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交战双方分别是谁
中原大战交战双方分别是谁
中原大战是 *** 内部因争夺权力而爆发的一次战争,其战争规模达到了近代史的之最。中原大战的交战双方一方代表人物为蒋介石、张学良,其对立方的代表人物是阎锡山、李宗仁、张发奎。因此简单来讲就是蒋冯阎战争。
张发奎图片
在中原大战的交战双方中,蒋介石一方代表着 *** 的中央 *** ,阎锡山、李宗仁、张发奎一方是应 *** 左派代表汪精卫的联合而发起反蒋挑战的地方军。在双方的交战过程中,张学良的立场对战争的结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原大战的战争初期,张学良成为双方讨好的对象。在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确立了对蒋介石的支持,此决定为蒋介石在中原大战的权力争夺战中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反蒋方共有5个方面军约80余万人,其西北军和晋军为主力军。李宗仁带领之一方面军,从广西起兵一路北上到武汉;冯玉祥率领第二方面军从郑州地一路向东攻进到徐州,与李宗仁的军队在武汉会师;阎锡山带领第三方面军,从河北向南攻进到济南地区,目的是与冯玉祥汇合共同进攻徐州,进兵南京;石友三率领第四方面军在济宁等地区做出战力贡献,同时配合阎锡山部队会攻济南。
面对对方对号称80万兵力的反蒋盟军,蒋介石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劣分析,调兵约60余万,将其汇编成4个军团,并亲自挑选司令官,韩复榘带领第二军去防守山东禹城等地,目的是阻击阎锡山部队南下;刘峙领导第二军团,在徐州、砀山、宿县等地进行战争准备;何成濬率领第三军团,在漯河地区进行集结;陈调元做预备军团领导人物,在济宁、菏泽地区集结为应战做充分准备。最终蒋介石、张学良一方保住了政权,赢得了胜利。
中原大战有什么意义
中原大战是一场军阀混战。因为其规模更大、历时最长,所以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原大战的意义十分重大。从历史进程看来,中原大战的意义有四点。
中原大战图片
之一点,中原大战是军阀混战的顶峰时期和结束时期。这次战争蒋介石集团、阎锡山集团,以及粤、桂、川、滇等数个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势力集团都参与了进来。最终以蒋介石 *** 为首的蒋奉粤联盟打败了反蒋联盟,夺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在这以后,军阀混战归于平静。
第二点,中原大战成就了蒋家王朝。中原大战的胜利,蒋介石 *** 统一了中原地区。并且经过这一次战争,原来许多强大的军阀势力都被大大削弱甚至消失了,冯系军阀土崩瓦解,阎系军阀也没有了挑战蒋介石 *** 的力量,蒋介石 *** 的实力远远超过了其他军阀。因此中原大战是蒋介石 *** 主宰中国政局的开始。
中原大战的意义第三点是中原大战与日军侵华有着重要的关系。日本想侵略中国,不想中国有统一的强有力的 *** 。日本还出兵阻碍北伐战争的进行,制造了“济南惨案”。但随着中原大战的结束,蒋介石 *** 主宰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加快了侵华的进程。
第四点是中原大战对 *** 也产生影响。中原大战后,蒋介石 *** 直接与国产党开战,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战争,红军被迫长征。
中原大战爆发的原因
85年前的中国,在华中华北地区,上演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内战,这是一场军阀之间的战争,参战人数近一百五十万,伤亡人数达数十万,战争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5亿元,范围波及22个省,给近千万的国民带来的巨大的伤害,这场战争被称为“中原战争”。战况如此惨烈,那么中原大战为什么爆发呢?
中原大战图片
要知道中原大战为什么爆发就不得不提到1927年的张作霖的安国军 *** 了,安国军 *** 为张作霖组建,正式称呼叫中华民国军 *** ,但这个 *** 的组建,遭到全国各地大小军阀的反对,其中,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和冯玉祥的势力最为庞大,由于反对的势力太过庞大,这个 *** 组建一年后就垮台了。
但是,垮台后的中国政权被异军突起的蒋介石组建的南京国民 *** 所篡夺,蒋介石想要独裁统治中国,但遭到了冯玉祥,李宗仁和冯玉祥的强烈反对,1929年,李宗仁、张发奎,俞作柏等部打着“护党救国”的口号,先后发动了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中国的战争,但奈何蒋介石的势力太过庞大,使他们被逐一击败,唯有阎锡山的军队并未受到波及。
而冯玉祥本与蒋介石交好,但奈何两人政见不同,导致其分歧也越来越大,最后成为了兵戈相向的程度。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冯玉祥想同阎锡山合作,一同讨伐蒋介石,但万万没想到阎锡山是一个典型的投机者,非但没有与他合作,反把他软禁了起来。但冯玉祥并没有就此罢休,在软禁期间,暗中交代部下如何采取行动来说服阎锡山,在多次行动下,阎锡山终于同意联冯抗蒋。随后中原大战便爆发了。
阎锡山败给蒋介石的原因
中原大战阎锡山为何败给蒋介石这个问题要从两点来说, 从直接原因来说是输在石友三的反戈一击上, 从根本原因来说是输在阎锡山的爱钱如命上。
阎锡山图片
在国名党军阀中, 阎锡山是出了名的爱钱如命,那么和中原大战阎锡山为何败给蒋介石的原因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要从导致中原大战失败的关键人石友三说起了。在阎锡山决定反蒋时,为了让军阀石友三的支持他, 阎锡山派周玳去河南新乡游说石友三。 周玳临走之前, 阎锡山曾嘱咐到石友三见钱眼开,若开口要钱,可酌情答应。当周玳赶赴新乡,石友三果真立马哭穷, 提出让阎锡山拨付部分军饷才肯参加反蒋联盟的条件。周玳听后,一边叹服阎锡山有远见,一边承诺给石友三80万元款。 石友三果真见钱眼开, 马上表态将紧跟阎锡山。
周玳回到太原,阎锡山知道这件事后心疼至极, 不仅不夸周玳反将周玳奚落一番,此后,阎锡山决口不提给石友三钱的事情, 石友三见此大为火大,大骂:“不给钱,休想老子给他卖命!”。后来在将领的劝说下,阎锡山忍痛给了石友三30万元。虽说石友三勉强参加了“反蒋联盟”,可心里一直憋着火。结果在中原大战中由于阎锡山拖延不给军饷, 同时蒋介石又在承诺100万军饷的诱惑之下, 石友三立马叛变。 导致阎冯联军乱了阵脚,不久败北。
中原大战阎锡山为何败给蒋介石?表面上看是输在石友三的反水, 实则是输在了阎锡山的视财如命。
中原大战之后的局势
中原大战以前,一线军阀中包括蒋介石领导的中央军,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闫锡山领导的晋绥军,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以及李黄白领导的新桂系。
吉鸿昌打造的中原大战场面
在实力方面,属中央军最强。而西北军队战力强但军备差,在中原大战之后被初步瓦解。东北军军备强但战力差,幸运的是未受战事影响。晋绥军战力与军备实力相差不大,也未受战事影响。新桂系军备差而战力强,但是由于蒋桂战争,实力被大大的削弱。中原大战之后的局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彻底瓦解,分裂成了四大派系。闫锡山领导的晋绥军也受到重创,内部的商震和傅作义等将领也前后联合成一个系别。东北军因为进入关中帮助中央军,所以在战后得到了华北的地盘,紧随其后又收编了大量的西北军和晋绥军派系的残余势力,一举成为全中国第二大的军事派别。新桂系撤退回广西以后,在陈济棠派粤军的帮助下自保。与此同时,派系领袖中的黄绍弘退出了新桂系。
在中原大战之后一些小军阀的势力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建国豫军的首领樊钟秀阵亡,他领导的派系也在战后被收编了。石友三领导的西北军由张学良收编。而后因唯密谋夺取华北,被蒋介石和张学良左右夹击致使全军覆没。 杨虎城领导的陕军因为协助蒋介石而得到了陕西地盘。张发奎领导的粤军因战斗实力大损,不得不依附于新桂系。陈济棠领导的粤军在帮助了蒋介石后并未得任何好处,导致矛盾激化。后来以胡汉民被囚为口,和新桂系联合反对蒋介石。
中原大战实力对比
中原大战于1930年2月拉开帷幕,四月战争双方开始了火拼,5月份战乱向全国蔓延直至10月份中原大战才进入尾声。中原大战的战争规模为中国近代史的 *** 内战规模之最,其规模之大也从侧面反应了中原大战实力不俗。对战双方的兵力总共可达147.2万,如若加上后期参战的东北军,其兵力接近170多万。战争的结果亦是双方损失惨重,共计死伤人数40万余人,军事费用高达5亿元。
中原大战图片
中原大战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落下帷幕,因此在中原大战实力对比中蒋介石一方的总体实力更占优势。在经济方面,蒋介石所统治的地区较为富裕的海关等地,充足的税收为赢得战争提供了经济保障。同时税源可以为国民 *** 的公债提供担保金,公债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强有力地支持了战争所需的军事支出。同比来看,阎锡山,冯玉祥所占领等地大多贫瘠荒凉,阎锡山强制控制的天津海关正处于战乱瘫痪之时,没有办法增强其经济收入。反蒋方的经济脆弱阻碍了联盟战斗力的发挥。
在政治方面,蒋介石代表国民 *** 的中央 *** ,他对 *** 中央 *** 的控制为他提供坚实的政治力量。当时 *** 是自身为“正统”军,”三民主义“的大旗拉拢了人心。张学良拥护蒋介石的部分原因就在于认同南京 *** 的统一领导权。同时统一领导更有助于战争的协调统筹。阎锡山,冯玉祥等一方最为反蒋一方,表面上是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实际上也是垂涎独裁大权,同时他们并没有要求推翻蒋介石所领导的南京 *** ,因此得不到人心的支持。
在军事方面,蒋介石一方的装备更为先进,武器在近代史上的战争中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是武器的先进与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蒋介石拥有陆军、空军、海军,兵力种类齐全。同时弹药装备充足,拥有自己 *** 弹药的条件,和从外界采购的优良条件。在反蒋一方,武器装备和兵力种类都处于弱势地位。地方军的兵力都是极为落后的步枪,排炮的数量只有数门,常常是战争的效果大大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