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魏延扑灭七星灯时,诸葛亮为什么阻止姜维的杀意?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10-18)150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进行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为了能够增大胜算,他派费祎出使东吴,联络孙权,邀请东吴一起出兵北伐,打算让魏国东西两面受敌。然而吴军三路大军全部无功而返。这个消息传入了祁山前线蜀军军营,竟然成为了压垮诸葛亮的最后一根稻草。

诸葛亮自知命不久矣,但是他实在不忍心自己还没完成兴汉大业就撒手人寰,辜负了刘备的临终嘱托。于是,诸葛亮选择了攘星之法,试图为自己续命。(如果七天之后七星灯仍不灭,那么续命就算成功。)到了第六天晚上,灯光依旧。

魏延扑灭七星灯时,诸葛亮为什么阻止姜维的杀意?

眼看胜利就在眼前了。不料此时魏军袭营,魏延急忙跑来通报军情。结果因为走得匆忙,魏延的一阵脚风居然扑灭了七星灯。(也就是最后时刻翻车了。)诸葛亮见续命失败,叹息不已。一旁的姜维见状,勃然大怒,当场拔剑,就要杀了魏延,却被诸葛亮及时拦下。魏延得以免于一死。

根据《三国演义》的剧情,从魏延在长沙斩杀韩玄、献城归顺刘备一开始,诸葛亮就知道魏延日久必反,并且不止一次提到过。(总共四次。)既然如此,魏延扑灭七星灯的时候,诸葛亮又为什么不让姜维此时顺势就杀了魏延,而是要多此一举、另外安排计策,等到魏延真的造反以后,再让马岱斩杀魏延呢?

一、天命注定续命不可能成功

在设七星灯求续命之前,诸葛亮夜观天象,就知道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亡,诸葛亮其实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关于点灯,诸葛亮报的是一种试一试的心态。因此,对于续命失败,他虽然难过,但依旧是可以接受这个现实。

魏延扑灭七星灯时,诸葛亮为什么阻止姜维的杀意?

既然七星灯灭了,诸葛亮也就明白了自己不可能逆天改命,表现得很冷静。他对愤怒之中的姜维说灯灭是天命,并不是魏延的过错。这也是他当时的心里所想。他认为自己的死亡是上天的安排,续命失败也只不过是上苍假借魏延之手在其无意之中实现的。诸葛亮坦然地选择了接受天意,所以怪不得魏延。换句话说,这是天灾,不是人祸。

二、魏延并没有罪

诸葛亮向来推行“依法治蜀”。既然要杀魏延,那么请问魏延究竟犯了什么罪?魏延本意不是来扑灭七星灯的,他只是因为魏军来犯而来报告诸葛亮。

作为蜀军大将,向军中主帅及时通报敌军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也是理所应当的。身为将军,要是不这么做,反倒不对头了。魏延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他的本职工作,无可挑剔。按照诸葛亮的性格,他绝对不可能因此去治魏延的罪。试想一下,如果诸葛亮为此真的杀了魏延,这算是个什么罪名?蜀中的官兵百姓又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三、让姜维杀魏延的后果

当场杀了魏延,说起来非常轻松,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未必会有这么简单,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当时,蜀汉五虎上将早已经全部亡故,魏延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蜀汉之一大将。如果姜维成功杀了魏延,那么这么大的事情,绝对会走漏风声。对面的魏军就不可能不会发现。

魏延扑灭七星灯时,诸葛亮为什么阻止姜维的杀意?

以司马懿的狡猾,一旦听闻蜀汉之一大将竟然被杀了,他只要一分析,就极有可能发现有这么一个大的战机。而诸葛亮知道自己死期将至以后,做出的决策就是一定要把蜀军安然无恙地撤回汉中。但是,如果因为杀了魏延而导致魏军发觉而大举进攻,诸葛亮的撤军构想无疑就会化为乌有。

况且,魏延既然有反心,也不太可能会坐以待毙,任由姜维宰割。一旦魏延反杀成功,那么魏延此刻就会立即造反。既然现在就要造反,那么魏延肯定会去投降司马懿。如此,结果和上面也会十分类似。司马懿一定会乘机进攻。总之,不管姜维的实力能不能杀魏延,为了让蜀军安然撤回国内、保障蜀汉江山稳定的稳定,诸葛亮也不会让姜维在此时就杀了魏延。

四、罗贯中的构想

罗贯中老先生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如果他安排姜维此刻杀了魏延,是可以省掉后面许多麻烦,但也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情节过于单调。

而按照罗贯中老先生的描写,剧情一下子就丰富了很多:魏延造反,来势汹汹,姜维杨仪等人十分紧张。然而这一切都早在孔明先生的意料之中,魏延的一举一动乃至最后的死亡都已经被诸葛亮安排好了。孔明先生足智多谋,连自己身后的事情都预料到了。这怎么能不让读者们拍案叫绝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10/468499.html

“魏延扑灭七星灯时,诸葛亮为什么阻止姜维的杀意?”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就是整理这一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诰简介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明初洪武十八年(公元一三八五年)十一月,发布《大诰》,也就是整理这一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

历史上曹植的《七步诗》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出来的?

历史上曹植的《七步诗》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出来的?

曹植,三国时魏国诗人,文学家。沛国谯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世界上总是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才华横溢,并不因外界压迫而屈服,反而在逆境之中表现更为突出,比如曹植便是这样的一个人。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因为他太过于聪明,深得曹操的喜欢,因此便成为了哥哥...

宋江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一位

宋江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一位

宋江(1073年—1124年),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主人公。宋江样貌堂堂,但身材矮小,面目漆黑,不外与人。原为山东省郓(yùn)城县押司,因私诛杀妾室阎婆惜,畏罪潜逃。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同入梁山为盗。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

张禹:西汉丞相之一,至今通用的《论语》便是《张侯论》

张禹:西汉丞相之一,至今通用的《论语》便是《张侯论》

张禹,字子文,西汉时期官员,官至丞相,封安昌侯。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施仇学《易经》,从王阳和庸生习《论语》,起家本郡文学。甘露年间,诸儒荐为博士。初元年间,授太子《论语》,升任光禄大夫。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安昌侯。建平二年(前5年),去世,谥号...

南宋吏部郎中王称简介:父子两代人编撰《东都事略》

南宋吏部郎中王称简介:父子两代人编撰《东都事略》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水浒传中以虎为绰号却没什么实力的好汉都是谁?

水浒传中以虎为绰号却没什么实力的好汉都是谁?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清楚,水浒好汉们几乎人人有绰号。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因为众多有特色的英雄以及有趣的故事而闻名天下。当然,梁山中有很多能力突出的人,比如神机妙算的吴用以及打虎武松等好汉,但是相对应的,在梁山之中,其实还...

贺知章为什么被称为唐代诗人中的狂人?他有哪些事迹?

贺知章为什么被称为唐代诗人中的狂人?他有哪些事迹?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唐代官员、诗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他的一生顺分顺水,高官长寿,文学水平也丝毫不差。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贺知章的故事吧。唐代,一个文化鼎盛的时代,那个时代,诗歌是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一时涌现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诗人,诞生了约5万首诗歌。因此...

《清平调·其三》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译文及注释译文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