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被杀的原因 李煜最美的十首词
李煜(别称:南唐后主、李后主,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01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不思帝王位
看到李煜,我就会想起纳兰性德,这一前一后的两位大词人,都让我深深的深爱过。
也许是他们都遇到了生命里更爱的那两个妻子,所以他们的词是那么的赤诚,读来总是能唤起心中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当他们分别时候,又分明体会到那份刻骨铭心的伤痛,曾激起无数人们的共鸣。
而他们的一世情缘总让后人谈论不休,人生若只如初见美好祝愿,对于李后主和大小周后也是最恰当不过的。
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 18岁的李煜娶娥皇为妻,是为大周后。周后生于公元936年,比后主大一岁。
在文史记载中,她是个美丽而有才气的女子,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帝王并不多,何以李煜对于周后的感情能矢志不移,以至死后要为其徇情呢?原因首先当是名花倾城,除此,周后琴棋书画的才气应该说更得后主的心,可谓知己之爱。
陆游《南唐书》载: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
元宗(后主父亲)赏其艺,赐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订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传,最为大曲,后主独得其谱,乃与后变易讹谬,颇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听。
她常弹奏后主的词调,极得后主赞美,弹奏时候,他们一边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眉目传情,一边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暗送秋波,所谓昔我新婚,燕尔情好。
婚后的李煜非常迷恋周后,他在词中写道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整日的在宫中与她歌舞相伴,饮酒写词,真神仙伴侣。
在多情之际,李煜甚至大胆写出和周后在深闺打情骂俏的话语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句更能体味出李煜那时对于周后是多么的迷恋啊。
快乐的日子总是匆匆流逝,红颜自古多薄命的谶语还是落在大周后的身上。
二十九岁那年,周后病了。史书记载: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痴。然而,不幸还是降临在周后身上。
李煜如同死去了父母般痛苦万分,就要投井殉情,终是整日被人看护,没有遂愿。又自制诔词数千言,其中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呜呼哀哉!夜寤皆感兮,何响不哀?穷求弗获兮,此心隳摧。之句更是让人感动后主对周后死后的痛彻心扉!
周后去世后,留给了词人无尽的哀叹和思念,请看下面这首《感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这首诗表达了后主对周后一往情深,情不能已,以至睹物思人,悲伤欲绝的心情。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是多么感人的诗句啊!后主自失去爱妻,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痛苦之中,想起当年旧烟月,怎能不让词人潸然泪眼低。
弗洛伊德说: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是一个诗人的世界,即使世界只剩下最后一个人,这个人必定还是诗人。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份诗意,都要等到她爱的人出现,激发他的创作灵感。大周后就是李煜生命中的那个她。她的离去无疑让他痛苦万分,直到小周后的出现,他的那份爱才得以延续。
在登上帝位之前的二十五年里,他是幸福的。
作为第六子的他原本就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帝王,他的理想是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做一个与世无争的王子。然而当他的哥哥们一个个离他远去的时候,他的命运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李煜的父亲中主李璟曾在烈祖李昪灵位前发誓过兄终弟及的誓言,即把皇位传给其弟景遂。但李璟的长子弘翼曾立下战功,于是就被李璟立为太子。但弘翼与李璟的性格却大不相同,弘翼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难免会让李璟不满意,李璟呢,便又想起兄终弟及的事情。
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给杀了。除此之外,对弟弟李煜也颇为防范,因为根据面相,李煜有帝王之相,而李煜呢,为了让哥哥知道自己并无野心,便钻到诗词歌赋里去了。
然而这一躲不要紧,哥哥是不怀疑了,可是自己就真的爱上诗词了,整日与大周后填词作曲,好不自在。但结果却出人意料,李弘冀最后还是没能当上皇帝。为什么呢,因为一门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后没几月也跟着去了。
李煜就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做起了南唐皇帝。但这对李煜并不算乐事!
02好个翰林学士,大兵压境,犹唱 *** 遗曲
公元960年,北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被部下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史称北宋。
第二年,李璟病逝。李煜25岁,二月,被立为太子,七月,继位于金陵。尊母钟氏为圣尊后,立娥皇为皇后。遣使如宋表陈袭位,以表明对于北宋的臣服。
登上帝位的李煜,并没有野心扩张地盘,他只想做个安稳的皇帝。
从他的《即位上宋太祖表》自出胶庠,心疏利禄。可以知道他却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史书说他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可是,在那混乱的五代十国,单凭宽仁,想留下一席之地也是十分艰难!更何况还是个从小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帝王那个似春红一般娇软的男人!
隔江相望的有虎视眈眈的宋朝赵匡胤,东有吴越兵,西有南汉,自己这点地盘正日趋缩小。
而此时的李煜却不能振奋图强,史书记载他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真不算一位称职的帝王。
李煜
山河日下,他却日日歌舞升平,与大周后通宵达旦的饮酒跳舞,面对日益强大的北宋,自我麻痹,借酒浇愁,却不做一点实事,是为高谈。
其实帝王主要人物不是自己做事,而是识人用人。只要挑几位能干的宰相大臣主持国事,国家也不会衰落如此快。可是李后主在用人上面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常是小人当道,导致国家日益衰落,亡国只是早晚的事情。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皇后娥皇卒,亲撰《昭慧周后诔》,写的至情至性、感人肺腑!后主对大周后情深的另一面则是对于政事的荒废。陈后主的亡国之路,李煜正亦步亦趋走来,大兵压境,犹唱 *** 遗曲,真令人哀叹后主治国的无能!
如果说大周后的走,能换来他对国事的关注的话,也许还有一些转机。
然而李后主却选择了一蹶不振,终日以泪洗面,还曾试图殉情!与赵匡胤比起来,却是过于儿女情长了。
亡国后,赵匡胤曾笑他是一个好个翰林学士。此时赵匡胤正大举进攻后蜀,如果李煜果断的连蜀拒宋,那么后蜀也不会两个月就亡了,可以效仿孙刘抗曹的历史,可惜,孟昶不是刘备,李煜也不是孙权,一味地卑膝退让,让三分天下的想法彻底落空。
从此处处被动,只是期待宋军来得晚些罢了。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初七,孟昶见大势已去,举城降,后蜀亡。
这个时候的李煜处境已经非常明显了,长江的屏障已然被撕开,不但四川为北宋所占,连湖南湖北也已经为北宋的土地了。李煜应该很容易看到下一个目标就该轮到自己了。可是他依然相信北宋不会打他,因为他是那么的温顺听话。
在为周后守孝的三年里面,他认识了小周后,并从之一眼就爱上了这个极似她姐姐的女子。她身上有姐姐的多情和才气,并多了几分娇羞与美丽,简直就是姐姐的再生!这个女子的出现,填补了他一颗温柔脆弱的心灵。
北宋的军队大兵压境的困境让他一筹莫展,而从她的琴声里,总能得到些许的安慰!他就在温柔乡里自我陶醉着,忘记了赵匡胤正在东征西讨,疆场厮杀!
沉默啊,不在沉默里爆发,就在沉默里死亡!
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 ,李煜32岁,十一月,娶小周后并立为皇后。
此时,赵匡胤正在攻打北汉。开宝元年、开宝二年,宋军连续两次攻打北汉,均因辽军来援,屯兵太原城,久攻不克而还。
何以北宋如此放心大举进攻北汉呢?南唐李煜无疑是赵匡胤最放心的人。他算准李煜是不会从背后进攻北宋的,但他没有猜到李煜此时正在和小周后热恋呢。
小周后,那个绝代佳人,一路伴随着李煜,直至最后一刻,一起共度了十载。他们的恋情不得不从李煜的一首词《菩萨蛮》说起: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词道出小周后和李煜的初次见面,那声柔柔的姐夫,直唤进李煜内心深处最柔软处,他知道这个女子已然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他们约在画堂南畔相见,那时候姐姐去世不久,李煜还在三年服丧期间,小周后担心被人听见,于是提着金缕鞋,衩袜步香阶,悄悄来到李煜的身旁。
李煜看到了倾国倾城的小周后更是情不自禁的把她拥入怀里,两颗相爱的心儿,就此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也不能把他们分开。赵匡胤爱江山,李煜爱美人,也许好事从来就不可兼得吧!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北宋军久攻北汉不下,赵匡胤采纳赵普建议,决定先平南后取北。
平南主要目标只剩下两个:一个南唐、一个南汉。南唐一直都是北宋更好的战略伙伴,李煜一直对于赵匡胤的俯首称臣的姿态,终于为其争取到暂时的宁静。虽然打南唐水到渠成,但是赵匡胤还是决定抛开南唐,远道取南汉广州。
后蜀平定后,潘美等宋将就曾攻取了南汉的郴州,形成了良好的进攻态势。而攻打南唐则没有这么容易,毕竟那可是天下的粮仓,富裕程度让天下人羡慕,军事力量也不可小觑,打南唐势必会削弱自己的实力,这是赵匡胤的考虑。
可是李煜认为这是他的妥协忍让带来的成果。正当他暗自庆幸之际,按兵不动之时,南汉的命运已经处境已经非常危险了。这一年,潘美等接到宋太祖灭亡南汉的指示后,很快就攻陷了贺州,随之连克昭、杜、连、韶4州,大败南汉军10余万于莲花峰下。
公元971年2月,宋军攻克广州,南汉灭亡。
南汉灭亡之后,南方还有最后3个割据政权南唐、吴越、漳泉。下个目标不说,也知道是谁了。因为吴越、漳泉势力早就上表称臣,接受宋朝的官职。
只剩下一个被北宋四面包围的南唐。此时李煜才意识到周围国家的相继灭亡对他意味着什么。如果让他学吴越拱手相让国家,他又不甘心,这种抗战不彻底、投降又不彻底的主见,注定这位帝王以后的日子是痛苦的。
因为他不傻,也不聪明。这样看来,阿斗也许是幸福的,可是要李煜傻到那个样子,他就不是能填这么多好词的李煜了。他想到了一个自以为两全其美的想法:即主动要求取消国号,放弃皇帝的称号,改称江南国主。以此表现他的彻底臣服。
可是赵匡胤要的不是他的臣服,而是他的江山。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可是单纯的李煜又怎能明白这点呢?只是打南唐没有那么容易,必须要有一个准备,这个准备时间是三年。而李煜又以为是他的一味退让所得的结果,继续他歌舞升平的太平日子去了。
在这些日子里,李煜在做什么呢?
他在填词,因为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个词人啊!
这期间,除了小周后的陪伴,他还得了一位红颜知己窅娘。
窅娘,一个为了李煜而缠足成为三寸金莲的女子
她只是为了能够为李煜跳舞,她只是为了能够为李煜步步生莲
这步步生莲,又是步步生泪啊!肉体上的疼痛,她能够忍,因为她知道李煜更爱看她跳舞
又一个为后主痴心的女子
她无悔,只为他的泪
她舞蹈,只为他而舞,一生都只为那个如玉般的男子舞
李煜的忧愁也在她的舞姿下渐渐淡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赵匡胤见攻打南唐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找个借口让李煜来都城开封见个面。李煜哪敢去,就托病没去。宋太祖就以此为由,说南唐不肯臣服,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面对赵匡胤统一天下的雄心和实力,李煜纵然卑微以事,也知大势已去,南唐的灭亡是早晚的。对于自己的命运,李煜不是不清楚。
他曾信誓旦旦的说:他日王师见讨,孤当躬擐戎服,亲督士卒,背城一战,以存社稷;如其不获,乃聚室自焚,终不做他国之鬼。
可是,赵匡胤却对李煜的豪言壮语表示不信,他说:此措大儿语耳,徒有其口,必无其志,渠能如是,孙皓、叔宝不为降卤矣。
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太祖令曹彬为统帅、潘美为都监,率水、步、骑兵在采石一线强行渡江,进围金陵;同时令吴越国主钱俶统率吴越军5万,由宋将丁德裕监军,从东面攻取长州,然后会师金陵;令王明为西路军,向武昌方向进击,牵制屯驻在江西的南唐军队,使其无法东下援救金陵。
开宝七年(公元975年)十一月中旬,宋军依照樊若水的图示在采石用预先造好的战舰架设浮桥获得功,其主力部队通过浮桥,顺利跨过了长江天险,大败南唐水陆兵10余万于秦淮,直逼金陵城下。与此同时,钱俶率兵攻克了长州、江阴、润州,形成了对金陵的外线包围,金陵成了一座孤城。
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半,在李煜仍不投降的情况下,宋军发起总攻。十二月初,曹彬攻克金陵时说:独木板尚不能进,畏死甚也。既许其生赴中国,焉能取死?
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5年)金陵城破,李煜果然如赵匡胤所言,没有殉国,而是肉袒而降,如东吴的孙皓一样做了亡国之君,南唐灭亡。
03国破家亡,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正月,李煜穿着白衣纱帽,被宋军押解北上,行至渡口,回望故都,不禁泪如泉涌,当即写下《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李煜
从此,李煜作为一代词帝,才真正成长起来。他的大都传世佳作也都是亡国之后所作的。
古人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他的词风由先前的花间艳词至此一转,变得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其最终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提供了现实条件。
入宋后,赵匡胤封其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十一月,又进封陇西公。其实赵匡胤是一位胸怀宽广的帝王,他的杯酒释兵权,以及勒石三戒都体现了这一点。因而对于李煜还是不错的。
但是就在平定整个江南这一年,赵匡胤却在烛影斧声中猝然离世了。大都学者认为是其弟弟赵光义所为。包括赵光义的子孙也都一直这么认为的,直到南宋赵构无嗣,找到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并且把皇位传给了他,这件千古迷案仿佛才真相大白。
然而当上皇帝的赵光义却是一个小肚鸡肠的大色鬼。他先是对于哥哥的妃子花蕊夫人动心,挨着哥哥的面子,只能私下调戏,然而终被花蕊夫人拒绝,心怀恨之,没过多久就借狩猎时候,射死了花蕊夫人。从这件事情,可以大体了解赵光义的为人。
赵光义对于小周后的美丽已经垂涎许久,但在赵匡胤的眼下还不敢乱来,现在他是皇帝了,一切的不幸自然都会降临在小周后身上。
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
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
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
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小周后的眼泪并不能换来李煜的任何帮助,因为此时的李煜的痛苦比起小周后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是一血性男子,当不能受此大辱,纵是一死也不要受赵光义的侮辱。然而李煜是懦弱的,他没有选择控诉或大骂,而是将他无尽的泪水都化作了他心爱的词。
他的《相见欢》便能代表词人此刻的心情: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种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日子对于曾经的帝王是如此的残忍。一个帝王连自己心爱的人都不能保全,真不知词人心中的恨有多少。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是多么的忿忿不平又多么的无奈。
这些词传到赵光义那里,更是火冒三丈。
一个亡国帝王,整天哭哭啼啼,写些怀念故国的词句真是不知黄恩浩荡。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李煜四十二岁生日,小周后为其歌舞助兴索要新词,李煜忽然悲从中来,填出了一首绝世佳作,那就是现在还一直被人所吟唱的《虞美人》。
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一直感动着无数代的人。这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就足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正在此时,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人王至《默记》,李煜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激怒赵光义,被其命令用赐牵机药所毒毙。而这首《虞美人》也成为李煜的绝命词。
有人说牵机药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起,状极痛苦。可见,赵光义对于李煜是非常嫉恨的。
死后,赵光义为了显示自己宽大的一面,追封李煜为吴王,葬洛阳北邙山。而和他携手走过十年的小周后,也因为唯一心爱的人的离去悲痛欲绝,不久也徇情而死。
死后,他们被葬在了一起,这多少给人点安慰!毕竟,李煜不会那么孤独的客死异乡了,小周后又可以为他弹唱他的词曲了。
李煜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一代词中帝子就这样带着无尽的愁恨离开了这个他曾经深爱的人间!
长江的水依旧东流,仿佛还看到词人曾经渡江时候落下的泪水,一滴一滴融入滚滚的长江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