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为何会被称为《红楼梦》里的恶日?原因是什么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七夕节为何会被称为《红楼梦》里的恶日?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红楼梦》里有两大恶日,一个是费了八个回目笔墨的端午节,还有一个就是七夕。
这两个节日是《红楼梦》里的异端,是名副其实的恶日,从二十八回一直到三十五的端午节,大大小小发生了几十件事情,无一不是悲剧。从元春赐下节礼开始,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的斗法进入了胶着状态,矛盾几乎已经摆上桌面。在这场斗争中,从清虚观打醮的明争暗斗,到金钏之死,再到袭人被踢,晴雯撕扇、龄官画蔷、宝玉挨打、袭人告密、晴雯送帕,每一件事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映射,无一不是伏谶着《红楼梦》四大家族最后的倾覆和人物个人的悲剧结局。
端午之“恶”被作者描写到淋漓尽致,另一个恶日七夕完全没有存在感,整部《红楼梦》没有过过和具体描述过这个日子,七夕这个节日古人是很重视的,尤其是闺中少女,《红楼梦》作为一部为闺中少女做传的作品,不写七夕之日,是不大合正常逻辑的。曹雪芹有办法,他不让大观园众少女过七夕节乞巧,却大大地写了一回花朝节,祭花神退位。这里面细想颇有讲究,花朝节的重头戏是黛玉葬花,填《葬花词》,是对落花的怜惜,对花期短暂的谓叹,是悲叹花落水流红,是林黛玉的一场个人青春和生命早谢的祭奠,也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所有大观园少女的集体悲歌。花朝节歌颂青春、褒扬青春、咏青春之不朽!
七夕不同,七夕的主题是爱情,准确地说,是少女在祈祷美好的爱情和婚姻。《红楼梦》是一部褒扬少女而贬低男性的作品,《红楼梦》里那么多的男性,几乎没有一人真正担当起责任,也几乎没有一人能让自己的女人幸福的。可能这就是曹雪芹不写过七夕和把七夕作为一个恶日定位的原因吧。
没有七夕的描写,但七夕的元素还是很多的,细数下来,也几乎无一例外地负面评价。最典型的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巧姐生在七月初七,正是七夕这一天,对女儿的生日,王熙凤是这样评价的:“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有年纪经的多,说道:
“这个正好,就叫她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凤姐听了满心欢喜,赠了刘姥姥半炕的东西,刘姥姥有理有据的一个“巧哥儿”,化解了王熙凤的心病,而且巧姐的结局也印证了这个判断,也足可见巧姐生于七夕在《红楼梦》的大环境里是多么的不吉利。
还有一个典型事例发生在元妃省亲的十七十八回。在看戏的环节,元春一共点了四出戏,其中一出为《长生殿》里的一个折子戏《乞巧》,说的就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是杨妃乞巧以求和皇帝双宿双飞,永得圣心的故事。元春点这出戏很明显,这是她祈求能永得帝王恩宠的美好心愿,是祈祷爱情,更是在祈祷自己和家族富贵绵延之意。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贾府最终一败涂地,元春的判词描述她这颗香橼挂在弓弦上,谶伏着她被缢杀的惨烈结局,她没能如杨贵妃那样的得帝王之心,死亡的方式倒是和杨贵妃被缢杀马嵬坡如出一辙。这一点,从《乞巧》这出戏里就已经给出了答案。脂砚斋在此处也明确批语道:《乞巧》伏元妃之死。可怖可叹甚矣!
七夕,成了《红楼梦》里的不祥之日,巧姐因为得遇刘姥姥,这个贫苦农妇为她转了运势,而高贵如元春,则应了恶日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