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赵姨娘对黛玉宝钗二人都是什么看法?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侍妾,贾宝玉的姨娘,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红楼第六十七回,章回名为“见土仪颦卿思故里”,故事内容也很简单:薛蟠从外地归来,带来一些姑苏特产,宝钗念及姑苏乃黛玉故乡,便给她送了双份,黛玉见了这些礼物,不免想起旧事,流下两行思乡念亲之泪。
在宝钗送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趣事,比如宝钗将所有礼物全部均匀分配,挨个给荣国府有体面的主子们送去,赵姨娘也位列其中。
赵妪一向不受人待见,今收到这份礼物,不免心中得意,情不自禁在心中对钗黛两人进行了评价,原著记:
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差。她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她挨门儿送,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厚谁薄,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也都想到了。若是个林丫头,她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哪里还肯送我们东西。”——第六十七回
此处赵姨娘捧高踩低,人家黛玉父母双亡,寄居贾家,哪里来的东西奉承于她?面对送来礼物的宝钗,赵姨娘好话不断,对其评价颇高。
这件小事,隐隐露出薛宝钗的情商,她的处事风格的确是八面玲珑,滴水不漏,从道德评价的角度而言,《红楼梦》中的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对宝钗评价甚好,甚至薛家当年住在梨香院的时光,连贾环也喜欢去院里找宝钗玩!
那么,薛宝钗到底有何特殊之处?为何她总能收获所有人的青睐?
其实早在“见图仪颦卿思故里”之前,《红楼梦》中已然对宝钗的为人进行了全方位的刻画,譬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三十八回的“菊花诗赛”。
许多读者觉得很奇怪,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时,薛宝钗才华横溢,凭借一首《咏白海棠》,甚至压过了身负咏絮才的林黛玉,夺得海棠诗社的之一名!
可到了第三十八回的“菊花诗赛”,林黛玉的三首菊花诗,首首经典,完全占据了本次诗赛的之一、第二、第三,就连社长李纨都感慨:黛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第38回)
而紧跟林黛玉之后的,则是史湘云和贾探春,令人惊诧的是,薛宝钗所作的《忆菊》、《画菊》包揽了菊花诗赛的倒数之一、倒数第二。
不免有读者误以为蘅芜君薛宝钗浪得虚名,前日所作的白海棠诗只是偶然佳作,实则缪矣。
薛宝钗之所以成了倒数之一,不是因为她江郎才尽,而是故意为之。因为菊花诗赛的题目均是薛宝钗、史湘云两个人策划的,曹公称之为“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宝钗作为策划人,她希望这场诗赛公平、公正、公开,所以她作为出题人,就不应该参加这次作诗活动,但诗社成员较少,她若是退出,不免影响众人情绪,故而也参加活动,却故意隐藏自己的真实实力,将出风头的机会,让给黛玉、探春、湘云、宝玉。
最直观的证据就是,众人作完菊花诗后,又以螃蟹为题作诗,这种临场发挥的题目,宝钗自然无须避讳,于是大展其才,写出了讽世名作《螃蟹咏》,其中便有“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样的经典之句。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第五十回,彼时众姊妹齐聚芦雪庵,进行联诗活动,期间薛宝琴、史湘云活跃度更高,几乎将近一多半的诗都是她们两人所联。
其后众人想要以《咏红梅花》为题目,指定诗社成员作诗,期间黛玉提了一个建议,跟宝钗心中所想不谋而合,原著记:
黛玉笑道:“我还有个主意,方才联句不够,莫若拣着联的少的人作红梅。”宝钗笑道:“这话是极。方才邢李三位屈才,且又是客。琴儿和颦儿、云儿三个人也抢了许多,我们一概都别作,只让他三个作才是。”李纨因说:“绮儿也不大会作,还是让琴妹妹作罢。”宝钗只得依允。——第五十回
宝钗很在乎诗社每位成员的具体感受,既然是诗社活动,必然要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如果诗社的活跃度被一两个人包占,那势必会影响其他成员的情绪,也不利于诗社组织力量的强化,其他成员没有参与感,难免会和迎春、惜春那般,找到个借口就要离开诗社。
更为有趣的是,更先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居然是黛玉,一向锋芒毕露,说话不饶人的林妹妹,居然和宝钗有了相同的念头。
细想之下,黛玉能有这种想法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此时早已经历过了第四十五回的“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林黛玉、薛宝钗成了交心好友,彼此心性相通,互为影响。
若是以前的黛玉,非得冲上去自己先做一首《咏红梅花》不可,可在闺蜜宝钗的影响下,黛玉也学会了稳重处事,不再刻意展露自己,一切以大局为重。
除此之外,第五十七回邢岫烟典卖冬衣,暗中相助赎回之人,亦是宝钗;第七十五回,王熙凤生病,王夫人遍府寻找完整人参无果,还是宝钗相助,利用自家人脉帮助王夫人;包括史湘云做东的螃蟹宴,也是宝钗出钱出力才得以促成。。。。。。
这一桩桩,一件件,足可见宝钗为人热心,并非虚伪,待人接物,不避高低,对贾环、赵姨娘亦不例外,颇得儒家持两用中之法门,每一个身处俗世之中的人,莫不需要宝钗这样的心性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