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西汉名臣晃错:汉景帝的爱臣却触碰削藩这条红线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2-20)150

【书生意气的政治家】

晁错为颖川(今河南禹县)人,本来是学习法家思想的,但阴差阳错,整理了儒家的典籍《尚书》。以此为跳板,他不断上书给文帝,发表了一连串的改革建议,并获得了当时太子的欣赏。

景帝继位以后便重用晁错,后者投桃报李,为了刘家江山奋不顾身。晁错的被杀,固然有他不善权谋的因素,但景帝的幼稚糊涂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晁错虽被杀,他的策略却得到了实行。这对后世来说也是个借鉴,让改革的大臣们更加谨慎,为国家谋划的同时审视自身,不要重蹈晁错的覆辙。

【学者出身的政治家】

晁错年轻时师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法学思想,他的不少同学都在司法部门找到了工作。晁错除了学习法学之外,文学功底也很深厚,因此在太常寺任职(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掌管祭祀、教育、礼节等事务。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汉代的影响很大,导致许多书册典籍的失传,汉代因此而有搜集历代典籍的责任。汉文帝的时候,连著名的典籍《尚书》都搜集不到了。文帝到处寻找,才听说济南的伏生懂得《尚书》的内容。

晁错是太常寺的掌故,专门管理历史的官员,因此被派去济南跟伏生学习《尚书》。晁错听不懂九十多岁、年老齿落、口齿含糊的伏生说的山东话,在伏生女儿的翻译解说之下,终于编辑了《尚书》二十八篇。晁错回到京城,对文帝讲述了《尚书》的大致内容,文帝很高兴,封晁错为太子舍人,后来又升为太子家令,都是辅助太子的官员。

西汉名臣晃错:汉景帝的爱臣却触碰削藩这条红线

古代由学者转为政治家的例子不少,很多热心政治的人,之前往往打着学术的幌子。晁错对《尚书》的理解应该也很有限,伏生讲述得又不清楚,晁错整理出来的书也就没多少人能看懂。伏生的弟子后来又整理了伏生自己的解释,另外编撰了一大本书;而实际上,伏生的《尚书》是按照记忆和一些残篇合成的,后来孔子后人从孔家的墙壁里发现了《尚书》的完整版本,才发觉伏生的谬误。

【热心法制改革的文学名人】

晁错十分热心改革,担任太子属下官员的时候,写了《言太子宜知术数疏》这篇文章,宣传治国需要一定的技术,提倡诸多法家思想。他虽被文帝封为博士,骨子里却是法家思想占了主导。

晁错的文章写得很有气势,当时还有另一位才子---贾谊,他和晁错的才气不相上下。汉文帝欣赏晁错的才华,但又觉得他的理论过于前卫,因此把他派给太子,有让他再历练一番的意思。晁错后来担任的太子家令一职,是太子身边的重要官位,太子刘启也很欣赏晁错。晁错在太子家里有“智囊”的美称,因为他的思想活跃,辅佐太子的同时,经常发表一些文章,比如《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贵粟疏》和《举贤良对策》等在当时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历史上也是很出色的政论文。晁错每次发表文章,都很注重时机,如《言兵事疏》是在匈奴侵边时发表的,关键时刻发表关键文章,让晁错成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名人。

晁错的《言兵事疏》写得很激昂,文帝很赞赏,晁错紧接着又写了《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两篇文章,具体建议如何增强边防,提议用移民边疆来守卫国土。晁错的建议虽然未被文帝采纳,但职位却因上书而一再升迁,在完成《举贤良对策》之后,他的职位就由太子家令变为中大夫了。尽管文帝未采纳晁错的主张,但太子对晁错的文章极为赞赏。

【晁错的败招---气死申屠嘉】

年轻的太子刘启即位以后马上重用晁错,让他担任京师的行政主管---内史。而且景帝还经常单独召见晁错。当时的丞相是老臣申屠嘉,但皇帝遇到政事需要处理的时候,总是与晁错商量,申屠嘉完全被抛在一边。

从减小改革阻力来考虑,晁错应该团结或者拉拢朝中的大臣,申屠嘉是一个从小官吏爬上来的丞相,没有多少政治见解,袁盎几句话就能把申屠嘉说得服服帖帖,原因只有一个---他只关心自己的权势,并不考虑别的。如果晁错能像袁盎一样,多一些拉拢的手段,则改革的阻力就会减少许多。但实际上,晁错却选择对抗。

申屠嘉一直想打击晁错,恰好晁错的内史府在太上庙---刘邦父亲的庙---旁边,大门开口方向不协调,晁错觉得行走不便,就在太上庙的围墙上又开了两个门。申屠嘉觉得终于抓住了晁错的把柄,便上奏景帝,要求惩罚晁错。晁错正受景帝的宠信,怎会因此就被杀掉,最后景帝明显地替晁错说话,辩解说晁错凿开的不是庙的墙,只是庙外面空地的墙。这是明目张胆的包庇,申屠嘉不敢和皇帝争辩,回到家对自己的舍人发脾气,说早知道这样,不如先斩后奏,先杀了晁错再报告皇帝就好了。申屠嘉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气闷之下,不久就病死了。申屠嘉死后,更没有人能挑战晁错的权威,一向不喜欢晁错的人,比如袁盎,也一直在诸侯王身边做官。晁错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把自己置于更大的对立状态。

【火中取栗就要付出代价】

晁错担任御史大夫以后,感觉皇帝对自己恩宠有加,应该好好回报。当时王朝内部更大的问题,便是诸侯王。当年刘邦为了巩固刘家的江山,分封了大批同姓王,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内不但可以掌握军队,还能开矿山、铸造货币。尤其是齐、楚、吴三王,势力很大,直接威胁中央的权威。因此,晁错提出了削藩的建议。

削藩对于中央来说十分有利,问题是处于风口浪尖的人,必然会承受报复。晁错提出削藩以后,他的父亲就坐不住了。他的父亲身在家乡,距离诸侯王更近,感受到的压力也更大,他从老家赶到长安,劝晁错放弃削藩。他指出削藩是皇帝的家务事,让别人家人互相争斗,不符合“仁”道,即使削藩成功,稳定的是皇帝的位子,而晁家就危险了。见晁错不听自己的话,晁错父亲回家之后,不久就自杀了。

就晁错来说,他何尝不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但他自恃有皇帝支持,一切皆可迎刃而解。晁错提出"削藩策"以后,朝廷经过讨论,最后还是采用晁错的计划,用雷霆手段开始削藩。首当其冲的便是赵王、胶西王、楚王和吴王,而感觉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诸侯王则纷纷起来反对。

【不懂谋略的代价】

吴王刘濞早就想造反,听到削藩的法令以后,便拉拢了胶西王刘印、胶东王刘雄渠、苗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六个诸侯王,一起兴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他们的口号是“诛晁错,清君侧”。

景帝到底太年轻,面对突如其来的叛乱,吓得不知所措。在此情况下,晁错竟建议皇帝亲征,自己却躲在京城里。在大臣不断谋反的时代,这样的建议难免不让皇帝心里打颤。另外,晁错对袁盎的处理也明显缺乏理性。

袁盎确实接受过吴王的贿赂,但吴王在叛乱之前,本要杀死袁盎,后者千辛万苦逃了回来,足以表明他没有参与叛乱的嫌疑。而晁错在大敌当前,却想以袁盎早知吴王欲谋反的罪名来追究其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景帝听信袁盎的话,认为诛杀晁错便可解决叛乱的问题。因此景帝派官员到晁错的家里,谎称皇帝要召见,让晁错穿上朝服,坐上马车去见皇帝。可怜晁错信以为真,等马车到达长安东市的时候,引路的官员突然拿出皇帝的圣旨,把晁错给腰斩了。

景帝杀了晁错以后,吴王仍没有停止叛乱,景帝这才知道上了当。吴王的叛乱在周亚夫等将领的镇压下,三个月就平息了。晁错虽然死了,但他的主张最后还是贯彻了下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02/111512.html

“西汉名臣晃错:汉景帝的爱臣却触碰削藩这条红线” 的相关文章

魏延与杨仪在诸葛亮死后,都发生过哪些事情?

魏延与杨仪在诸葛亮死后,都发生过哪些事情?

蜀汉最大功臣诸葛亮为刘备奠立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蜀汉后期更是能力非凡,独当一面,而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争权,两人都上表后主,称对方反叛,但是,为什么没人保魏延,都保杨仪呢?诸葛亮临死前,召集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开军事会议,作出重要安排,让...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相是什么 一顿饭就能解决这件事情吗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相是什么 一顿饭就能解决这件事情吗

对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能够成功?难道只是请喝了一顿酒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在发动了“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在重臣的力捧下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大宋王朝。皇位虽然是权力的象征,但想要有真正的权利,还需要将兵权紧握手中。当宋朝建立以后,赵匡胤经常冥思苦...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第一次见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时代的帝王总是承受着后人更多的讨论,他们一生的作为或好或坏都会成为后代人的谈资。这其中,有如商纣王这样的昏庸的皇帝,也有如武则天这般开天辟...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绩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绩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

关羽比赵云强在什么地方 刘备为何不让赵云去镇守

关羽比赵云强在什么地方 刘备为何不让赵云去镇守

刘备为什么不让赵云守荆州,关羽比他强在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靠。前言:东汉时候全国有13个州,但是却以荆州发生的故事最多,赤壁之战后3家瓜分荆州,东吴认为荆州应该是他们的,而刘备也要依靠荆州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关羽驻守荆州被吕蒙偷袭致死,刘备愤怒...

朱棣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后 朱棣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儿的

朱棣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后 朱棣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儿的

还不知道: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失踪,夺了朱允炆皇位的朱棣如何对待他的妻儿?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成谜,史书记载他引火自焚了,但是后来他那篡位成功的叔叔明成祖朱棣却还暗中派人寻找他,因此大侄子朱允炆去哪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谜团。靖难之役时...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历史上的钟无艳又是什么结局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历史上的钟无艳又是什么结局

还不知道:都说“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历史上钟无艳的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钟无艳奇丑无比,40岁还没人敢娶。但这位丑女却丑得十分有自信,她向齐宣王自荐枕席,不仅赢得了齐宣王的敬重,还成为齐国的王后。钟无艳的真实姓氏是“钟离”,单名一个“春”字,因为住...

夷陵之战时刘备带上诸葛亮 刘备最后能打赢陆逊吗

夷陵之战时刘备带上诸葛亮 刘备最后能打赢陆逊吗

对夷陵之战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刘备如果带上诸葛亮,能打赢陆逊吗?夷陵之战,可谓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转折点,此战刘备率领数万大军进攻东吴,结果被陆逊打的大败,损兵折将,很多跟着刘备的百战精锐最终都死于此战,而火烧连营这一故事也是来源于夷陵之战。此战过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