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吴伟业诗选的鉴赏及赏析

中国历史2年前 (2022-11-08)180

吴伟业诗选的鉴赏及赏析

《吴伟业诗选》是叶君远所选注的诗歌选集,这部作品于2000年发行。众所周知,诗歌最繁盛的时代便是清朝,比如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等,都是著名的诗人,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名气,直到今天,他们的诗歌作品依然炙手可热,成为老少咸宜的经典作品。

吴伟业诗选的鉴赏及赏析

吴伟业作品

唐诗宋词虽然有很大的名气,但是其它朝代也有一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一生写有大量的作品,后人知道的却很少,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叶君远将明代吴伟业等诗人的作品选入到《吴伟业诗选》中,让读者在欣赏唐代诗歌的同时,也能了解其它朝代的名家大作。

在《吴伟业诗选》中,有大量吴伟业的诗歌作品,比如《圆圆曲》、《遇旧友》、《读史杂感》等等,吴伟业的诗人大多为怀古之作,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在诗歌《过吴江有感》中,吴伟业写到: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吴伟业通过诗歌叙事,先是用了大量的意象烘托出一片寂寥毫无生机的破败景象,进而借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诗歌中,可以看出吴伟业心生悲凉,但是却无力扭转的情形。

《吴伟业诗选》中收藏了明清之际的诗歌作品,让后人在此基础之上,解读明清诗歌发展历程和形式体现,拜读明清诗人的瑰丽作品。

吴伟业圆石立墓考的典故

吴伟业生活于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曾先后在明、清朝廷入朝为官。明朝时,吴伟业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入朝为官,进入官场后遭到其它官员的恶意陷害,一气之下,吴伟业给崇祯皇帝上书一封,表明自己的心境。

吴伟业诗选的鉴赏及赏析

吴伟业之墓

第二年,受到崇祯皇帝的赏识,在湖广一带主持科举考试,为明朝廷输入一批有志之士,后来,李自成入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吴伟业决心不再入世,清朝年间,吴伟业受到清朝廷的招服,进入清朝为官。在清朝廷中,吴伟业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并对他在清朝廷做官这一行为深感后悔。

在他去世后,墓前立有一圆石,上面写着“吴梅村之墓”对于圆石立墓这一做法,引来了很多猜测。有一说是,吴伟业生前有说过,自己去世后,丧事不要大办,一切从简。根据相关记载,吴伟业死后入殓时,以僧人的形式进行。吴伟业一生在明、清朝廷任事,去世后,他既不想穿清朝的官服,也不想穿明朝的官服,所以穿上僧袍,立下圆石墓。

另一种说法是,吴伟业以圆石立墓,效仿的是元好问这一做法,吴伟业和元好问有同样类似的经历,而他效仿元好问圆石立墓这一做法也是极有可能。

有一说法是,吴伟业墓前,不是圆石,而是长方形的石头。后人对吴伟业圆石立墓很好奇,便前去考察,得出这一结果。

吴伟业的台城古诗赏析

吴伟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世人,在诗歌历史上享有很高的盛名,他擅长写七言律诗,并且加以叙事体裁,后人将他的诗歌形式称为“梅村体”,他的代表作有很多,比如《圆圆曲》、《古意》、《台城》等等,都是他有名的诗篇。

吴伟业诗选的鉴赏及赏析

吴伟业作品欣赏

“形胜当年百战收,子孙容易失神州。金川事去家还在,玉树歌残恨未休。徐邓功勋谁甲第?方黄骸骨总荒邱。可怜一片秦淮月,曾照降幡岀石头。”这首诗歌是《台城》的全文,出自吴伟业之手。吴伟业的作品大多都是怀旧怀古之作,在诗篇中,流露了亡国之恨,这首诗歌也不例外。鉴赏这首诗歌的时候,不得不提的就是吴伟业生活的年代背景。

吴伟业是明朝末年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入朝为官,在明朝廷中,吴伟业被同朝官员诬陷,身为江南诗人,他不满污蔑的言论,于是上书慷慨激昂的说出自己的肺腑之言,朝野上下都很佩服吴伟业的勇气和魄力。随之,吴伟业被崇祯皇帝器重,在湖广一带主持乡试,他为明朝廷输送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后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而死,吴伟业看着国家凋敝不堪写下这首《台城》来抒发自己的亡国之感,他一面悼念明朝的岁月,一面感慨希望之路到底在何方。在现实的与理想的围困之下,吴伟业写出了这首诗歌,用以抒发自己的悲怆之感。

古诗词鉴赏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

《送友人出塞》是吴伟业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写出了吴伟业和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全诗内容是:鱼海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劝君休望零支塞,木叶山头是故乡;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吴伟业诗选的鉴赏及赏析

吴伟业作品欣赏

吴伟业的友人被朝廷流放到黑龙江一带,吴伟业知道了前来送别友人。面对和友人别离,眼前一切景色都是虚无和萧瑟的,吴伟业心中很是苍凉,身处乱世之中,作为文人,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却没有施展的地方,满腹诗书却找不到伯乐,恰好友人和自己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境,但是如今,友人就要去遥远的黑龙江一带,和苏州隔着千山万水,不知道下次见面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这里吴伟业忍不住想要流泪,在离别之际,吴伟业劝说友人不要走的太快,走到边塞去的话,就再也看不到家乡的草木了。

友人的目的地在黑龙江一带,前行路途漫漫,或许友人在路途中会看到不一样的风光景色,但是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美景。在尾联处,吴伟业面对即将启程的友人,心中既不舍,又担心,他担心友人未知的路途,前方长路漫漫,不知道风雪会如何凶猛,而友人想念家乡之时,也不知道黑龙家有没有可以前往到苏州的渡船。

这首诗歌体现了吴伟业面对友人别离依依不舍之情,并且抒发了对未知前途的担心之情。

秣陵春人物分析看吴伟业的才能

《秣陵春》是吴伟业的一部杂剧作品,是“兴亡悲剧”之一。吴伟业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情感命运的设置,借以表达出个人的悲欢离合和国家的兴亡衰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吴伟业大多诗歌作品是怀古伤感之作。杂剧作品《秣陵春》也继承了感伤情怀的主基调。

吴伟业诗选的鉴赏及赏析

吴伟业画像

《秣陵春》的主角是徐适和展娘。两个人有着相同的命运,都是南唐将门之后,他们的家族在当时有着显赫的地位,后来南唐灭亡,展娘和徐适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有很多门下客,如今,家门凋敝,连一个友人都没有。展娘的父亲是南唐时期,赫赫有名的黄济将军,他担心自己去世后,留下无依无靠的展娘,常常感慨家族强盛的时候,这样一想,心中更为忧愁,不知道怎样才能给展娘寻找一位好夫婿。徐适家和展娘境况差不多,南唐灭亡后,徐适整日游走于江湖之中,喜欢古玩。展娘的父亲祈祷展娘的姑姑能保佑展娘有个好夫婿,展娘姑姑在天之灵感受到了展娘父亲的祈求,冥冥之中,她撮合了展娘和徐适,俩人得以成婚。

《秣陵春》的结局是个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在这部杂剧作品中,含有喜剧式的悲剧色彩,借南唐灭亡之事,抒发自己身为明朝遗员之感。这部杂剧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为后人所拜读。后人也将吴伟业这部杂剧作品列为“兴亡悲剧”之一,并且集中体现了中国戏剧小说的悲剧色彩。

吴伟业诗作遇旧友赏析

吴伟业是明末清初年间,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当时和钱谦益等人被称为“左江三大家”,在当时社会享有很高的盛名,除此之外,吴伟业在诗歌上有很高的成就,因为擅长写七言叙事诗而被人熟知,后人称他的诗歌体裁为“梅村体”,在诗歌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诗歌《遇旧友》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吴伟业诗选的鉴赏及赏析

吴伟业画像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这是《遇旧友》的诗歌内容。在这首诗歌中,吴伟业向世人展现出了一幅凄惨落魄的画卷。

明末清初年间,社会动荡不安,明朝廷的日益腐败,导致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当时,农民起义频频爆发,加上清军对明朝的虎视眈眈,后来吴三桂投靠清军,灭掉李自成的队伍,清军入关后,明朝正式覆灭,吴伟业身为一名明朝遗民,内心必然是十分痛苦。他身为文人,手无缚鸡之力,不能披甲上战场,但是内在又有文人的气节,不为清朝统治所低头。生活在乱世之中,吴伟业感觉自己非常困苦,走在路上时,刚好碰见了和自己遭遇相同的明朝遗民,俩人相见都落下了眼泪,因为有相同的遭遇所以倍感亲切,彼此约定成为朋友。

这首诗歌反映了吴伟业心中苍凉落寞的心情,面对新的朝廷统治,他很不甘心,但是却没有办法。在当时,和吴伟业一样的文人们,大多选择了隐居生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11/472149.html

“吴伟业诗选的鉴赏及赏析”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