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黛玉葬花的背后是何原因?为何这么做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8-08)240

黛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黛玉葬花”被称为最美的行为艺术。春天落英缤纷之中,林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何等之美。

红楼梦黛玉葬花的背后是何原因?为何这么做

不过,黛玉葬花显然不是“行为艺术”,也不是她每天闲着无聊要替大观园做清洁工。黛玉葬花的中心思想,体现的是林黛玉的自我认识!

(第二十三回)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岂不是干净”五个字,才是“黛玉葬花”的真正精髓。

花是美丽、希望、青春的象征。如花似玉,鲜花着锦,花样年华……

古往今来,人们对花都有一种复杂之情。一方面花之美丽让人神往,另一方面花期短暂又令人神伤。

古人常将花比作女儿,什么“人比花娇”,“花容月貌”,“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只恐夜深花睡去”……

《红楼梦》也处处以花喻女儿,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咏白海棠》、《菊花诗》、《红梅花》、《桃花行》等。

花被赋予“女儿”的寓意,孑然一身的林黛玉对花期短暂更是倍加敏感,很容易与自身的离丧结合。

黛玉眼中的春看落花只是悲情,“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有谁怜”是知花、懂花的黛玉,感伤落花时的不舍和痛惜。

“有谁怜”就是“我怜”!所以才会说“侬今葬花人笑痴”……

花的结局很悲情,或掉落泥土被人践踏,或落入流水浸染尘世的“泥淖”肮脏……黛玉不忍花有此劫,尽力将之收集,装进花囊,葬入花冢,就是葬花!

花儿埋进土中,尘归尘土归土,不受世间凡俗的肮脏浸染,是为“质本洁来还洁去”!

林黛玉从花的经历感叹自身命运,才说“他年葬侬知是谁”?

红楼梦黛玉葬花的背后是何原因?为何这么做

人如花一般,终究要死。但死无葬身之地,就如那落花无人问津一般。如果能有知心人收葬,则不枉世上来这一遭,一如被林黛玉“埋葬”的那些花。

脂砚斋评价黛玉葬花非常恰当。【庚辰双行夹批:写黛玉又胜宝玉十倍痴情。】【庚辰侧批:好名色!新奇!葬花亭里埋花人。】【庚辰侧批:宁使香魂随土化。】

黛玉葬花就是一腔痴情,体现出“愿得一人心”的向往。

贾宝玉自谓惜花人,不忍看落花于地被人践踏。将之收集起来投入水中,顺水流出。

宝玉认为水是“洁”的,才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土是“浊”的,“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但他的“女儿观”很片面。水固然“洁”,却也有臭河沟、烂泥塘,主要是谁在管理。

花儿投入干净水域,就是洁。可随着水流到外面被污浊浸染,还是不免脏了。

泥固然是“浊”,可若像黛玉那样将花儿收集在花囊,再埋入花冢,最终化于尘土就是洁。

林黛玉比贾宝玉高明在,她的思想境界更高,想得更深,从底层解决了“洁”的问题。

现代人一说“洁”,就是指女儿清白,认为处子之身是“洁”。这点很片面!

古人的洁,是精神的洁。所以尤三姐哪怕仍是完璧,她放浪形骸也是“不洁”。

而妙玉的追求更极致!她自居槛外人,冷眼旁观“槛内”红尘俗世都是不洁的。

红楼梦黛玉葬花的背后是何原因?为何这么做

妙玉结局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如果解读成她被强盗玷污,可谓滑天下之大稽。

妙玉之“陷入泥淖”,是她在贾家抄家后不能安心避世,不得已重入红尘再蹈肮脏。

林黛玉的“洁”没有妙玉清高。她认定的真心就是“洁”。如果她能与贾宝玉一生知己,哪怕人生像花儿一样短暂,贾宝玉也会好好“收葬”她。她就是“洁”的。

她若不能与贾宝玉有结果,被外嫁他人背弃初心,固然明媒正娶也是“不洁”!

所以,黛玉葬花所求无外乎一段真心、真情的“净土”!

可惜事与愿违,林黛玉的结局就像那随风飞去的花儿一般,离开贾家被裹挟去了远方。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宝黛姻缘无望的黛玉,放弃了“净土”的执念。她想象花儿般自由随风飞起。脱离贾家“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桎梏。

至于随波逐流,不知落在何处,被谁收葬。“嫁与东风春不管,随尔去,忍淹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8/456248.html

“红楼梦黛玉葬花的背后是何原因?为何这么做” 的相关文章

范质:北宋初期宰相,曾主持编定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

范质:北宋初期宰相,曾主持编定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范质自幼好学,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建立后,历任兵部侍郎、枢密副使等职。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托孤于范质等人。获封萧国公...

段景住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八位

段景住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八位

段景住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金毛犬,涿州人氏,以盗马为生。他盗取金国王子的照夜玉狮子马,想献给宋江,却在途中被曾头市劫去,只得上梁山告知此事,结果引发了“晁盖战死、宋江上位”等事件。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一百零八位,上应地狗星,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征方腊时溺死于杭州外海,追封义节郎。那么下面历史网...

南宋官员林之奇简介:朝廷采纳其意见,停止推行《三经义》

南宋官员林之奇简介:朝廷采纳其意见,停止推行《三经义》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官员舒邦佐简介:著有《双峰猥稿》,为文绚丽精湛

南宋官员舒邦佐简介:著有《双峰猥稿》,为文绚丽精湛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朝东林八君子钱一本简介:著有《像象管见》、《像抄》

明朝东林八君子钱一本简介:著有《像象管见》、《像抄》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为什么说孟浩然是唐代最真诚的诗人?他有哪些事迹?

为什么说孟浩然是唐代最真诚的诗人?他有哪些事迹?

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艺术造诣独特,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孟浩然的故事吧。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了顶峰,唐诗,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文...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及注释译文弃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