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之杨延德生平介绍 杨延德结局 如何评价杨延德
杨延德是一心修佛的杨家将,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五子,故称杨五郎。虽然史书对杨五郎的事迹介绍很少,但是,杨五郎对杨家的贡献是更大的。杨五郎是一位最神秘的人物,也是更具有争义的人物,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杨延德吗?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 *** ,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杨延德简介一心修佛的杨家将
杨延德人物简介
杨延德,名杨春,字延德,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五子,故称杨五郎。北宋殿前大将,为杨家军副帅,年约二十二,武功在七子之上,却不喜欢战争,天生慈悲心肠,一心向佛,浸淫于学武中,大有宗师风范。金沙滩一战中只剩下自己单独应战,最后寡不敌众,削发假装僧人逃过追兵,但其后往五台山为僧。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3年),宋太宗亲征辽国,下令三大主力军杨家军(主帅杨 业)、潘家军(主帅潘仁美)、呼家军(主帅呼延赞)随驾出征。杨家军为前部先锋,潘家军为中军保驾,呼家军在后接应、供应粮草。
到了五台山,杨业率七子上山拜佛,以求平安。方丈智聪禅师得道高深,见杨业以天下为已任,极为感动,不忍杨家遭受灭顶之灾,却又不敢道破天机,便劝杨业解甲归田。老令公叹道:杨业并非贪功好战之人,只因辽兵屡犯边疆,不单我大宋子民,就是辽国百姓也是深受其害。
杨业唯有以战止战,逼迫辽国退兵,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若宋辽两国平息干戈,友好往来,我杨业定解甲归隐,不问功名利禄。智聪禅师道:我有一言,留给将军金沙滩双龙会;七子去六子回, 老令公以为会有个儿子回不来,便请智聪禅师解说,禅师摇头不答,老令公也不勉强,逐率七子下山出征。
杨家军作为主力先锋,所向披靡,辽兵节节败退。辽国萧太后为鼓励士气,亲临幽州前线,与宋军对峙。萧太后见杨家军作战勇猛,辽兵屡次攻打北宋都为其所败,杨家众将更是各个武艺高强,辽国上将萧天佐、萧天佑、韩延寿、耶律休哥、耶律斜珍等都不是杨业的对手。于是萧太后想出以退为进的计策,借口谈判,请宋帝赴金沙滩商议,想诱出宋帝与杨家军,布下天罗地网,准备一举擒下宋帝与杨家将。
杨业识破诡计,因长子杨延平长得与皇帝相象,便向太宗建议由延平穿上皇袍,假装皇帝与辽国萧太后谈判。奸臣潘仁美却极力劝阻,说有损国体。最后在杨业的力谏下,太宗同意由杨延平代替自己,率军远赴金沙滩。而萧太后也命天庆王代替自己,率领辽国精兵赴金沙滩,积极备战。
金沙滩上,宋辽两军对峙,杀机四伏。谈判过程中,天庆王看出皇帝是杨延平假扮的,计策已被天庆王识破,逐下令开战。杨业沉着应战,命杨家军分成三路杀进。左路由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辉率领;中路由杨业、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率领;右路由四郎延朗、五郎延德率领。
杨家军奋力抗敌,从已时战到巳时,突然辽军剧增,将杨家将三路人马分而围之,使其左右前后不得相顾。杨业发现敌情有变,于是发令左右两路向外突围,同时派七郎延嗣冲出重围,找主帅潘仁美,搬救兵求援。
中路军在激战中被辽兵冲散,杨业且战且退,战至午时。当退至陈家谷时,余部只 剩下百十人,仍不见援兵。杨业以死相抗,最终全军覆没,老令公不想被捕受辱,一头撞死在李陵墓前。
七郎杨延嗣回到宋军大本营,请潘仁美搬救兵求援。潘仁美痛恨杨家,不肯发救兵,更恨七郎曾在擂台上将其子潘豹打死,于是假意好言款待,将七郎灌醉后绑在芭蕉树上,命军士万箭齐发,七郎被乱箭穿心而死。
六郎杨延昭在乱军中反复冲杀,寻找父兄,终因辽兵甚众,只好退出金沙滩,派兵打探,等待消息。原来七子去六子回并非有六人归还,而是只有第六子杨延昭一个人脱险。后来潘仁美追究杨家军战败之罪,欲杀六郎。六郎在部下的保护下回到天波府,在家中诈死,假设灵堂,自己住在幕中由家人每天送饭,后被天官寇准发现请回家中。后人为杨家鸣不平,就将这一故事编成《寇准背靴》的戏剧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
左路军的大郎杨延平见天庆王在山上坐观杨家军困兽之斗,旁若无人谈笑风生,大怒,提弓拉弦,一箭射死天庆王。惹恼了辽兵,被乱枪挑死。二郎因为救兄心切,被辽兵砍去马脚,自己掀翻战场,被千军的乱马蹂踏至死。三郎逃跑到芦苇不到一里时,被芦苇草内的长钩套索,把延安的马绊倒,延安倾倒离开马鞍,此时被辽兵杀害。
右路的四郎杨延朗冲出重围,半路又遇到辽将韩延寿、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围绕,部下全部阵亡,四郎只身被捕。而五郎延德只剩单枪匹马,后面喊声不绝,辽兵乘虚赶来,延德想到当日到五台山拜佛时,智聪禅师曾留给自己一个小盒子,吩咐自己遇难则开,于是从怀中掏出盒子,只见里面装着剃刀一把,度牒半纸。延德会其意,卸下战甲、头盔,挂于树上,用剃刀剃光头发,轻身走往五台山去了。
五郎上了五台山后,智聪禅师和他大谈佛经,并说杨家虽有功于社稷,但在战场上杀戮太重,以至遭受灭顶之灾。劝五郎全心修佛,减轻罪孽。于是五郎从此出家,潜心修佛,为免一 身武艺失传,便将杨家棍、杨家刀、杨家三十六路梨花枪等杨家传统武术传于杨家子弟。在此基础上杨五郎还发展了其他的僧人也加入,也为五台山培养了一批护院武僧。
出家的杨家五子杨延德
杨延德杨五郎为什么要出家?
在秦腔《金沙滩》中,五郎出家一折戏占有重要分量。根据剧情,金沙滩一战,杨家弟兄八人中大郎身替宋王而死,二郎战败拔剑自刎,三郎被乱马踩踏而亡,四郎、八郎失落番邦,五郎杨延昭幸存活命,痛恨奸臣当道的朝廷,不愿在朝为官,毅然决然地在五台山落发为僧。
最近,本人从《五台山旅游报》关于介绍佛教文化的栏目中了解到,中国佛教对于杨五郎出家的前因后果是这样介绍的:五台山太平兴国寺又名杨五郎庙,俗称五郎庙。位于显通寺北2公里的山坡上。相传,宋太宗游 五台山是由杨家父子保驾。在五台山,杨五郎结识了太平兴国寺方丈和尚睿见。在几次接触中,五郎很赏识睿见的渊博才学,睿见也喜欢五郎的性格。杨五郎虽没有 出家的意思,然而睿见总是向五郎灌输一些佛教的事迹和戒规,旁敲侧击地劝他弃甲出家。但五郎一直没有足够的勇气。临别时,睿见送给五郎一个包裹,并叮咛 说:它会帮助你解脱困境。
宋辽两军大战金沙滩时,由于潘仁美陷害,杨家将大败,七郎八虎死了四个,被俘两个。杨五郎突围到一片树林里时,前无逃路,后有追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五郎想起了睿见的包裹,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顶和尚帽和一件黑袈裟,五郎愤恨奸臣当道,便决定出家。于是他头戴和尚帽,身穿黑袈裟,从树林里大摇大摆地走出来。辽兵见是和尚没有理睬他,这样五郎才免于被俘。
杨五郎来到太平兴国寺后,人们把寺庙所在的谷叫成五郎谷,寺院叫做杨五郎庙,俗称五郎庙,很少有人叫太平兴国寺。相传,五郎出家后每日练武,在他的带动下,练武的人越来越多,五郎就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僧兵。由于出家人不许用刀枪剑戟,五郎便使用了一根81斤重的铁棍。当辽将韩昌再次来犯时。八贤王从五台山把五郎请去助阵。
传说辽将韩昌有一天领兵来到雁门关下,准备安营扎寨, 不防五郎突然杀出关来,劈头就是一棍,咔嚓一声韩昌的叉被打为两半截。韩昌吓得掉过马头就跑,但五郎的棍更快,一棍就打过去,韩昌被劈成两段。因五郎 用力过猛,铁棍劈断韩昌后,又把路边一块大石头打得粉碎,铁棍也给震下一条一尺多长的裂缝。五郎的这根带裂缝的铁棍现存于显通寺后高殿文物陈列室,为五台 山十景之一。
昔人看见这根铁棍后,曾留下这样的诗句:
国土寥寥马不嘶,白云深锁五郎祠;
宋家世界变成梦,铁棍常拈欲恨谁。
从以上两种文化版本的解释可以看出,五郎出家的真正唯一原因就是他看透了奸臣当道的腐败朝廷的本质,不愿意再为之服务
杨延德杨五郎在哪里出家的?
杨延德,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五子,名杨春,字延德。北宋殿前大将,为杨家军副帅。 年约二十二,武功在七子之上,却不喜欢战争,天生慈悲心肠,一心向佛,浸淫于学武中,大有宗师风范。
五台山太平兴国寺是杨五郎出家的寺庙,并且后来成为此庙的第二位住持,他的师傅睿见方丈。相传,宋太宗游五台山,有杨氏父子保驾护送,宋太宗到太平兴国寺礼佛。杨五郎结识睿见。由于皇上的行宫距太平兴国寺很近。所以,杨五郎成了太平兴国寺的常客。通过几次接触,杨五郎很钦佩睿见的博学和才华,睿见也很喜欢杨五郎的性格,两人相投。在没来到五台山之前,杨五郎连想都没想过,到五台山之后,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他还没足够的勇气步入佛门。
睿见见杨五郎已经接近佛门,只要他在战场山失意,就一定会走这条路的。临别之时,杨五郎来辞行,睿见给了他一件包裹,并嘱咐说,这件包裹平时不要打开,当你遇到险情的时候再打开,他会帮助你摆脱困境。
由山西大同师南下50公里,便是远近闻名的古战场金沙滩,也是宋辽的战场。北宋名将杨业父子在金沙滩与辽兵作战中,由于潘仁美有意陷害,杨家大败,七郎八虎死了四个,被俘两个。杨五郎突围到一片树林里,前去无路,后有追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想起睿见送给他的包裹,他急忙打开,原来是一件黑色的袈裟和一顶和尚帽。他当机立断头戴和尚帽,身穿黑袈裟。从树林里大摇大摆地走出来,辽兵见他是个和尚没有理睬他,就这样,杨五郎才免于被俘。杨五郎愤恨奸臣当道,忠良惨遭陷害,便弃家出家,至五台山太平兴国寺,这便是杨五郎出家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