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兰陵王高长恭与高湛是什么关系
北齐史是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历史,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却不能忽略,她比起纷乱的三国,文学兴盛的魏晋及历史上最强盛的唐朝,相比之下确实乏善可陈,但是她也同样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朝代,战乱纷纷烽火连天的时代,不乏诗意和悲情。兰陵王高长恭,在战火连天的时代里,拨开历史的硝烟,逐渐走到世人的面前。
当今的社会是看脸的时代,长得好看的就叫做颜值担当,在北齐有一位帅哥,同样是高颜值的代表,据说美貌可以和潘安比肩,对于他的美貌古人是不吝惜言词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齐兰陵武王长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武士歌之,为《兰陵王入陈曲》,齐主忌之。《北齐史》: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一首《兰陵王入阵曲》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表现兰陵王指麾击刺的英姿,可见一斑。可想,兰陵王该是个刚中带柔的男子,那么,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与高湛又有什么关系?
兰陵王高长恭 美貌武艺兼具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郡王。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战,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虽然他的战绩了得,地位也还算比较高,这是他后期努力的后果,而在此前因为自身的出身并不是很好,为了改变自己在别人口中的形象,兰陵王作出了很多努力。高长恭是高湛的侄子,而他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是个连姓氏也没有的人,兄弟六个中,史书载老五安德王的母亲陈氏为广阳王妓也,但尚知明确姓氏,唯有兰陵王的母亲没有姓氏,不知是谁。
因此,大家都推测他的母亲身份不是很光彩,地位也比较低微,在讲究血统门第的士族时代,兰陵王虽然贵为帝胄皇孙,处境却十分尴尬。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高长恭顶着身份的压力,承受世人的眼光,低声下气地生活。
当然,他传奇的一生,不只是因他的美貌,他的武艺也是十分出众的,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岁月里,作为王公将相家的子弟,时刻都要接受战争的考验,从他长大后的带兵打仗可以看到,高长恭绝非一个花瓶。传说,因为他长相太过柔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
为此,上阵杀敌时,常常受到敌手的轻蔑。为此,他不得不命人 *** 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每逢出战时,都戴在脸上,以此达到威慑敌手的目的。但今日又有学者指出其实他并不戴头盔,后人多认为他戴头盔,是因为《兰陵王入阵曲》里的舞者过佩戴头盔饰演兰陵王,以此误传。而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不管是何种说法,兰陵王的美貌和武艺都很出众是无疑的事。
功高遭忌 兰陵王之死
邙山大战使得兰陵王威名远扬,他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侍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由于高长恭的功劳很大,且威望很高,担心被皇帝猜忌。所以故意给自己弄些污点出来,在高长恭担任司州牧、青瀛州牧的时候,收受了很多财物。这一点被他门客相愿看了出来。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不答。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祸。长恭泪下,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更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 长恭听了劝告,便偶尔装装病。完全隐退,又不甘心。
正处盛年的男子,谁愿意退休?何况高长恭不是当隐士的个性。高长恭死之前有一个举动,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把所有的价值千金的金券都烧了。在那个奢侈成风的时代,以他王子的身份千金券也实在贪得太少了点,想那严监生死前念念不忘多用了一根灯芯,而长恭却将那千金券都烧了,可知他的确不是一个贪财的人。
功高盖主,祸必降之,对兰陵王而言,更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北齐自建国以来,短短二十八年间,就换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间彼此折磨,兄弟之间相互惨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一个比一个疯狂。尽管兰陵王容貌柔美、军功显赫,终其一生小心翼翼,想尽一切办法避祸自保,可依然无法改变他的悲剧式宿命。
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听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内心不免激动、热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让小心眼的高纬心中不悦,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不管怎样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躲不过被迫害的命运。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兰陵王,送来一件礼物,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随后,一饮而尽,带着悲愤和遗憾离开了。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千百年来多少忠心之士,在皇帝的猜忌之下无辜殒命,兰陵王高长恭之死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