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为何如此疼爱黛玉?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中 贾母是个慈善的老太太。日常慈眉善目宽以待人,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贾敏去世,林如海势必马上去信禀报岳母和妻舅。贾母的反应非常干脆,直接派人来接林黛玉,这背后代表了两个意思。
一,贾母很愤怒。贾敏正当盛年,却英年早逝。贾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不能用理智宽慰的。
女儿那么年轻就死了,自然是女婿的责任。对林如海来说,妻子死了可以再续弦。对贾母来说女儿死了就没了。
贾母不废话直接派人来接外孙女,就是告诉林如海,照顾不好我女儿,你女儿也不可能照顾好,既然如此别养了,由我来抚养。
二,贾敏一死,林黛玉成了没有母亲的 *** 。自古有“七出五不娶”。其中“丧妇长子不娶”,为五不娶之一。
是说母亲去世的长女,没有受到母亲悉心教育,德行不完备不能娶。
娶好女可惠及三代子孙。反之则败家舍业。这从贾母和夏金桂身上体现的很清晰。
林黛玉没有母亲教育,林如海若续弦不排除还是邢夫人尤氏第二,都养不好她。所以,古代也有母亲去世后由外祖母抚养外孙女的风俗。
(第三回)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林黛玉一进贾母房门,贾母就被两个人搀扶着迎了上来。不等林黛玉拜见,就被外祖母一把抱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这段描写每次读到都不禁潸然泪下。脂砚斋【甲戌侧批: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简简单单数字却有千斤之力,皆因入情之笔才是作者“大力气”。
贾母与林黛玉没有见过,出于血缘亲情叫着“心肝儿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呼唤的何尝不是女儿贾敏?
贾敏是贾母最小最疼爱的女儿。贾母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所以,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完全出自对女儿贾敏的感情。贾敏当初下嫁林如海,属于为贾家弃武从文转型做出牺牲。贾母当初未必多愿意。
贾家在京城,林家在苏州,一旦联姻母女势必分离难相见。林家已经是末代侯府,林如海的父亲不过是皇帝额外开恩赏赐了一代侯爵。既没有实际官位,爵产俸禄也少得可怜。到林如海更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支撑门楣的白身。贾敏嫁给林如海,在贾母眼中就是吃苦受罪去了。
总有人将贾家和林家比较,说林家如何富贵,如何书香门第,比贾家如何强。其实完全不是。
贾母丈夫荣国公贾代善,公公是荣国公贾源。此时的贾家是副·国·级。无论贾源还是贾代善都是大权独揽的重量级朝臣。贾母父亲保龄侯史公更是尚书令,一国宰相。她兄长,史湘云的爷爷也要比林如海的父亲爵位等级高很多(同爵不同等)。
反观林如海父亲已经是末代侯门,降等到极致,几乎不可能有实职,不过顶着个侯爵世家名头。连第三代保龄侯史鼐身兼实职可以外任都不如。又是皇帝额外加封的一代侯爵。除了保有侯门,只剩下书香门第的清贵,林家无论如何也比不得鼎盛的贾家。
如果林家女儿嫁给贾家完全可以。反过来贾家女儿嫁给林家,无疑是下嫁。那么,贾母为什么将贾敏下嫁林如海呢?这背后有皇权插手的影子。
一,皇帝额外给林如海父亲延爵一代,造成林家勉强与贾家门当户对的境况。
二,贾家被迫弃武从文属于“政治”任务,与书香门第林家以及后来的李家联姻,都是转型的必然。
有人说林如海是探花郎,完全配得上贾敏。其实不然,探花郎有状元风光么?就算状元也不过三年一个。
状元对贾母这丞相之女,国公夫人毫无吸引力。何况探花。贾家、史家门下,高考前三名都未必有资格走动。
而且,原文说林如海是前科探花,贾敏死的时候林如海四十多岁。证明他年近四十才中了探花郎。至于“前科”是所谓前几科的说法,负责任的说,曹雪芹不可能这样用词。《儒林外史》也证明前科就是上一科,三年前!
贾敏下嫁林如海,只是贾家当时转型的需要。贾家两代人把持军权几十年,皇帝不放心。“帮助”贾家转型弃武从文是帝王之术必然的权衡。
所以,贾敬考取了乙卯科进士,贾政也酷爱读书深受祖父喜爱。而林家本来爵位到头,皇帝额外赐给林如海父亲一代爵位,就是让林家勉强与贾家门当户对。有“强拉郎配”之意。
贾母当年迫不得已送走了“金尊玉贵”的宝贝女儿,本就是贾家受制于皇权的难言之隐。保住富贵还是保住女儿,结果并不难选择。贾母有苦说不出,所以当若干年后只回来个孤苦伶仃的幼弱外孙女,如何不让贾母痛断肝肠!又如何不把所有的疼爱都给她。
贾母自觉亏欠女儿贾敏良多,将一腔母爱都投给了外孙女林黛玉,既是对女儿贾敏的补偿,也是安抚自己难安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