20日,由李烈钧率领的护国军,在滇桂边境,和北洋 *** 的龙觐光所部激战。双方一度陷入僵持状态。其后宁武将军陆荣廷在广西宣布独立,也加入了护国运动的战斗之中,胜利的天平开始朝着护国军一方倾斜。3月底,护国军取得全线胜利。
其后,陕西、四川、湖南等省,也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之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恢复共和。护国运动经过近半年的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有着特殊意义的运动。
护国运动时间揭秘
中国近代史上,护国运动时间是哪一年?对于这段历史,是发生在距辛亥革命不久之后的公元1915年。
护国运动剧照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公然宣布恢复帝制,改国号为洪宪,并欲登基为 *** 的皇帝。消息传来,举国上下一篇哗然。云南军阀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人当即在昆明联名宣布云南独立,并于12月23日发布讨袁檄文,通电全国,组建护国军,并成立护国军 *** 。
12月25日,大军兵分三路路向四川、贵州、广西等地进发,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护国战争终于爆发,因此,护国运动时间发生在1915年12月25日。
由于护国运动时间发生在民国早期,又主要为云南军阀领导和推动,因此在历史上,护国运动又被称为云南起义。起义军主要领袖为前云南督军蔡锷将军和现任云南军政总司令唐继尧等人,皆为民国时代有名的将领。
宣布云南独立后,起义军领导团队随即建立云南都督府,由唐继尧任都督,组建两万余人的讨袁护国军,分别由蔡锷、李烈钧等担任之一、第二路军总司令,向四川、广西等地进军。唐继尧本人则亲率第三路军经黔入湘,而后,三路大军在武汉会师北伐,征讨袁贼。由此可见,1915年12月25日,不仅是爆发护国运动的时间,同时,也是云南独立政权建立的日子。
护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护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除辛亥革命之外,由中国资产阶级独立领导的又一次革命运动,最初是从云南开始的,这个革命粉碎了袁世凯作为民国大总统,利用职权之便,在中国延续封建帝制的阴谋,从而使得民主共和制得以再次实施。但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武力统治。 那么护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呢?
护国运动图片
关于护国运动的意义最主要的恐怕就是在袁世凯复辟之后,将他从封建帝制的舞台上拉了下来。当然这也是护国运动的目的所在。
在护国运动爆发后,袁世凯被迫退位,这也就意味着洪宪帝制被推翻,《临时约法》再次被确定了地位,同时还有国会也再次有了其存在的意义。从这一方面来看,护国运动无疑是一场胜利的革命,但是就结果看,护国运动跟辛亥革命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的胜利属于袁世凯,关于护国运动,其胜利果实则是归属于当时的北洋军阀更高统治者段祺瑞所有,也就是说国家政权并没有因为革命而发生转移,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另外就是,护国运动的意义其实应该是辛亥革命的延续,通过护国运动的开展,成功的结束了袁世凯的封建统治,其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彻底的封死了在中国思想封建帝制的所有可能,并且使得中国再次开始实行民主共和,由此来说,它实际上是挽救了中国,进一步的巩固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
护法运动护国运动比较
护法运动、护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内战,都是反对封建独裁的一场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但是两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护法运动领导人孙中山的画像
护法运动发生在护国运动之后。护国运动发生在1915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企图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从而在12月12日在北京宣布称帝,改次年的年号为洪宪。护国运动由云南军阀蔡锷、唐继尧等人首义,发动了一场反对帝制的战争,先后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宣告独立。最终打败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保卫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可谓是再造共和。
和护国运动不一样的是,护法运动的道路布满了荆棘和曲折。护法运动主要由孙中山领导,先后发起两次护法运动,之一次护法运动发生在1917年。起因是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掌握了北洋 *** 的大权,他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企图废除国会。孙中山来到广州,发起护法运动,成立临时军 *** 。然而,此时的滇系军阀唐继尧等人,摇身一变,成为了阻碍护法运动的元凶。滇西军阀和桂系军阀联手,企图排挤孙中山,最后导致了护法运动的失败。而第二次护法运动时,孙中山遭到了粤系军阀陈炯明的叛变,炮轰总统府,使二次护法也无疾而终。
护法运动、护国运动,都是革命党试图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战争,在护国运动中,南方各路军阀同心一致,反抗封建主义在中国复辟,而护法运动,成为了军阀争夺权力、地盘的一个工具,从中反映出了民国初期的军阀的自私自利,而护法运动的失败,也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革命的失败。
护国战争发起者是谁
近代护国战争发起者是谁?提到这个,人们首先想到的,多半是侠骨柔肠的大将军蔡锷。蔡锷与民国奇女子小凤仙的旷世绝恋,堪称近代历史上一段英雄美人的传世佳话。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护国战争起者,并非蔡锷,而是云南滇系军阀首领,唐继尧将军。
唐继尧照片
有过留日背景的唐继尧曾先后在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是民国历史上有名的少壮派军阀。1913年,唐继尧取代蔡锷,正式掌握云南军政大权,在其后的十四年间,兴办教学,发展实业,为云南的近代化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915年12月,袁世凯在清帝退位三年后,终于将其称帝野心暴露于天下,准备将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风风光光地当上中华帝王的皇帝。
数日后的12月23日,唐继尧、任可澄正式发表反帝制电报,声明拥护共和立场。同日,唐继尧、任可澄、蔡愕等人联名电告全国,请一致进行,一时间,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行为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等人联名宣布云南独立,随即发布讨袁檄文,成立护国军 *** ,至此,轰轰烈烈的护国战争终于爆发。护国军成立后,唐继尧任都督,继而指挥大军讨伐袁世凯。蔡锷、李烈钧二人分别任之一、第二军总司令,大军兵分三路向四川、贵州、广西进发。
由此可见,1915年,云南的执政形势已发生变化,曾经的云南王蔡锷失去了权柄,取而代之的云南军政一把手是唐继尧,所以唐继尧才是护国战争发起者和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