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张籍简介 秋思张籍想表达什么 牧童词张籍抒发了什么心理
唐代诗人张籍简介
张籍,大约生于公元766年,卒于大约830年。字文昌,是唐朝中后期的著名诗人,和州乌江即现在的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被后世之人称为张水部和张司业。张籍还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韩愈的学生,他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在乐府诗上了,他和当时另一位诗人王建齐名,两人一起被后世并称为张王乐府。他的代表作品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秋思》等。以上是基本的张籍简介。
张籍
张籍在唐德宗贞元初年的时候,和王建一起在魏州学习诗歌方面的知识,之后又返回了家乡和州。在贞元十二年即796年的时候,当时的另一位诗人孟郊来到和州拜访科隆张籍。过了两年,张籍在向北方游走的时候,经过孟郊的牵线搭桥,在汴州认识了当时已经名声大振的韩愈。于是张籍便拜韩愈为师向他学习诗歌。在贞元十五年的时候,通过韩愈的推荐和自己的努力,考中了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在元和元年即806年的时候,在担任了太常寺太祝的职位,在担任此职位的过程中还认识了诗人白居易,此后两人经常互相交流和切磋,这对日后两人的诗歌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张籍在太祝的职位上一干就是十年,还因为患了眼疾,几乎导致双眼失明,明朝时期的人因此称呼他为穷瞎张太祝。一直到元和十一年的时候,他才升迁,担任了国子监助教的官职,眼疾也慢慢愈合了。此后他还做过秘书郎、国子博士等官职。
以上就是关于张籍简介的内容。他留给后人最重要的东西还是他的乐府诗,对于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诗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秋夜长张籍表达了什么
《秋夜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张籍,字文昌,和州乌江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张籍被世人称为张司业、张水部,他是韩门的大弟子,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两人的乐府诗并称为张王乐府。他著名的诗篇有《江南曲》、《秋思》、《秋夜长》,其中《秋思》被列入人教版的语文书中。
张籍像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虫唧唧绕我傍。荒城为村无更声,起看北斗天未明。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这首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天空像水一样清澈明亮但又带着几分凉意,漫长的夜晚还没有过去,繁星已经横跨在东西方向。清冷的月光,闪着丝丝寒光,使惆怅的人无法入睡,怕是要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躲在暗处的虫子叽叽喳喳一直在我身旁叫个不停。我留宿的这个村子像是荒郊野外一样,听不到打更人的声音,我起床看北斗星,而天空一直不明亮。田野间的野草挂满了白露,风儿一直在身边呼叫,远处的鹖鸟一直在鸣叫。
颈联中的畏表达了诗人无奈的惆怅和复杂的心理,诗人即想要让自己睡去摆脱这样的惆怅,同时又因为寂寞孤苦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整首诗通过融情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秋天月光、虫声的描写,从而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寞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愁苦之情。
张籍杜甫有何联系
张籍和杜甫两人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被称为诗圣,杜甫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他是很多诗人都崇拜的人。张籍的乐府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还善于概括事物的对立面,他的五律对晚唐的五律具有较大的影响。
杜甫像
张籍和杜甫就有一个典故。根据冯贽在《云仙散录》中所记载的,张籍十分喜欢杜甫的诗,迷恋他的诗,于是他把杜甫的诗一首一首的烧掉,然后将烧完的纸灰存起来,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吃三勺。有一天,张籍的朋友看拜访他,正好看见他在吃纸灰拌蜂蜜,于是就问他:张籍,你为什么要把杜甫的诗烧掉,然后再拌着蜂蜜吃呢?张籍回答说:我吃了杜甫的诗,我就可以创作出像杜甫一样出色的诗了。张籍的朋友听了之后就哈哈大笑。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张籍吃了杜甫的诗起了很大的作用,总之在晚唐时期,张籍的作品在诗坛中占有一席之地。张籍的《秋思》更是他的顶峰之作,这首诗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而作为张籍所迷恋的诗人杜甫,他的很多诗歌都被我们所熟悉,更是我们从小学开始必学的诗歌之一。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后人称他为杜工部、杜拾遗,也有被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风貌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此被称为诗史。
牧童词张籍抒发了什么心理
《牧童词》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民歌体的政治讽刺古诗,是以牧童的口吻来写的。唐朝自从安史乱后,潘镇割据,内战不停的继续,而这首诗就表达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怕和对抗心理。
《牧童词》 张籍
诗是意思是这样的:因为村子四周都部署周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要将它远远的赶走,放入陂中。沿着河岸,泉水清澈,真的是一个放牧的好地方;所以放到这里的牛多这呢!牛自由自在的独自在吃草、喝水,而放牛郎也何尝不想要上山坡跟其他放牛的人玩一会。但是讨厌的鸟一直在天空旋转。它们饿了,就想要飞刀牛背上去啄虮虱,所以怎么能不管呢。半坡上的草有很多,牛都是散行的,小白牛时常还会向着芦苇丛中鸣叫。这鸣叫声不会是向寻找触角的对象发出信号吧,它们动用自己的的长鞭来发出响声。那边放牛的人卷着叶子吹起来,这边也学着样做起来,是在相互应和。
全诗一共十句话,这是一幅绝妙的放牛图,前八句都是形象的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和牧童的心理,但是诗的主题并不是这个。直到最后两句,读者才可以看出诗人的用意所在。从前面八句转到最后两句,就如同信手拈来,用笔十分的自然;同时用轻松调侃写出了尖锐的讽刺,使用意十分深刻。整首诗的诗歌语言朴直,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秋思张籍想表达什么
《秋思》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这是一首乡愁诗,作者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乡愁之深。这首诗寄深沉欲淡然,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虽然寥寥几字,但如细细品味就能发现它的韵味和意味。
《秋思》张籍
张籍的《秋思》是一首七言绝句,张籍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在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季本就是一个思乡的季节,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寂寞凄凉之情,引起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就创作了这首诗。张籍的这首诗借助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片段,十分真切的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游子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一次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在洛阳城的游子,不知道家乡的亲人是否安好;写一封家书向他们问好,但想说的话又太多了,不知道从何说起。信写好了,但是又担心匆匆的信中将自己想写的话没有写完;当捎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将信封拆开,再还给他。从首句到尾句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首诗极为平淡,也正是这样的平淡让人读起来更加的深有体会。
《秋思》这首诗一气贯称,朴素而又真实的表达了游子的心态。在传达消息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他乡的游子都是有相似的体会,经过诗人的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
张籍的故事分享
张籍是唐朝乐府诗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和另一位诗人王建一起被后世称为张王乐府,可见后世对于他的评价之高。张籍的乐府诗,善于概括事物完全对立的两面,并在一篇或者数篇中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此外,他还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对各种人物的形象刻画地非常细腻真实。张籍的乐府诗对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诗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于张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原因,我们通过一个关于张籍的故事来了解一下。
张籍介绍
这个故事来自唐代学者冯贽的著作《云仙散录》中。这个故事是这样记载的:话说诗人张籍十分喜欢被誉为诗圣的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诗歌,他对杜甫的迷恋甚至已经到了令人疯狂的地步。他曾经把杜甫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写在纸上,然后把他们一起放进火中烧掉,把烧完的纸灰用拿出了,拌上蜂蜜,每天早上都要吃上三勺才够。一次,张籍的一位朋友来到他家拜访他,当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吃的时候,大感疑惑,张籍莫非已经精神失常了?于是赶紧问他在干什么,张籍对此不以为然,他哈哈大笑着回答,自己是在吃杜甫的诗。这位朋友还是觉得一头雾水,为什么要吃杜甫的诗呢?张籍看出了朋友的疑问,对他说道,自己吃了杜甫的诗,或许就可以像杜甫一样写出被后世广为流传的好诗了。这位朋友虽然还是不太理解张籍吃杜甫的诗这种行为,但是他看到张籍一副大笑的表情,自己也就跟着他大笑起来了。
这就是有关张籍的故事中一个十分有趣的典故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为了健康考虑,还是不要学张籍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