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哲学著作《墨子》:37章 非命(下)(1),原文、注释及翻译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7-17)220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37章 非命(下)(1)

墨子以王公大人、卿大夫、农夫、妇人等作为例子,说明如果王公大人不努力听政,那么国家就会混乱,不得安宁;卿大夫不努力工作,那么国家就不会富强;农夫如果不努力种植,那么人民就不得衣食之资;妇人不努力织麻,人民就没有御寒之物。但此时墨子把王公大人辛苦地统治人民看作是创造财富的劳动,并认为这和农夫的“耕稼树艺”、妇女的“纺绩织絍”是一回事,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只有农夫和妇女的劳动才是财富的真正创造者。王公大人的治理国家并不是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只是费尽心机地榨取劳动人民的衣食之资,他们吃的是剥削饭,过的是寄生的生活。但墨子之所以把他们放在一起,认为是同等重要的,这是因为墨子的小生产者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使他不得不对贵族阶级有一定的妥协性,这就导致了他不能分辨出劳动者和贵族阶级之间的利害关系是对立的,而非平等的。

墨子认为天下的混乱是由治理天下的王公大人的主观努力造成的,而个人的富贵贫贱也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努力或不努力导致的,因此不要怨天尤人,世界是公平的,只要你能抓住机会,你就会有所成就。前提是你平时必须努力,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哲学著作《墨子》:37章 非命(下)(1),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则必可而不先立仪而言。若不先立仪而言,譬之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为虽有朝夕之辩①,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是故言有三法。

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大王之事。恶乎原之?察众之耳目之请②。恶乎用之?发而乎国,察万民而观之。此谓三法也。

故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乎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①,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天下之治也,汤、武之力也;天下之乱也,桀、纣之罪也。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也,则夫岂可谓有命哉!故昔者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遂得光誉令问②于天下。夫岂可以为命哉!故以为其力也。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功道术③,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赏,下得其万民之誉,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亦岂以为其命哉!又以为力也。

哲学著作《墨子》:37章 非命(下)(1),原文、注释及翻译

【注释】

① 辩:通“辨”。

② 请:通“情”,实情。

① 出政施教:颁布政令,施行教化。

② 光誉令问:荣誉和美好的名声。问,通“闻”。

③ 道术:指治国的道理和 *** 。

哲学著作《墨子》:37章 非命(下)(1),原文、注释及翻译

【翻译】

墨子说:凡是发表言论,撰写论著,不能不事先确定原则。若不先确定原则,就好像把测时仪器放在运转的陶轮上。我认为虽然也有早晚不同的概念,而实际上终究无法确定是早是晚,所以发表言谈进行著述有三个大的原则。

什么是三大原则?墨子说:有考察其本原的,有审度其事故的,有运用于实践的。如何考察其本原?要向上溯源于古时圣王事迹;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如何实践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三大原则。

所以从前夏商周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正当在天下施政时,说道:“必须举荐孝子而鼓励人民孝顺父母双亲,尊重贤良,教导人们做善事。”因此发布政令,施行教化,奖赏善良,惩罚凶暴。且认为是这样的,那么天下的混乱,将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安宁。如果认为不是这样,从前夏桀所乱的天下,商汤治理了它;商纣王所乱的天下,周武王治理了它。那个时候,世界、人民都没有改变,君王改变了政务,而老百姓改变了风俗。在夏桀、商纣王那里则天下混乱,在商汤、周武王那里则天下得到治理。天下得到治理是商汤、周武王的功劳;天下的混乱是夏桀、商纣王的罪过。假如以此来看,所谓安危、治理、混乱,在于君上的施政,那么,难道可以说是有命运的吗!所以从前的禹、汤、、武王,正当在天下执政时,说:必须使饥饿的人能获得粮食,寒冷的人能得到衣服,劳作的人能够休息,混乱的人得到治理。于是他们获得了天下人的赞誉和好评。这难道可以认为是命运吗?本来是因为他们依靠了自己的力量呀!现今贤良的人,尊重贤人,喜好治国的道理 *** ,所以在上得到王公大人的奖赏,在下得到万民的称誉,这就得到天下人的称誉好评。怎能认为是他们的命运呢?也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7/452388.html

“哲学著作《墨子》:37章 非命(下)(1),原文、注释及翻译”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昶简介:曾撰写《治论》、《兵书》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昶简介:曾撰写《治论》、《兵书》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出身太...

宗楚客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

宗楚客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宗楚客(?—710年...

张嘉贞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张嘉贞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嘉贞(665年-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及注释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

《金陵酒肆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劝客一作:唤客)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译文及注释译文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请你问问东流江水,别情与流水,哪个更为长远?...

司马光的词作赏析:《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司马光的词作赏析:《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下面历史网小编带来司马光的《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宋)司马光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

王绩对于饮酒有多执着?他在诗歌上的造诣如何?

王绩对于饮酒有多执着?他在诗歌上的造诣如何?

说到王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古代文人多好酒,魏晋以来,诗歌风流,一大半都带有酒气。饮酒似乎成为古代文人的必备技能,从古至今,文人与酒就交织在一起,而诗人与酒情缘更浓,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魏晋时期,整个时代都漫着酒味,曹孟德慷慨激昂,“何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