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庄子让王篇原文及翻译
思想家庄子让王篇原文及翻译
《庄子·让王》这一篇文章呢,普遍认为虽然是在《庄子》这本书里面,却不是庄子写的。而是庄子的徒子徒孙们等等后辈不知道是谁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里面已经有了一些脱离庄子口中“无为而治”的东西了。
庄子画像
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其实说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王位的禅让这件事情。
尧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大圣人嘛,所有中华儿女都应该感谢的人物。他在生命晚年的时候呢,想把王位给禅让出去,可是当初的人素质太高了,王位跟个烫手山芋似的,让不出去了。许由不要,子州支父不要。结果呢,大家都知道后来有了谁。舜王位做到了年限,想把王位让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不要;给善卷,善卷不要;给一个相熟的农夫,这位更好,带着自己老婆孩子直接卷着铺盖跑了……由此可见,也不是人人都想做君王的哈。
不要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家的借口,要么是自己德行不够,要么是自己能力不行。天下虽然重要吧,但是不如自己重要。生命还是最重要的。
这只是之一个故事,在接下来的几个故事里面,层层深入,就在阐述生命的重要性。虽然总体来说还是不受外物所困扰,哪怕是最尊贵的王位,但是其中有一些已经是“有为”的东西,这些不属于庄子,因此这也是怀疑并非庄子所作的最主要原因。
思想家庄子的世界观是什么
作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庄子是战国时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说到庄子,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在很大程度上受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学说多少都能看到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子。后来人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同时尊称他们的哲学思想为“老庄哲学”。
庄子雕像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应该返璞归真,顺应自然,万物归一。远离官场的庄子,清高孤傲,甘愿曳尾涂中,尽享逍遥之乐。虽然生活贫困潦倒,四壁徒然,但得已从凡世红尘中解脱出来,也不失为一种获得。《逍遥游》中写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正是这种抛开世间种种顾虑和牵绊,放松全身心的豁达,让我心生羡慕。不顾一切只听从本心的潇洒姿态,也是现今社会上为功名利禄而忙碌的人们应该学习的。
天人合一,人即是天,人来于自然也逝于自然。读懂这些,大概就能理解庄子在妻子去世后,击盆而歌的奇怪举动了吧。世人在亲人去世后一般都是哭,悲痛至极;可是庄子不同,他高兴得敲打着盆子唱起了歌,像是在庆祝。这个庆祝不代表庄子不爱他妻子,而是他懂得生命原理就像四季轮回,即使魂魄化成风,也还是存于世间,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庄子,善于把丰富的想象写进文章。无论是“庄周梦蝶”还是翱翔于九霄的大鹏,都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思想家庄子是战国时代的哪国人
庄子生于乱世,是战国时期宋国人。庄子出生于宋国的蒙城,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庄子本姓周,这个姓是西周时期的国姓,他是王室后裔。
庄子的名言
提到战国时期,那真不是一般的乱,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后天我和你一起打他。各个诸侯国之间一天到晚光混战了,要不怎么叫战国时期呢。诸侯国混战属于奴隶社会遗留的历史问题。春秋时期之前属于奴隶社会,天下土地都属于大王一个人的,他赏赐给这个点儿赏赐给那个点儿,得了封赏的人就到自己封地去了,人口土地都归这人管了。历史洪流不可阻挡,从战国时代起正式进入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闹着要起义要种自己的地。土地分封制玩儿不转了,但是封地诸侯仍风采依然。
诸侯国混战割据,庄子生活的宋国在春秋时期还算得上五霸之一,可到了战国时期就衰了,连个七雄的边儿都没够着。宋国曾经帮助齐国复国,以为关系杠杠的,不曾想齐国强大后反过来就联合楚国把宋国灭了,上演了一出战国版的“农夫与蛇”。
庄子身上流着皇族血脉,内心深处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傲娇的。他曾在漆园为吏时公正廉洁,他想把自己的思想理念传递给宋国朝野。但是他纵观局势,认为宋国处于七雄争霸的中心位置,而且国匮兵乏,势必会被其他国家吞掉,索性辞了官找个安静地方研究哲学问题去了。
庄周梦蝶的寓意是什么
虽然庄周梦蝶的原文只有几句话,可是里面的奥妙可是大大的有。庄子的哲学很牛呀,因此,在这个寓言里面,最重要的一点问题是,人不是认识主体嘛,那么人存不存在正确认识错误认识之分?
庄子雕像
接着,庄子拿自己举例,真实的自己和虚幻的蝴蝶,大家能不能分辨出来?
如果说,这个梦给他的真实感太过强大了,那么他就觉得自己是一只飞呀飞呀的小蝴蝶。
人们都说梦是幻觉,可是换个角度来想,你所认为的现实,万一要是幻觉的话怎么办?当一件事情给你的感觉足够真实,也许你所认为的,就不是这个事物客观的样子。道(阴阳之间)的一种形态,谁是谁非,无法判断,因为不过是运动是矛盾而已。
庄子还是有自己的失落感的,毕竟梦醒了,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以为的都不是自己应该以为的。人生如梦嘛,庄子很遗憾,他就借助蝴蝶来表达自己的这种遗憾。庄子希望自己一生不羁放纵,但是毕竟还是会有所牵绊的,不管这牵绊是多是少,是大是小。
话题再回到哲学方面,这又成了存在与意识的问题。首先,庄子是个人,因为是个人,所以他可以思考。因为他可以思考,所以他才能认识。认识什么呢?他就给我们举出了蝴蝶的问题。庄子怀疑的问题是,究竟是我存在着呢,还是蝴蝶存在着呢?
有的人觉得这个问题很傻,但其实还是很有研究性的。
庄子行于山中的寓意
庄子行于山中,是《庄子》的一篇故事。话说有一天庄子去拜访朋友,途中经过一座山,在山里面走呀走,因为无聊嘛,就东看看西望望。看到了一个人,这种人在山里面挺常见的,就是砍树的人。
庄子画像
砍树的人站在一棵树下,但是不砍树。庄子有点疑惑,就去看树。一看,哇,这棵树真好看,这么高,这么漂亮,枝繁叶茂的,为什么不砍呢?庄子就问这个砍树的。
砍树的说,因为这种树除了好看之外没有用啊!
庄子一听很感慨,看看吧,没有用不成材的话可以安享晚年。
在这里插一句话,“不成材”这个典故就是出自这里。
庄子下山之后到了朋友家里面,朋友见到庄子,贵客呀,就吩咐杀一只鹅招待客人。仆人就说,咱们家里面有两只鹅啊,一只会叫的,一只不会叫的。主人说,这还用问嘛,不会叫的鹅,留着做什么?就这样,那只不会叫的鹅成了大家的下酒菜。
庄子有个随行的小仆人,近朱者赤,也喜欢思考问题,就问庄子,树不成材,结果没死;鹅不成材,结果被杀掉了。您看看,您是想要做“成材”的呢,还是“不成材”的呢?
庄子多聪明,精神境界多高呀,他的回答是,他介于二者之中。因为在两个之间吧,好事都可以沾一点,坏事都能够远一点。这样他自己也能自然一点。什么东西吧,多了都不好,要懂得变化。
思想家庄子的生平事迹
这个人简直就是最早的文艺青年,恃才傲物,仗着自己一身的学识,可以在兵荒马乱的战国时期,安心的在山水之间做个隐士。且不说,这人平时吃什么喝什么,光是这份避世的觉悟就让人敬佩。
庄子画像
庄子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庄周,又字子沫,是宋国蒙人,如果往上多数个十几代,这庄子也是个贵族后代。我们现在一直听到的“老庄”就是指的老子和庄子,这两者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上一脉相承。
一般研究哲学的人,都不会为这俗世事物所羁绊,这庄子就是其中的典范。他这一身的才学,在惜才的战国时期绝对是极为抢手的。但是他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反倒只在宋国的管漆园当个小官。所以说这搞哲学的就是不一样啊,如果放在一般的人身上,在这乱世有点才学再加之内心的一腔热血,早就选择一个君主,努力奉献自己的一身才学。
然而文艺青年庄子早已看透了一切,不愿在乱世混。像他这样不掺和在任何一方势力,一身轻孑然世外的人,最容易引来一堆人跟他谈人生谈理想。估计别人觉得这样的隐士定然有大才,不能为我所用,也要去沾沾才气。所以这庄周虽然没啥大事迹,但是各种“子非鱼”“梦蝶”的故事也是在世间,被人津津乐道几千年。
庄周与其他做学问的人最不同的就是,他不愿意故弄玄虚。他会将那些深奥的大道理用一些小故事讲出来,语言灵活多变,大道理也引人入胜。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妙人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