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杨志是什么身份呢?他真的是杨家将的后人?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杨志最初的设定是个没有家世背景的小人物,杨家将后代的身份是后来加上的。
青面兽杨志在历史中的原型可能有两个。一是北宋末年,西军有将领杨志,曾随童贯伐辽,隶属种师道麾下,统领先锋军。 《靖康小雅》称他本是“招安巨寇”。二是南宋初年,有山东盗刘忠,号称“花面兽”,其部众皆头戴白毡笠。《水浒传》中的杨志出场时便是头戴一顶范阳毡笠,绰号又是青面兽,或有糅合其形象。而这两个人物都和杨家将没有关系。
在宋元时期成书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杨志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书中有关杨志的材料共计三百多字,故事简单,毫无内涵,与《水浒传》差异很大。
它概括交代了杨志与李进义、林冲、王雄、花荣、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胜、孙立十二人均为指使(低级武职,为军队训练官之一),被差往太湖等处押解花石纲。他们结义为兄弟,誓有灾厄,各相救援,杨志在颖州等孙立来,久等不至,盘缠用尽于是卖刀。卖刀时与一恶少交口厮争,挥刀杀了恶少,因此被刺配充军,后被孙立等人解救共同到太行山落草。这是杨志故事的雏形,在书中也没有说他是杨家将的后代。
那为什么到了《水浒传》,杨志就成杨家将的后人了呢?这可能是施耐庵的原创,但我觉得更有可能是宋元时期民间评话人(说书人)加的,施耐庵在写书时将此采纳。那时候杨家将故事和水浒故事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题材,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流行的话本有《杨令公》《青面兽》《武行者》等,在流传过程中,评话人对原始故事逐渐进行扩写,让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著名学者余嘉锡先生在《杨家将故事考信录》中说过,南宋评话人编故事时喜欢“随意捏合、不求甚解”,比如南宋末年有本书中说“真宗时杨畋,字延昭,为防御使,屡有边功,天下称为杨无敌,夷虏皆画其像而事之。”懂历史的人一看就会发笑,因为“杨无敌”在历史上是杨业的绰号,杨延昭是杨业之子,杨畋是杨延昭的族孙,硬生生把杨家不同辈分的三个人缝合到了一起,真是厉害。
个人猜测宋元时期的评话人想,杨志既然姓杨,又是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那就将他描述为杨家将的后代吧,原本他落草为寇是因为与人争吵、冲动杀人,并不令人同情,而改过之后杨志成了出身将门,报国无门,屡遭命运戏弄后被迫落草,多了很多悲情意味,也与杨家将一心报国、忠而见谤的悲剧内蕴是一脉相通。
而且这么一来杨家将和水浒两个世界也就串起来了,成了同一世界观,观众听来自然会觉得十分亲切 。《说岳全传》和民间的岳飞传评书中也有多位人物是水浒英雄的后代,也起了同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