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三国之一谋士是谁?郭嘉是如何炼成的?

历史文化2年前 (2022-10-13)320

古时的谋士: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若论三国之一谋士,当属郭嘉为最。来分五个方面说说。

三国第一谋士是谁?郭嘉是如何炼成的?

一:选择英主

一个有本事的人,总是在洞察时局,选定可以成就大事的人辅佐。郭嘉少怀大志,二十岁时就感到天下就要动乱,于是隐居下来。这一点和诸葛亮相似。当时袁绍四世三公,雄踞北方,很有地位。郭嘉的好多同乡,比如郭图陈群等人都在袁绍手下效力,又加上荀彧的几个兄弟也在袁绍那里,袁绍人才济济。

袁绍多次派人请郭嘉,可郭嘉看出袁绍虽然势力很大,但是虚有其表,优柔寡断,于是决然离开,当时好多人都不理解,更加让人不解的是郭嘉居然投奔了曹操。曹操的名声远远逊色于袁绍,而且出身也不好。可在曹操这里,郭嘉和荀彧荀攸程昱等人相见恨晚,对曹操格外佩服,于是竭尽全力辅佐。

当曹操和袁绍决战的时候,好多人都持怀疑态度,是郭嘉积极地给曹操吃了定心丸,那就是说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并献计乘袁绍攻击公孙瓒之时一举攻克吕布。这能使曹军扩大实力,又可以避免以后袁曹决战时,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对曹操的才能抱负更是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他离开曹操营帐后,大喜过望的说;真吾主也。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事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三国第一谋士是谁?郭嘉是如何炼成的?

二:计破呂、刘

吕布是三国骁将,刘备是三国枭雄,这两个人都是一时豪杰,郭嘉出计胜之,可谓技高一筹。建安三年九月,曹操便采纳郭嘉之谋出兵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大军围困下邳。而吕布却坚守下邳不出。曹操久攻不下,便思退军。郭嘉劝说曹操继续攻城,分析道;吕布虽勇而无谋,现在其三战皆败,锐气已衰,三军将为首,将衰则军衰。陈宫有谋却反应迟钝。现在正应该乘吕布锐气未复,陈宫计谋未定之时,进军急攻,必能彻底打垮吕布。曹操依计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沂、泗之水灌淹下邳,同年十二月果然就攻克下邳,擒杀吕布,陈宫。

建安四年,曹操派刘备去攻击进犯的袁术。郭嘉一听说就大吃一惊阻止道:决不能让刘备率军而出,出则必反。曹操后悔不已。刘备果然马上就杀了徐州刺史车胄,聚沛反曹。曹军两面受敌。曹操想迅速挥兵灭刘而向袁。众将却无一不怕袁绍乘机从背后攻来。曹操沉咛不决,又是郭嘉指出袁绍优柔寡断,必然不会听从刘备的摆布。曹操于是下令攻击,从而一举破之。并擒其大将关羽,夺了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子。事情果如郭嘉所料。

三国第一谋士是谁?郭嘉是如何炼成的?

三,算死孙策

孙策号称江东小霸王,英勇善战,当时占据江东,早有席卷天下之意。官渡之战后,在袁营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敌竹简。在此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是也非也,巧合也,但郭嘉之一谋士的名号绝对非浪得虚名。

三国第一谋士是谁?郭嘉是如何炼成的?

四:离间二袁

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袁绍几个儿子彼此不和睦,曹操攻其二子,连战连捷。将领无不主张趁势彻底扫荡二袁。而郭嘉却力排众议,独建奇策。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见的矛盾,如果攻之则力合,缓之则必哄。建议曹操回军装做南向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二袁为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曹操乘机回军北攻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最后远逃乌桓。众人都主张班师回朝,害怕刘备偷袭,只有郭嘉献计远征,而此时郭嘉已染重病。郭嘉独具慧眼,精辟的分析了平乌恒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

郭嘉首先说出了征乌恒对巩固曹军刚攻占的黄河以北地区具有重大的意义。更说出了刘表,刘备之间的矛盾,指出刘表必不回让刘备偷袭许昌。曹操从其言而迅速率军出征。郭嘉又进言兵贵神速,加以轻装前进,以奇攻之。果然曹军逼近到离乌恒君长所居柳城一百多里处,才被发现,结果张辽突阵,一战斩乌恒君长。袁尚又逃奔入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献其首级而降。郭嘉此计一统华北,功高至伟。

三国第一谋士是谁?郭嘉是如何炼成的?

五:君臣和睦

曹操几乎每次出征,郭嘉都是随从参谋军机,行军时以曹操是并肩而行,议事时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著名的削发代首,也是郭嘉的奇谋。每逢军国大事议论纷纷时,郭嘉的计策总是正确的,并且他的策略从无失算,真正达到了算无遗策。但郭嘉不拘小节,经常受到大臣的弹劾,只是曹操仍很信任。也只有曹操这样的超世之杰能够重用郭嘉。

曹操甚至打算自己身死之后,能把郭嘉当做可以托付的人。当郭嘉因为病重卧床时,曹操不断派人探视,问疾者交错。当郭嘉病逝时,曹操亲至灵堂,悲痛万分。更有诗一般的精练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无限哀伤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后更表奏朝廷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三国第一谋士是谁?郭嘉是如何炼成的?

可见,三国谋士郭嘉为最,此人洞察时局,多谋善断,郭嘉是曹操最喜爱也是最得力的谋士,其深具通晓事理,足智多谋的资质。用曹操的话说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又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10/467627.html

“三国之一谋士是谁?郭嘉是如何炼成的?” 的相关文章

古代太监身上味道那么重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古代太监身上味道那么重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还不知道:古代的太监远隔3米,就能闻到一股味道,那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太监的存在,就好像是古代女子的裹小脚,都是极其变态的。好端端的人,为了防止他们犯下错误,或者为了让她们迎合男人们那种畸形的审美,因此就把那些正常的男人和女人都变得奇形怪...

历史上真实的姚广孝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作为

历史上真实的姚广孝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作为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历史上,姚广孝其实是一个非常变态的存在,有黑衣宰相之称,也是靖难之役的策划者。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 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

古代侍卫如果和妃子产生感觉 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

古代侍卫如果和妃子产生感觉 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

还不了解:清代侍卫和妃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侍卫和妃子日久生情怎么办?清代皇帝的办法绝了,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危,在清代也诞生了侍卫这个职业。侍卫不是太监,他们在朝中权力非常大,是为不但保护皇帝的安危,而且还保护着皇帝的后宫。皇帝的后宫是不允许男人进入的,在任何一个...

杨玉环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长得到底有多漂亮

杨玉环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长得到底有多漂亮

还不了解:美女杨玉环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玉环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那么她究竟有多美?杨玉环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她究竟有多美呢?唐代包括后世很多诗人都曾赋诗赞美杨玉环。“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脱靴奴使高力士,辞官妾视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

历史上司马懿红装促战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吗?

历史上司马懿红装促战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吗?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历史上司马懿红装促战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吗?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诸葛亮发起第五次北伐的时候,派兵在魏军营前叫阵,司马懿坚守不战。情急之中,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裳以示侮辱。魏军都很气愤,司马懿说皇帝下令出兵就出兵,皇帝了解用意,自然坚守不出,...

唐叔虞: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三晋文化的创始人

唐叔虞: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三晋文化的创始人

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 ,母王后邑姜,周朝诸侯国晋国始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周成王幼冲即位后,皇父周公旦摄政,带兵灭亡唐国后,把唐地封给叔虞。启以夏政,强以戎索,政绩斐然可...

张居正和李太后之间是什么关系 民间传位是真的吗

张居正和李太后之间是什么关系 民间传位是真的吗

还不了解:张居正和李太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50岁的张居正和李太后有什么关系?导语: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在民间被称为李彩凤。她出生于公元1546年,而张居正出生于公元1525年。也就是说张居正比李太后大了21岁。公元1572年,10岁的万历皇帝登基,这个...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到了明代,国民平均寿命相比元朝从39岁提升到43岁,放到贵族群体中,这个平均值只会更高,但朱家皇族却一直低于平均线,从朱标到朱瞻基,一直有一种诅咒般的诡异,朱标是37岁去世的,而朱瞻基,跟他“伯祖”(朱标)一样,也是3...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