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为何要设计掉包计?简直毫无意义
大家好,说起王熙凤掉包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因贾宝玉的玉丢失,神智渐渐变得不清,因此,在贾府之中,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一致同意了,凤姐提议的用“掉包计”来促成薛宝钗、贾宝玉的婚姻。
但显然,一向聪明的王熙凤。在使用掉包计这一点上,显得并不高明。
为何这样说呢?下面,小白想简单的分析一下。
之一:何谓掉包计?
宝玉丢玉神智渐渐不清后,贾母、王夫人等,都希望通过宝玉同宝钗的婚姻来为他冲喜;但因为,此时的林黛玉病情越来越严重。王夫人等,担心贾宝玉的婚姻会导致林黛玉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她们将此事,一致隐瞒了林黛玉。
同时,王熙凤等素知贾宝玉对林黛玉的一往情深,深知若是让他知道,娶的是宝钗而非林妹妹,只怕他的病情反而会加重。
因此,王熙凤想出了这样一个掉包计,欺骗宝玉他即将娶的是林妹妹,在宝玉、宝钗成婚当天,安排雪雁相伴宝钗入洞房(原本想要紫鹃去,奈何此时的林黛玉眼看不行了,因此作罢)。
果然,贾宝玉在得知即将要娶的是林妹妹后,精神状态好多了,非常高兴,这便是王熙凤所想的“掉包计”。
第二:毫无意义的掉包计。
对于“掉包计”的作用,或许,不用小白明言,大家也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
为何?因为我们从宝玉的整个成婚大礼中,完全看不出掉包计的作用在哪里?
试想,贾宝玉确实因为得知要娶的是林黛玉而高兴;但,贾母、王夫人等,就想不到,当宝玉掀开宝钗的盖头来后,自然会看出这是一场骗局吗?
若按当初紫鹃情试宝玉时,他生不如死的态度来看,只怕,凤姐的“掉包计”,被贾宝玉看穿后,便是他的死期了。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掉包计真的不高明,似乎它完全就是掩耳盗铃,谁也欺骗不了,然不仅王夫人,连贾母都认可了,真让人觉得她们的智商怎么一下子下降了如此之多。
想来,这样毫无意义的计策,根本就不是八十回前,那个王熙凤能够想的出的。
第三:高鹗续写时,为何要设计“掉包计”?
熟悉《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这部小说,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前后的风格差异很大,也是因此,许多人并不认可后四十回的内容。
但有一点,我们从后四十回大的框架来看,它是符合前八十回的走向的。比如,元春、王子腾这些四大家族首脑人物的相继去世。
从这样合理的框架来看,小白认为,高鹗在续写时,应该见过曹公的部分有关后四十回的资料;只是因为这一部的内容太少,而导致了他不得不凭着自己的文笔来续写。
但显然,此时,高鹗同今天许多续写后四十回的朋友一样,都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金玉良缘”是如何实现的?
毕竟,“金玉良缘”的结果,曹公在前五回中已经有了预示;所以,无论谁续书,都必定会按照这个结果。
对于贾宝玉同薛宝钗的结合,在多数人看来,应该是在林黛玉去世之后,如此的安排,才显得合情合理;毕竟,若黛玉不死,宝玉是绝对不会答应娶薛宝钗的;甚至可以进一步推测,贾宝玉同薛宝钗结合时,贾母或许也去世了,毕竟,在前八十回中,她一直不看好薛宝钗。
当然,这只是作为当今读者的一点猜想,但高鹗的思维,必定同我们不同的。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文人,高鹗的思想必定深受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礼仪的影响;对于这一点,我们从他对宝黛二人后期的处理就能看出。
他应该借用的是贾母《掰谎记》那一段情节。
贾府除夕夜,宁荣两府相聚一起,林黛玉在集聚贾府主子的情况下,违背男女之礼,公然拒绝宝玉敬酒,还将自己杯中的酒当众喂给了宝玉。
随后,贾母便借用女先儿说书的事,掰了一回谎,大骂才子佳人这样的俗套,大骂那些不知礼的 *** 、公子:
这 *** 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
当然,对于贾母掰谎记,许多人并不认可这是在指责黛玉;如此的歧义各有道理,但若联系当时的环境,在小白看来,作为黛玉的外祖母,更像是委婉的在提醒林妹妹。
所以说,在高鹗续书中,贾母对宝黛二人的婚姻态度,才会有如此大的转变;王熙凤的摇摆不定的态度,才会导致了她对“金玉良缘”,从反对变成了坚定的支持者。
虽然,王熙凤的“掉包计”,并不十分高明,但,高鹗再次将傻大姐这个角色排上用场,导致林黛玉得知宝玉、宝钗二人成婚之事,确实很有新意,符合曹公在“绣春囊”事件中所采用的出其不意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