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与崔莺莺的故事
元稹与崔莺莺的故事
元稹笔下的《莺莺传》刻画了一则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后人对此也多有改编,其中尤以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出名,殊不知这其中的张生正是元稹,而女主人公崔莺莺的真实姓名则无从考察。
元稹像
元稹与崔莺莺相识的那一年,元稹在山西做九品芝麻官,而崔莺莺则跟随家人在路过山西永济时遇到军匪,出于善意,元稹和军匪交涉保护了崔家的钱财和性命,元稹在崔家设宴答谢他时结识了崔家大 *** 崔莺莺,两人很快互生情愫并每天半夜进行幽会,其诗句“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写的便是当时的幽会情境。但好景不长,在崔家住了数月后元稹要奔赴长安参加吏部选拔考试,元稹与崔莺莺面临分别,在元稹临行的前一天,崔莺莺还强颜欢笑的送别元稹,元稹虽不舍但还是选择离开。
不料选拔考试未中,元稹寄信与崔莺莺诉苦,崔莺莺回信道:保重身体,千万珍重。元稹看完后得意洋洋的拿给众人观看,于是很多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位痴情女子爱慕着元稹。其后的两年中,元稹与崔莺莺之间的感情剪不断理还乱,直到元稹顺利通过吏部的第二次选拔,才正式和崔莺莺提出分手,崔莺莺无奈的嫁给别人,元稹在得知她嫁为人妇后以“表哥”身份来到她的夫家相见,但被崔莺莺拒绝。这之后元稹便娶了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丛,后又娶过他人,崔莺莺只是他年少时的一场艳遇而已。
元稹的爱情诗介绍
元稹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白居易被后人尊称为“元白”,诗号为“元合体”,他之所以声誉国内外的原因除了发起新乐府运动,再就是其表达深切的爱情诗,元稹的爱情诗仿佛孤风悲吟,非常扣人心弦,打动人心。
元稹雕塑
元稹的爱情诗代表作之一《离思》是当时最为真挚、更具质感的爱情诗,其中前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引自《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他将对心爱的妻子挚爱的情感比喻为广阔的海水、绚烂无比的巫山之云,以表达这份爱意的深厚。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则是将世间众女子喻为漫多的花丛,自己则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毫无眷恋。这三句所说都是其“果”,那么“因”指的是什么呢?在看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这“半缘半道”便是其“因”,也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这里所写的修道并不是出家修行,而是一种爱的信仰,在意识形态里可能是会被世人批判的“个人迷信观念”,但爱情里的“个人迷信”绝对是真挚伟大的,如果把《离思》的最后两句直译过来就是“一半是我对你的个人迷恋,一半是你本身就是可爱迷人的”,这也是元稹深情爱恋妻子的原因。
元稹的爱情诗不只有《离思》,还有《菊花》、《遣悲怀三首》等都流传深远,被世人所熟诵。
元稹和韦丛的故事
在历史上,元稹是写诗给妻子最多的人。他的一生写了很多关于自己妻子的诗,仅流传下来的就有着三十多首,而在这些诗之中写给他的妻子韦丛的就有着十六首。由此可见元稹对于韦丛的深厚情感。也正是因为在元稹写给妻子的诗中,给韦丛写的最多,所以人们对于元稹韦丛的故事也是有了极大的兴趣。
元稹韦丛画像
元稹的家族在隋朝的时候是名门望族,但是在后期逐渐衰弱,到了唐朝的时候,已经没落了。而元稹就是生于这个时候。虽然家族没落,但是底蕴却还是存在。从小元稹就接受着大家少爷一样的教育,因此成为了一个富有学识的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元稹来到了长安,之后认识了京兆伊韦夏卿的女儿韦丛。在元稹的心中,韦丛是一个很好的婚姻对象,因为韦丛不管是身世背景,样貌品行都是很好的,无论是作为妻子,还是对他将来的仕途都有着很大帮助的。于是元稹对韦丛展开了追求。而韦丛对于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年轻男子也是有着很大的好感。渐渐的将自己的一颗心放在了元稹的身上。
而韦丛的父亲也相信元稹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将来一定会大展拳脚,于是便将自己的小女儿韦丛嫁给了他。在婚后韦丛就跟随着元稹过起了清贫的生活,无怨无悔,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让元稹有后顾之忧,专心的读书。从元稹韦丛的生活中处处体现出韦丛的知书达理,端庄贤惠。因此再后来的时候,元稹总会不由想起自己的结发妻子韦丛。
为了纪念自己的结发妻子,元稹写下了很多的诗句,让后世的人们记住了这对恩爱夫妻,这就是关于元稹韦丛爱情故事。
遣悲怀元稹赏析
遣悲怀元稹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缅怀元稹,实则不然,那么遣悲怀元稹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呢?这里面又在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元稹画像
唐朝著名诗人元稹曾娶出身官宦家庭的韦丛为妻,婚后虽然生活拮据但韦丛非常贤惠毫无怨言,历经七年之痒后他们夫妻感情仍旧相敬如宾,但也在这一年,仅仅二十七岁的韦丛去世,元稹十分悲痛,并创作了三首《遣悲怀》遥寄哀思。其之一首中引用典故,生动传神的将婚后艰难处境及与贤妻共患难的经历刻画的感人至深,但同时也表达出在自己飞黄腾达后却不能与妻子同富贵的悲凉,只能在想念妻子时请僧道超度亡灵来寄托自己的凄苦思念之情。第二首先是与之一首末尾处的凄苦思念相衔接,而后主要描写了在妻子死后的“百事哀”,因为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只能将其旧物保存以免触景生情,但在面对妻子的女婢时仍无法释怀过去的种种,以至于白天感怀、晚上便做梦送钱与妻子。
第三首则是由妻子的早逝而联想到世间常人的生命有限,这里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生性善良但终身无子。潘岳所作《悼亡诗》与逝者而言并无任何意义,以此流露出自己丧妻、无子的凄苦,希望来生与贤妻再续前缘,但冷静一想这并不现实。末了用“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来向妻子表白将一生铭记她来报答她共患难之情,真是缠绵悱恻、哀痛欲绝。以上便是《遣悲怀》元稹的主要内容。
元稹悼亡诗介绍
元稹悼亡诗繁多,其中尤以三首《遣悲怀》被公认为缠绵悱恻、凄凉哀痛,为后世传诵不已。
元稹画像
之一首中主要是围绕“百事哀”列举了韦丛在嫁给他之后生活的艰难之处。在他想喝酒却没有闲钱时,韦丛大方拔下金钗让他去当酒喝。在家里没有煮饭的米时,韦丛跟随他到田地挖野菜吃,而且吃的津津有味。这一桩桩一件件,将一位贤良淑德、大方明理的贤妻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第二首则是阐述了妻子韦丛去世后自己的悲思之情。为了避免触景生情他本来想把妻子的遗物全部送人,但对韦丛曾用过的针线盒却不忍送人,对韦丛的女婢也格外照顾,甚至因白天思念太深晚上做起了送钱给妻子的梦,爱之深情之切实在让人不得不心痛。第三首主要表达了元稹由爱妻的离去而想到了世间众人的生命之短暂。通过典故来烘托自己丧妻、无子的凄苦,想与妻子来世再续前缘也知只是妄想,唯有日日思念一生不忘才能报答妻子的共患难之情。
元稹悼亡诗中将夫妻生活琐事中的苦与难、哀与乐写了进去,更能让读者与其产生共鸣。它看似并不如李清照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来的朗朗上口、流传久远,但从其感情的真挚、叙事的密度而言,其实并输于旁人的词作,如果李清照是凭借华丽的文笔来打动读者,那么元稹便是凭借生活细节而让读者动容。元稹悼亡诗不仅只有这三首,还著有《离思》、《春悲怀八首》等。
史书中元稹的资料
元稹的资料中记载他的家族世代都是文官,他小时长相十分清秀,父母非常宠爱他,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带着他读书。但好景不长,在他八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几个哥哥不愿意供养他,母亲只得带着孩子去投靠娘家,日子变得非常困难,但母亲非常坚强,一方面照顾孩子的生活,另一个方面也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
元稹画像
母亲的娘家比较安定,元稹的童年虽然艰难,但在母亲的保护下,仍旧很快乐,母亲持家有道感染了元稹,他很好学常常向别人借书或去姐夫家求教,他的表兄又教他骑马射箭,不满十岁的时候,元稹在作诗方面的天赋就显示出来,在民间的生活让他对农村的环境有所了解。
元稹的资料上提到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就投入考试之中,但是夺取了功名的元稹并没有得到官,只能一直闲居在长安里。但这并没有让他停止学习,京城的文化和广泛的兴趣让他的文化修养得到了提高,开始大量的作诗。后来元稹再次参加考试,与白居易同登榜单,两人成为好友,入仕之后有了结婚的资本,于是元稹将这件事提上了日程,不久后便成婚。元稹当官后不停的上疏献表,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受到召见,他的勤恳锋芒毕露,引起他人的不满,后被贬官到河南,这时元稹的母亲去世,他悲痛欲绝,守孝三年。以上便是史料中记载的元稹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