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时期4位变法名人: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

中国历史2年前 (2022-07-10)150

战国时期风起云涌、百家争鸣,出了不少大开大阖的历史人物,即便不能都称之为英雄,可也算得上是名留青史的豪杰,今天为列位看官讲的是战国时期的四位变法名人。

说起战国时期的变法,大家之一反应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小时候看了一本商鞅变法的小人书,至于变法内容和后世影响当时全都不甚了了,反而深深记住了商鞅所受的车裂之刑,幼小的心灵被蒙上了巨大的阴影,直到现在都还没完全好透。

但商鞅并不是战国中最早推行变法的政治人物,在他之前,李悝在魏国进行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进行的变法就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商鞅同时期的申不害也在韩国为相进行变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此外,赵武灵王施行的胡服骑射以及讽齐王纳谏的邹忌所进行的政治革新也为赵、齐两国屹立于七雄之中奠定了基础,但从改革范围、执行力度和后世影响来看,和魏、楚、秦、韩四国的变法不可同日而语,故而不在本文中详述。

1、李悝

李悝(音魁,可别和黑旋风李逵搞混了),他被魏文侯启用为相,主持变法,并著有《法经》,是中国最早的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算起来李悝也是法家的先驱,对后来的商鞅和韩非子影响颇深。

奇怪的是,史记和汉书中关于魏国变法提到了两个名字相似的人,李悝和李克,有的政治理念归在李悝的功劳簿上,譬如史记中提到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而有的又归在李克身上,譬如刘向编撰的《新序。杂事》中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史学界有人认为李克为李悝之误,实际应为同一人,也有人认为在汉书、吕氏春秋和韩非子中李悝和李克都有提及并且明显是两个人,呜呼,开变法之先河的人,其人生平却隐在一团迷雾中。

但不管怎么争论,有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主持魏国变法的是魏相李悝,法经的作者也是李悝,他的变法使战国初期的魏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他所著的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吴起

司马迁是把他归到了兵家,在《孙子吴起列传》中把他和孙武、孙膑合传在了一起,后世把他和孙武的军事著作合称《孙吴兵法》,但其实吴起除了军事天赋之外,还是个通才,他曾经师从儒家,在鲁国和魏国领军,后来又在楚国变法。

不过史记对吴起个人品德的记载是带贬损意味的,说吴起这个人啊,想在鲁国谋个领兵的差事,正值齐鲁交战,鲁君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而有点犹疑不决,于是吴起为了表忠心而杀了自己的妻子,如愿以偿当了鲁国大将,然后大败齐国立了功。

但是这样的绝情,鲁国人也会疑心哪,接着有人嚼舌头根子说吴起在家乡的时候杀了三十几个嘲笑自己的人,辞别母亲的时候说不当上卿相就不回家,结果直到母亲去世也没回去奔丧,母丧都可以不奔,老婆都可以杀,鲁君一想,这样的人我hold不住啊,于是谢吴起,把他婉转地辞退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吴起到了魏国,魏文侯知道吴起的污点,但也看重他的军事才能,以为将,击秦,拔五城,吴起训练出来的魏武卒是战国时期战斗力强悍的步兵精锐,攻克秦国河西之地,进一步压缩了秦国的生存空间。

他在战斗中和士兵同甘共苦,那是没话说的,可叹魏武卒在庞涓手中元气大伤,庞涓死后数十年魏武卒尽数为秦将白起所灭,兴于吴起,亡于白起,是历史开的玩笑吗?

魏文侯死后吴起接着侍奉魏武侯,等了很久也当不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又和新任相国公叔关系不好被排挤,于是舍魏就楚,在楚国拜为令尹,开始变法,变法内容无非也是裁撤冗员,动了贵族的利益用以富国强兵,毫无疑问地,引起了楚国贵族对他个人的怨恨。

罩着吴起的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族公开袭击了吴起,哪怕他以楚悼王尸身做挡箭牌,都架不住杀红眼的楚国贵族,不但射死了他,连楚王尸身上也射了不少箭,他替楚国开疆拓土、富国强兵,那又怎样,得罪了既得利益者,和他的卫国老乡商鞅一样,难逃一死。

战国时期4位变法名人: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

3、商鞅

接下来,商鞅隆重登场,卫国人公孙鞅,也称卫鞅,一开始在魏国相府中做个幕僚,魏相公叔痤知道他有才能,却直到自己临死才向魏王举荐他,怕是有忌才之心吧(这个公叔痤就是把大牛人吴起挤走的那位啊,啧啧,两个大牛人都因为他跑到别国去了,不衰你魏国衰谁?)魏王也是个昏君,既不听公叔痤的话用卫鞅,也不听他的话杀卫鞅以防为别国所用,等秦国因卫鞅变法而富强,从魏国手里收复河西之地的时候,估计魏王肠子都悔青了。

卫鞅入秦受秦孝公重用开始变法,先是用徙木立信的法子表明变法令出必行,就是在南门集市上立根三丈长的大木头,围观群众若有人能扛到北门去的给十金,老百姓一开始不信没人敢动手,赏金再加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个人就去扛了,果然拿到五十金,于是后面颁布变法法令,老百姓也都信之不疑。

卫鞅变法有非常积极的开阡陌、奖励耕战、以战功受爵、迁都咸阳、统一度量衡的内容(你没看错,商鞅早于秦始皇就开始统一度量衡了,只不过前者是秦国范围内,后者是原六国范围),也有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监督连坐这些比较严苛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触动了贵族利益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由此老一套的争斗故事又开始了。

卫鞅这个人刻薄少恩,通俗点说就是情商超级低,除了秦孝公,就没有他不敢得罪的人,群众基础他也可以不要,比如得罪未来的国君现在的太子,把太子的老师割鼻子的割鼻子,脸上刺字的刺字;不但得罪反对自己的人,连支持自己的人都得罪,老百姓有说变法不好的,也有称赞变法很好的,卫鞅不管三七二十一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得罪完老百姓接着得罪读书人,卫鞅向秦孝公建议燔诗书而明法令,成了之一位主张焚书的人(若干年后秦始皇把他这条建议认真地执行了,顺带还坑了儒)。

本国的得罪完了,再去得罪外国的,跟魏国开战要收复河西之地,魏国领兵的是故交公子卬,于是卫鞅写封信给公子卬套交情说,哎呀,我跟你以前啥关系,兄弟啊,兄弟之间不打仗,咱们一起喝个酒谈一谈互相撤兵怎么样?公子卬也缺根筋,兵不厌诈都不懂还敢带兵打仗?结果公子卬被卫鞅俘虏,魏军自然是一败涂地了,而卫鞅自己呢,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鞅玩了一把老朋友公子卬,等到他在秦国有杀身之祸想去魏国避难时,魏国自然也是拒绝他入境的了。

战国策说秦孝公病危之时欲禅让商鞅,商鞅没答应,这一条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记录,史记中商鞅逃难因为没带身份证被遵纪守法的旅馆老板拒绝入住遂引起商鞅作法自毙之叹的细节,战国策里也没有,总之孝公死后,太子即位为秦惠王,商鞅的反对派还等什么,抄家伙上啊,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照说以前商鞅不怕得罪人,表明他相信法制胜于人治,那么有人告他谋反的时候,照理也应该相信法制,那他跑什么?想跑去魏国,魏国人恨他连老朋友公子卬都能耍,害得魏国兵败割地,把他驱逐回秦国,商鞅走投无路再跑回自己的封邑组织地方武装北出击郑,不正好坐实了谋反的罪名?

我童年的阴影在看到这两句话时消失了大半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也就是说,他是死之后才车裂的,并不是活活五马分身的。

4、申不害

和商鞅同时期的申不害变法,其知名度就逊色不少,司马迁把申不害和老子庄子韩非子四人合写在一部列传中,写申不害的段落总共不超过一百个字。

申不害和商鞅的思路同属法家,但又有区别,普遍认为法家有三派:势、术、法,申不害重术,而商鞅重法,通俗点说就是除了主张变革、富国强兵、重视耕战、赏罚分明这些共同之处外,申不害比较侧重于君主善不善于运用权术,能不能知人善用同时又拥有对朝政的绝对控制权,而商鞅则侧重于严刑峻法,君臣百姓大家都遵从既定的行为准则。

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是有成效的,但跟商鞅变法不同的是,韩国变法在韩昭侯死后就行不通了,而秦国在商鞅死后却继续推行他的新法,实现了一定时期内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申不害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厉害,他的著作《申子》也已失传,为什么要把他和商鞅变法相提并论?作者认为,那自然是因为他为中国两千年君主专制的帝王心术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由这种理论基础引申出来的天下有赖明主的思维,到现在也还是有市场的。

一百年后,韩国出了一位不世出的集法家思想大成的天才人物韩非,多多少少也是受了申不害变法的影响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7/451179.html

“战国时期4位变法名人: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朱厚照到底有多会玩?

历史上的朱厚照到底有多会玩?

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大明正德皇帝,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是大明第十个皇帝,原本聪慧过人,却因自小被刘瑾等太监上贡的玩具诱惑,便长期沉溺于玩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当上皇帝后更是玩兴大发,竟在南下巡游玩乐途中,因溺水而致肺炎,为此惶恐惊悸,不久驾崩,卒年31...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

还不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为什么当时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街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能人志士有很多,但是能称得上奇才的其实聊聊无几,司马懿和陆逊可以算一位,而大家最熟悉最有影响力的应该就是诸葛亮了吧,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专家,还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好手,就...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长达60年 雍正为何只有13年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长达60年 雍正为何只有13年

还不知道:康熙当61年皇帝,乾隆60年,为何雍正只当13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许多人眼里,中国人是公认的“工作狂”。但是有一个人要说自己工作勤奋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这个人就是“雍正皇帝”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当年火遍大江南北且现在热度依旧不减的《甄嬛传》。其中,...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还不知道:都知道魏忠贤权倾朝野,为何17岁崇祯轻易地就除掉了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梁启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有言:“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

甄宓最后死于曹丕之手,她做错了什么?

甄宓最后死于曹丕之手,她做错了什么?

文昭皇后甄氏,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甄宓被曹丕赐死,而且曹丕在赐死她的时候,还在她嘴里塞糠,用头发盖住她的脸,可见曹丕对甄宓的愤恨。但是如果我们看历史,我们会发现曹丕对甄宓愤恨的毫无道理。为什么说毫无道理呢?其一,甄宓是曹丕抢过来的。甄宓本身是...

耿恭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永不叙用是因为什么?

耿恭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永不叙用是因为什么?

耿恭东汉大臣、名将,上谷太守耿况的孙子,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最终率领仅剩的13个将士回到玉门关。可以说,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是最能体现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气与精神的一次行动。然而,当耿恭于76年回到洛阳,两年...

多尔衮独揽大权为什么不做皇帝 多尔衮对皇位不感兴趣吗

多尔衮独揽大权为什么不做皇帝 多尔衮对皇位不感兴趣吗

多尔衮为何不当皇帝?真实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清朝的历史上,多尔衮是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十七岁开始带兵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和硕睿亲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帝位...

薛奎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薛奎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薛奎(967-1034年),字宿艺,绛州正平县人,北宋时期大臣,欧阳修的岳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起家隰州军事推官,历任仪州推官、莆田知县、长水知县、兴州知州,迁太常博士。得到御史中丞向敏中举荐,拜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大中祥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