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哪 传国玉玺是被毁了吗

中国历史2年前 (2022-12-12)200

传国玉玺是皇帝的信物,在古代传国玉玺被视为国之重器,寓意黎民长寿、国运昌盛。只是每当朝代交替之际,各方为了争夺传国玉玺拼的你死我国,而玉玺经历多次易主,最后下落不明,令人感到惋惜。那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哪里呢?实际上,古籍中有相关的记载,而根据推测传国玉玺有可能在一场大火中被彻底烧毁。下面是笔者的一番推论,感兴趣可以了解看看。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哪 传国玉玺是被毁了吗

1、传国玉玺下落

史书当中,有关传国玉玺的最后下落,其实有着明确的文字记载:

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传国玉玺并没有真正的不知所踪,在历史的最后时刻,已经标注了它的停留位置:后唐皇帝李从珂最后时刻所登上的洛阳玄武楼。

这一年,后唐王朝的末代君王李从珂,遭到了儿皇帝石敬瑭和契丹军队的联合围攻,寡不敌众的后唐残余力量最终被石敬瑭攻破了城池。眼看着敌军杀入城内。不甘心成为俘虏的李从珂携带家人和自己的传国玉玺登上了玄武楼,在以死以报江山社稷的信念下,李从珂最终选择点燃的玄武楼,以自焚来了结自己的生命。

而在大火吞噬楼的时候,那一颗流传了上千年的传国玉玺自然也在楼内。

天福二年(937年)二月,石敬瑭命人收敛其遗骨,葬于徽陵以南。

而在史书的记载当中,一个细节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大火过后的三个月之后,石敬瑭手下的官兵才在火灾现场找到李从珂的遗骨。要知道,石敬瑭成功消灭了后唐政权,至少对他自己来说这完全是大功一件。作为敌方一号首脑的李从珂的遗体,石敬瑭自然也要尽一切可能去找到。这不光是一个战利品,也是证明后唐政权彻底灭亡的标志。

2、可能被大火焚毁

然而几个月后,搜寻人员才在现场找到李从珂的残肢痕迹。换言之,这场大火在烧起的时候,一定是相当的猛烈,以至于作为皇帝的李从珂竟然落了一个几乎尸骨无存的状态。一个大活人都是如此,又烧又摔的传国玉玺,你还能指望它完好无缺?

至少在西汉王莽夺权时期,传国玉玺就曾有被摔在地上的纪录,而在撞击的过程中,传国玉玺损毁了一角。其他的部分虽然整体保留,但相信在撞击之下,其内部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破坏。

随后近千年的王朝政权更迭,传国玉玺不断在历朝历代的君主中转手,经历过和平交接,也经历过战火的夺取,相信此时的传国玉玺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受到磨损。

而在传国玉玺的最后时刻,它经受了一场异常猛烈的大火的烧烤。由于传国玉玺被后人推断为蓝田玉 *** ,参考玉石上千度的抵抗高温。在长时间的大火之下,李从珂的遗体被烧得只剩下些许痕迹,那么当时的大火也完全有可能达到了超过1000度以上的高温,传国玉玺还受得了吗?

尽管史书中没有完全明确,但在这种大火的烧烤之下,李从珂所处的玄武楼也很有可能就此发生坍塌,经历了长时间大火烘烤的传国玉玺再从高空中跌落。

所以传国玉玺的真正下落,也许不是失踪了,而是被大火彻底焚毁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12/477995.html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哪 传国玉玺是被毁了吗”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贺若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贺若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贺若敦(517~565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西魏北周时期将领,隋朝名将贺若弼之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以勇武刚猛著称。西魏大统二年(536),抓捕东魏颖州刺史,归降宇文泰。北魏废帝二年(553),率兵平定谯淹叛乱。武成元年(559),入为行军司马,领金州刺...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纪信,汉朝将军,赵人。曾参与鸿门宴,随刘邦起兵抗秦。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之后,曾经在洛阳宫殿置酒大宴群臣,历数功臣的功劳,尤以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功劳最高,分别封侯拜相。不知道当时刘邦心中还记不记得曾经有一位将领,在危难之际假扮自己诈降项羽,自己才能够逃得性命,...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火耗归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勤政的皇帝,其中在清朝皇帝中雍正算得上是工作狂一般的存在。他的一生当中先后换过35副眼镜,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视力不断下降。雍正在位时间不长批阅的奏...

雍正当初盛宠李卫十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不喜欢这个臣子

雍正当初盛宠李卫十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不喜欢这个臣子

对李卫身在庙堂,两全江湖,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喜欢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在历史上,尤其是在雍正朝的时候是名满天下,他身在庙堂,两全江湖被雍正宠了十三年,但是乾隆不是很喜欢他,本文小编给大家谈论下清朝名臣李卫,从这位封疆大吏上,读出不一样的历史。一:英雄...

年羹尧与和珅都是权臣 巅峰时期的两人孰轻孰重

年羹尧与和珅都是权臣 巅峰时期的两人孰轻孰重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年羹尧和和珅,巅峰时期谁的权利更大?,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年羹尧和珅都是清代有名的权臣。他们曾经盛极一时,但是最终都难以善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只是皇家的奴才罢了。狡兔死,走狗烹,皇帝用你时,百般宠爱,一旦失宠,又或者新皇登基,留给他们的,大多只...

裴昭明:南北朝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裴昭明:南北朝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裴昭明(?~502年),字昭明,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南中郎将参军裴骃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裴昭明,河东郡闻喜县人,昭明年轻时便传授儒学和史学,宋泰始年间任太学博士。有司奏报说:“太子结婚,纳征礼用的是玉璧和虎皮,不清楚这有什么根据。”裴昭明发表见解说:“...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许慈: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

许慈: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

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钻研《周易》、《尚书》、《论语》等。建安年间,与许靖等一道来到蜀地。刘备平定蜀地,以许慈、胡潜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一起掌典文献古籍。后主刘禅时期逐渐升至大长秋,后卒于任上。其子许勋官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