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是位好皇帝吗
说到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历史对其的记载除了他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剩下的最多还是其在宋朝的徽、钦二宗被俘虏后,宋朝群龙无首,赵构顺势登基为帝,以及赵构在位期间的屈辱求和。想知道赵构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吗?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是不是一位好皇帝呢?带上问题以下文章将为您揭晓。
赵构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据记载,赵构是宋徽宗没有被俘虏唯一的儿子,当时,宋朝的其他宗室在汴京城破时被金人俘获,当时宋朝只是京城被攻陷,广大国土还没有置于金人的铁蹄之下,还存在大量的禁军和勤王军队。
当时,宋徽宗,钦宗被俘后,赵构在南京称帝,至于傀儡政权是金人刚征服地区根基未稳是采取政策,其后随即被金人自己取代。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是位好皇帝吗
宋高宗赵构,南宋的开国之君。他和秦桧一起杀了民族英雄岳飞。但是,自有宋一朝,对大臣十分优厚的宋太祖曾立下誓碑,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子孙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而杀这样一位有赫赫战功的功臣,在宋朝仅此一例。
赵构杀忠臣,留下千古骂名。但仔细对比历史。我认为我们把历史想的太简单了。首先,我们要看赵构的基本国策对吗?
赵构是基本国策是和,大多数历史对赵构的评论是卖国。可是孝宗北伐,为何也无功而返。难道是仅仅少岳飞这样一员名将吗?
赵构的和对不对,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明朝的崇祯。宋明两朝有十分相似的情况,都把理学做为国家信仰,是儒家思想科举取士的。高度的君主集权和文官制度,而且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而最后,又被北方游牧民族灭亡的。
赵构之时,面对的是和崇祯相同的敌人。即女真人建立的金。面对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崇祯是主战的。为了对付来自后金的威胁,连年战事,军费开支巨大,不得已向农民征了辽饷,农民不堪重负,爆发了农民起义。为了剿灭农民起义,又征了练饷。最后,只能是恶性循环。公元1644年,由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城。崇祯梅山自缢而死。
然而,北宋末年,社会已显衰退。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时有发生。著名的有宋江,方腊起义等。而就在金入侵宋时,南方还发生了钟相、杨幺起义,聚众二十多万,这一起义便是岳飞一手剿灭的。赵构如不和金人讲和,回复山河是要打仗的,打仗是要钱的。这钱从哪里来,还不是从老百姓身上来,面对土地兼并严重,贫富不均如此悬殊的南宋初年,一意主战最后只能和崇祯的下场一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旦爆发,南宋失去统一政权,金人趁机南下,宋连半壁江山也难以保全。
一个民族,在由原始社会进放奴隶社会时,战斗力是最强的。原始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日日有死,所以打仗常有亡命之徒的精神。罗马人打不过日尔曼人, *** 也不会打过北方的游牧民族。而战胜北方游牧民族的时期是极少的。汉武帝打匈奴是一个特例,但是汉武帝并没有解决边患问题,而且连年对匈做战,民不聊生。最后不得不下罪已诏,于民生息。汉朝才得以转危为安。而文景之治积累的社会财富荡然无存。甚至有人把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比。
对匈奴和亲政策变成战争政策后, *** 和匈奴人一样都成了战争的受害者,由于战争军费问题,汉武帝横征暴敛, *** 苦不堪言。而匈奴人更惨,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正是匈奴人兵败后的结果。事实一再说明,民族问题是不能通过战争来解决的。而汉武帝之前,仅以公主下嫁为条件,就可以换来汉匈两个民族的安定的生活。孰是孰非不是很清楚吗?仅仅为了胜利者的尊严,汉武帝给他的臣民带来是无穷的灾难。看来赵构选择和并没有错。
赵构的和换来了南宋156年半壁河山,那么如果选择战会怎么样呢?有人说历史不能假如,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只有假如中我们才能断判历史选择的对错。
纵观历史,有两种国家战斗力是十分强大的,分别是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因为这两种社会经济和军事为一体,奴隶社会是依靠奴隶来生产,而奴隶是战争掠夺而来,而且这两种社会宗教的教化作用都比较弱,在主流意识形体中,都推崇弱肉强食。因此,他们不仅不以掠夺为耻,而且把善良当作懦弱。
最典型的例子是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人,由于社会生产的物质匮乏,生活所需主要靠掠夺,而每一次掠夺都意味着丰厚的战利品,所以成吉思汗领导下的蒙古人喜欢打仗,并且十分勇敢,战无不胜。他们也狼作为他们的图腾。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的女真人也是一样,皇太极打明朝时,八旗的军队是在妻儿的欢送下出征的。由于奴隶社会国家的战争是掠夺,所以越打越有钱,而封建社会的战争是要用钱,所以越打越穷。士兵也没有战利品的诱惑,战斗力自然不如奴隶社会的国家。
而金就处于这样的一个历史时期,因此,金的战斗力是不能低估的。何以知道?我们看看金和辽的战争,我们就知道。金太祖阿骨打2500人反辽,连续打败了辽军战领宁江、占宾、祥、咸诸州,兵力达到万人。辽祚帝纠集70万大军,进入女真居住地,被金打败。能打羸如此悬殊的战争,除阿骨打指挥有方外,在对财富掠夺的欲望的驱使下,金军队的战斗力是十分强大的。可以称之为一帮亡命之徒。
岳飞等抗金将领,在对金做战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这些胜利有很多和以伪齐军队为主力,金的军队人数不多的混合军队作战进取得了。所以,如果选择战,以最乐观的估计,南宋收复了失地。但想进一步消灭金的主力就会进入今天东北地区。在这样的地区根本无法找到金的主力,而极易遭埋伏,辽天祚帝70万大军全军覆灭。宋的情况又会好到哪里。金的主力不消灭,金就会不断南下侵优,因为他们不掠夺,以当时金的生产力根本无法生存下去。崇祯遇到的正是这样的情况。
仗如果这样打,巨大军费开支,农民的巨大负担,我们能不能保证国内的农民不起义?答案是根本不可能,因为既使没有打这么大的仗,钟相、杨幺已经有40万的起义队伍。如果打了,宋朝肯定会出一个李自成的。
宋金和议后,宋每年向金朝贡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有人说这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我认为是不妥的。我们看一看南宋的财政收入,一年8000万贯,既使2贯折银一两,25万两白银和25万匹绢占不到南宋 *** 财政收入的1%。这里需要说另一件事,还是明朝,蒙古弄饥荒,明朝却舍不得救济蒙古,最后,后金在粮食很困难的情况下救济了蒙古,在军事和赈灾,软硬两手政治手腕下,皇太极终于把蒙古纳入他的八旗之下。强大起来的后金成了明朝巨大的威胁。
从这个角度来讲,化钱买和平,宋朝的老百姓仍然是欢迎的。同时,北方游牧民族,军事力量强,而生产能力弱。一旦没有粮食就南下掠夺,其实他们也没有办法,这就和农民起义一样,不掠夺就会饿死。农耕文明用什么阻挡北方草原的饿狼呢?只能用粮食。和平时期他们通过马市换取粮食,战争年代他就是掠夺。让他的通过市场换粮食好呢,还是让他们掠夺好呢?答案不言而谕。
宋和辽的澶渊之盟同样以极小的代价换来了长达百年多的和平,这种和平对宋辽两国人民而言都是一种幸福。同样,宋金的绍兴和议,也基本上奠定了南宋后期的和平局面。而这种局面,赵构功不可没。
宋朝历史上这两次和约是明智的,可以讲,在哪个时代和今天一样,选择和平要比选择战争更会受到人民的欢迎。但同时,宋朝的两次战争却是愚蠢的。一次是北宋和金一起灭辽,结果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领土。一次是南宋和元一起打金。最后导致灭亡。宋朝的君臣,只知家仇国恨,却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仅为收复一小块失地,却最终失去了更多。
历史已经过去,今天我们可以轻松的去谈论那个时代血雨腥风的战争,去赞扬那叱咤风云的英雄。去很少能看到在战争受苦受难的人民。有一位愤青对我说,如果中国 *** ,我愿意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我对他说,象你这样喜欢打仗的,因该上战场。和平的努力不到最后一刻,我们是不应奢谈战争的,要知道,战争是要死人的。
看看历史,有多少问题,是通过战争解决了的。发动战争者,都认为自已一定可以打羸,而最后往往是没有羸家。在宋金两国,力量相当的情况,赵构选择了和,避免了把两国人民卷入战争泥潭,是英明的政治选择。而不是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