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袭人的心机有多深?为何晴雯斗不过他?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9-07)190

晴雯与袭人,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两个丫头,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古代男子都羡慕齐人之福,而贾宝玉这个女人堆里的男孩,不仅身边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这样的绝色 *** 相伴,在他的怡红院中,自小就有袭人、晴雯、麝月、媚人等丫环环绕。

在怡红院几十上百的女孩中,晴雯和袭人是翘楚:袭人伺候衣食住行,督促读书上进,晴雯红袖添香,寒冷冬日伴宝玉写字作诗。

正如清代女诗人席佩兰诗里所写:“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夜读书”,晴雯和袭人,如同红玫瑰和白玫瑰,成为宝玉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这样的好日子,让宝玉非常享受,但俗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还是有一屋子女人的地方。袭人和晴雯,从一开始的斗嘴拆台,到后来各凭本事地斗法,斗到最后,晴雯惨死,袭人获胜。

袭人斗倒晴雯,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从各方面条件来看,晴雯在丫环中都是拔尖的。

晴雯的容貌出众,女红好到连外面针线上的人都不会补的雀金裘,晴雯一夜补好,让宝玉免除了一场惩罚。

而袭人的资质呢?贾母对她的评价是:“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她是没嘴的葫芦。”就连扶她为姨娘的王夫人都说,“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

在贾母眼中,她选中的宝玉姨娘就是晴雯:“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我的意思,这些丫头们那模样儿、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得……”

那么,既然晴雯的资质这么好,为何最终还是被撵出了大观园,死在了表哥多浑虫家,名誉被毁,生命早夭?

红楼梦中袭人的心机有多深?为何晴雯斗不过他?

晴雯的死,在她的判词中,曹翁说她:“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意思就是说,晴雯的死,只因自身条件太优秀,招来诽谤,才导致名誉被毁,生命夭折。

王夫人撵晴雯时说“我的心耳神意都在这里(怡红院)”,而王夫人的“心耳神意”是谁?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丫头。

也就是说,晴雯的死,是袭人诽谤所致。但是,这里有个问题,诽谤能够成功,首先得取信于众人,尤其是取信于王夫人,这就不是仅仅诽谤那么简单了。

那么,袭人这个笨笨的丫头,为何能取得贾家后宅女眷的信任,斗倒红楼最美丫头晴雯,靠的是她的一个本领,而这个本领,整个贾家几乎只有宝钗看出了端倪。

宝钗:到别错看了这个丫头,有些识见。

这天,史湘云来贾家串亲戚,住到林黛玉的潇湘馆中,宝玉便天天到潇湘馆报到,原文说:“宝玉二更多时……才回自己房中来睡,次日天明,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

这边宝玉在潇湘馆里让史湘云帮忙梳头,袭人则在怡红院迎来了一早到来的薛宝钗。

袭人便对宝钗抱怨起来:“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袭人这些话,聪明如宝钗,自然知道是袭人吃起了湘云和黛玉的醋,原文说“宝钗听说,心中明白”。

但在红楼时代,“嫉妒”是妇德有损的一项罪名,是可以被休妻的,而袭人的名分,彼时还只是宝玉的大丫头,尚且连姨娘还不是,只是暗中和宝玉有了偷试之举,如果表达出来醋意,那是立刻就能被撵走的。

而袭人深谙礼法,因此她言谈中不说自己妒忌湘云和黛玉,却用大道理,将错处归罪于湘云和黛玉:“姊妹们在一起相处,没礼节,不知避讳”,这其实是向湘云和黛玉头上扣下了一顶污秽的帽子。

因此一大早就来找宝玉的宝钗,心内暗忖道:“倒别错看了这个丫头,听她说话,到有些识见。”因此坐下来和袭人亲热地攀谈起来,问她家乡、年纪等。

更有意思的是,宝钗本来就是来找宝玉的,听到袭人的一番名公正道的评论后,宝钗一见宝玉回来怡红院,立马就告辞走了,就连宝玉也觉得怪异,问袭人:“怎么宝姐姐和你说得这么热闹,见我进来就跑了?”

那么,宝钗说的袭人有些见识,是指什么见识?她说“别错看了这个丫头”,说明在此之前,就连宝钗也看走了眼,看错了她。

红楼梦中袭人的心机有多深?为何晴雯斗不过他?

那么,在宝钗原先的认知里,袭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锯了嘴的葫芦:袭人装出来的老实人,瞒过了所有人。

贾母一向被认为是荣宁两府里,段位更高的精明人,但直到王夫人把袭人偷扶为姨娘,向贾母摊牌,贾母才恍然大悟:“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

贾母没想到的是,没嘴葫芦的袭人,竟然偷偷的改换阵营,从贾母的大丫环,变成从王夫人手里领月例银子的宝玉姨娘。

袭人一向被称为贤袭人,在荣国府,她的贤名儿早就传扬开来,因此她瞒过了贾母,瞒过了宝玉,也瞒过了王夫人,对她的印象都是“举止沉重、行事大方,心地老实”。

就连史湘云,虽贵为侯府的千金,但却把袭人作为自己更好的朋友,到荣国府串亲戚,特意到她一个下人的房中看望、谈心、送戒指。湘云一片真心对待袭人,而没想到,袭人背地里却醋意叠起,说她阻止礼节,没有分寸。

正是因为袭人有了老实的外衣,所以能轻易获得他人的信任,这是一种武器,而袭人的不简单,正在于此:她不像晴雯和黛玉那样,处处争强、拔尖,而是让自己显得笨笨的,好像很容易操控和信任,为她能成功诽谤晴雯,奠定了基础。

这种藏拙的心智,很多聪明人都不知道它的威力。

把妇德当工具:清扫自己的挡路石。

袭人虽然是一个丫头,又是孤身一人在荣国府生存,看似是一个弱女子,但是她却拥有自己的力量:唾沫星子是用来淹死人的。

袭人早早和宝玉偷试,未过门就行此不轨之举,被人知道了就该打死,但袭人之所以能躲过责罚,其实正是她天生懂得,对于女子来说,唾沫星子就是更好的武器。

首先,袭人在表面上装得老实、沉重,让人不疑惑她会行此龌龊之事;

红楼梦中袭人的心机有多深?为何晴雯斗不过他?

其次,她先发制人,占据道德高地。宝玉去潇湘馆,本来就是小儿女的玩闹小事,但袭人偏偏上纲上线,说什么姊妹们没有礼节、分寸,用妇德去指责别人,泼别人一身脏水。

第三,浑水摸鱼。本来袭人与宝玉有偷试之事,而且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也早就骂过她是“狐媚子”,为了撇清自己,袭人偏偏指责晴雯、湘云等清白女孩不守礼节。其用心十分险恶。

尤其是黛玉,曾经赶着袭人叫“好嫂子”,其实就是对袭人的妇德的污损,而袭人先发制人,污损别人清白,且说得冠冕堂皇,当黛玉、晴雯等说自己时,袭人刚好可以说黛玉等人挟私报复,加之袭人老实,黛玉、晴雯抓尖要强,舆论的风向就会偏离事实,反而将清白的黛玉和晴雯刮倒。

而别人看不出来袭人的见识和可怕,宝钗却可以,为什么,因为宝钗才是藏拙的老手,自她进荣国府时,就给人留下“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印象。

但私底下,宝钗每天天不亮就孤身一人到怡红院找宝玉,宝玉睡中觉,这宝钗竟然坐到宝玉床边绣花。

所以说,袭人能斗倒晴雯,宝钗挤走黛玉,不是什么运气,而是她们游走于上流贵族,早已知道此间的生存法则,以小博大,以弱胜强,那不是盖的。只是让读者义愤难平。

可以说袭人诠释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生活中遇到这样憨厚的人,其实也该多个心眼,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防的就是袭人这样的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209/461374.html

“红楼梦中袭人的心机有多深?为何晴雯斗不过他?” 的相关文章

隋文帝的《开皇律》是怎么确立封建制五刑的?

隋文帝的《开皇律》是怎么确立封建制五刑的?

隋文帝的《开皇律》是怎么确立封建制五刑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隋朝的刑罚制度在整个中国刑罚制度发展史上可谓简明宽平,具体表现在:1、与《新律》相比,删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罪一千余条。比《北齐律》的条数又减少近一半;2、死...

丁得孙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九位

丁得孙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九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丁得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丁得孙,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面颊及全身都有疤痕,人称中箭虎,原来是东昌府将领没羽箭张...

项充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四位

项充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四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项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项充,外号八臂哪吒,《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第六十四条好汉。早先是樊瑞、李衮的同伙,在徐州城外芒砀山占山为王...

吕方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四位

吕方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四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吕方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方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小温侯”。原本在对影山一带落草为寇,后来因为花...

南宋宰相张商英简介:《两宋名贤小集》辑有《友松阁遗稿》

南宋宰相张商英简介:《两宋名贤小集》辑有《友松阁遗稿》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商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商英,生于公元1043年,卒于公元1121年,北宋蜀州(四川崇庆)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从小...

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简介:所著《诸蕃志》具有重要作用

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简介:所著《诸蕃志》具有重要作用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

韩休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韩休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休(673年-74...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