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所作的《咏螃蟹》,究竟是在骂谁?
薛宝钗所作的《咏螃蟹》,究竟是在骂谁?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史湘云请客薛宝钗出钱。大观园众人开开心心地办了一场诗会,题咏了十二首菊花诗,各自伏笔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当日宴会主要是食螃蟹,众人自然也没错过。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先后作了三首《螃蟹诗》。
贾宝玉诗中,彰显出富贵公子的满足。
林黛玉诗中,则借螃蟹之牺牲,慨叹人生之无常。借螃蟹之死,暗语自己日后的结局,令人叹息。
本文则主要讲一下薛宝钗的螃蟹诗。要论讽刺,她的才是极致手笔。
(第三十九回)宝钗接着笑道:“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说着也写了出来。大家看时,写道是: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薛宝钗这首螃蟹诗,显然应和了部分宝黛诗中之意,却又专门行讽刺鞭挞之语。将芸芸众生追名求利、蝇营狗苟之心讽刺极致。下面就解读一下这首诗。
一,“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三秋时节蟹膏肥美。京城的达官显贵们开始举办高规格的宴会,风雅堪比“曲水流觞”,人人于座上道貌岸然,清谈朗朗。
然而,道貌岸然背后,却是贵人们嘴馋螃蟹的急切,一副饕餮之态。
如果把螃蟹比作名利,宝钗开篇就写尽世人的蝇营狗苟。如《好了歌》中所云“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人心不足体现在欲望的永无止境。贾雨村当日在葫芦庙连饭都吃不上,一定觉得能够得到资助考取功名就满足。考取进士后,又开始拼命往上攀爬,全忘了“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而薛家追求金玉良姻,也是如此。薛宝钗本心并不赞同,只得被动配合。
二,“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螃蟹的特点是横行,并不像其他动物那样行经的路线是“经纬”规矩。薛宝钗话锋一转,将横行霸道的权贵们比作了螃蟹。
这里不得不提她的胞兄薛蟠,就是一个横行无忌、没有规矩,藐视王法之“螃蟹”。
相应的贾家众人也不遑多让。就算贾政已经是端正之人,依然派贾雨村去了应天府,徇私枉法胡乱判断葫芦案,替薛蟠脱罪。
螃蟹真正的“干货”,是肚子里的膏脂裹在黑黄的外表之下。既鱼肉着别人,自己也是他人口中的美味。
弱肉强食的世界,一切不轨不法的人和事,都会成为交易,被掩藏在表象之下。
害人者人恒害之,利益当前,心黑的下场就是吞噬和被吞噬。
三,“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酒气不能掩盖螃蟹的腥气,需要菊花的香气辅助遮掩。螃蟹性冷,吃多了不好消化,要多多地加入姜醋调和。
这句是有双关语。
其一,贪食之人不顾危害,想尽一切办法行贪得无厌之举。只为了多求多得。
一如《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其二,螃蟹好吃却有坏处,腥味难去,性冷积食,需要用菊花和姜醋中和。
而菊花代表高洁,姜醋代表烈性。
把螃蟹比作爵禄高登的上位者,要做一个合格的掌权者,需要有高洁的品质和古道热肠的人性。
薛宝钗这里,大有批评时人、时政之意了。
四,“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螃蟹被置于锅中,即将被煮熟吃掉,曾有志向和理想不说也罢。但没了螃蟹的稻田里,却是粮食丰收的祥和景象。
追求名利之人,害人害己。他们就像螃蟹一样只有被人“吃掉”前,才会醒悟名利之心的无关紧要。
权力、富贵、娇妻美妾都是过眼云烟,多说无益。《好了歌》浅显易懂却无人领会。贾雨村那么聪明却看不破“智通寺”的真意,“智不通”岂不就是愚蠢!
反而当横行无忌的权贵恶霸灭亡后,才会呈现祥和吉庆的盛世太平。
薛宝钗的螃蟹诗借诗喻人。由螃蟹讽刺世人的名利心,权贵的贪婪腐朽,官场的腐败,时政的不清明。
又借“食蟹”表明权力斗争的残酷。昨日座上宾,今日刀下鬼。弱肉强食不留情面。
事实上贾家,四大家族,四王八公之败,也都是这个简单道理。宝钗的螃蟹诗骂的也是这些庸庸碌碌的朝廷害群之马。
当然,贾家的覆亡,主要源于皇帝主动的“鸟尽弓藏”。但起因也是贾家产生的威胁。若是皇帝软弱,也会被逆臣贼子“分食”殆尽。
薛宝钗借《螃蟹诗》,将《好了歌》的至理通过螃蟹被分食,言简意赅讲述出来。骂尽世间所有碌碌众生的“真愚蠢”,堪称讽刺到了极致,让人无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