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通过孙子兵法分析,刘备被曹军打败的原因是什么?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10-09)200

说到刘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我们都知道《孙子兵法》是一本被誉为“兵学盛典”的书,是春秋时期吴国将军孙武所书写的。这本书距离现在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且这本书出来的时候,几乎每个朝代都对这本书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褚兵书,无出孙武”,从中就能体现出这本书的魅力所在。所谓兵法,就是谋略,这些谋略不是那些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当你了解了这本书之后,你就会发现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再碰上什么时候的事情,这些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因为事情是人做出来,那就有人去解决这个事情,只不过可能有些事情需要时间,并不是很快的就能解决,但只要你利用的得当到位,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会达到的。

在孙子兵法当中,主要讲的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一个军事用法。在九变篇中就有写到一段话:“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

通过孙子兵法分析,刘备被曹军打败的原因是什么?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所谓用兵的原则就是 :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的准备,严阵以待。也不要抱着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要依靠我方坚不可摧的防御,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战胜。所以,将领有五个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临阵畏缩;可能被俘;性格暴躁易怒;可能受到敌方侮辱而失去理智;过分的洁身自好,可能会因受到敌方侮辱而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来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这五点都是将领容易犯的错,在战争中这五点是用兵的灾难,会导致军队覆灭,将领牺牲,因此一定要认识到这五点危害的严重性。

在这一段中孙子就说明了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统兵的将领个人的综合素质情况,在占中中一定据实而为,一定要保证在自己有充分把握的时候再出击,不要有侥幸的心理,也要保持不可任性而为。另外,作为一个将领要有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那怎么才能看出这个将领的综合素质情况就要看“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五中情况来决定。如果能避免这五种情况的话,那么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镇定自若。

通过孙子兵法分析,刘备被曹军打败的原因是什么?

在官渡之战当时,刘备就趁着曹操和袁绍交战之时,袭击许都,但结果却失败了。就投靠了荆州的刘表,刘表就把刘备安置在了新野县内。刘备到达新野后,革新政治,十分的爱戴民众。当曹操灭了袁绍之后就开始率兵攻打刘备了,且当时的刘备不听取诸葛亮的劝说,于是在火烧新野之后,便把那些百姓迁到樊城。而曹军迅速地逼近樊城。诸葛亮这时就说了:“可以速弃樊城,夺取襄阳暂歇”刘备说:“百姓相随许久,怎么人心丢弃他们。”之后刘备就带着这些百姓向着襄阳去了。没想到的是刘琮降于曹操,刘备又改道前往江陵。但是自己想行进路程却十分的慢,一天只能走十里,这是自己手底下的众多将领都劝刘备先暂弃百姓,可刘备坚决不从。

于是在当天晚上就被曹军追上了,自己的军队被打的没有多少,逃出来一些残兵败柳,刘备自己也是被赶来的张飞救了出来。后来刘备就带领着这些人逃到汉津,而此时曹军的人还在追赶刘备,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关羽就带着援军即使赶来才得以保证安全。后来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刘备得到了刘琦的援助,这才算平安了下来。

通过孙子兵法分析,刘备被曹军打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这场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因为太爱惜自己的民众了,不舍得丢弃跟随自己的百姓,就导致自己落败。而这也正落入了《孙子兵法》所谓的“五危”的境地。爱民如子,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虽然这个举动很令人钦佩。但是战争有战争的残酷性和规律。战争中要求军队的统帅要有冷静的头脑,能够从战争的实际出发,采取符合行动的作战 *** ,否则的话只能导致战争的失败。 所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时候必须要舍去一些东西,才能保证自己的一个利益或者安全。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不是没有道理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10/467006.html

“通过孙子兵法分析,刘备被曹军打败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柳浑:唐朝时期宰相、诗人,是一位刚直宰相

柳浑:唐朝时期宰相、诗人,是一位刚直宰相

柳浑(714年-789年3月6日),原名柳载,字夷旷,一字惟深,唐朝宰相、诗人,南梁左仆射柳惔六世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柳浑出身河东柳氏东眷房 ,他早孤,却力学不辍。天宝元年(742年)进士及第,历任单父县尉、衢州司马、监察御史、江南西路都团练判官等职。后为...

房融:唐朝时期宰相,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

房融:唐朝时期宰相,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

房融(?~705年),字号不详,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宰相房琯父亲。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博识多闻,进士及第。武周时期,亲附宠臣张易之兄弟,累迁正谏大夫、同平章事。神龙初年,追究坐罪流放岭南钦州,病死于高州。平生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

《季汉辅臣赞》是由谁创作的?其内容是什么?

《季汉辅臣赞》是由谁创作的?其内容是什么?

杨戏,字文然,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季汉辅臣赞》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杨戏于延熙四年(241)所著的一篇文章,其内容为对蜀汉历代君臣的赞美及评价之辞,被陈寿收录在《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季汉辅臣赞》共有32条评语,对蜀国54位君臣进行...

施恩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

施恩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

施恩是小说《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金眼彪”,在小说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中首次出现,出场时是一个小管营,后来于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中跟随二龙山头领上梁山,司职步军将校,巡逻营步军头领。施恩跟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在打常熟时落水而死,死后追封:义节郎...

王晙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位列宋《十七史百将传》中

王晙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位列宋《十七史百将传》中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晙(653年-73...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简介:著有地理学名著《舆地纪胜》

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简介:著有地理学名著《舆地纪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吏部郎中王称简介:父子两代人编撰《东都事略》

南宋吏部郎中王称简介:父子两代人编撰《东都事略》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