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涛宋词赏析:《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贺铸为悼念亡妻赵氏而作,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是唐宋之后悼亡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当时贺铸不久因事要离开夫妇共居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好好一起来的,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作者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原文】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作者: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①,同来何事不同归②?梧桐半死清霜后③,头白鸳鸯失伴飞④。
原上草,露初晞⑤,旧栖新垅两依依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①阊(chāng)门:苏州城的西门名阊门。万事非:这里是人事全非的意思。
②何事:为何。不同归:作者夫妇曾旅居苏州,后来妻子死去,他一人独自离去,所以说是不同归。
③梧桐半死:枚乘《七发》说,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用这样的桐来制琴,其声最悲。贺铸以梧桐半死比喻自己遭丧偶之痛。
④这句点明不能白头偕老。
⑤露初晞(xī):汉代的挽歌《薤(xiè;)露》说:薤上露,何易晞!把短促的人生比作薤叶上的露水,极其短暂。晞:干燥。
⑥旧栖句:对旧居和新坟都留恋难舍,不忍离去。
【简评】
同来何事不同归?本已永结同心,生死以共,却还是生死相隔,痛断肝肠。一句突兀问来,千言万语无以作答,空余泪痕而已。问得看似突兀,却又是因日思夜想而 起,是至情之语。卧听窗外梧桐细雨,一夜都滴在心头,浸湿回忆。发妻挑灯补衣的温馨场面,仿佛昨日,却又已渺如云烟。笔下凄楚哀伤,胜过梧桐。夜雨滴到天明。
这是一首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相媲美的悼亡词。作者曾退居苏州,与其妻居住在今江苏苏州城的西门,也即古时吴城西门。后来其妻在此谢世,作者重回故地,写下此词以悼亡妻。
重回阊门,一切成昨,人云物是人非,可今日重来连物都不是了,万事非,万念灰。回想起当年一起来到这里,良宵共度,情牵意绵,如今,为何我们无法同归?失去你的日子,孑然一人,就如霜后半死梧桐,一半尤存,另一半却已干枯残败;又如头白鸳鸯,只剩一只孤飞。人生就像原上草、初干露一样,惊鸿般短暂。昔时同栖故居,今日新垄芳冢,两处依依。南窗雨,一声声,一叶叶,空阶滴沥,空床一人,辗转反侧,眼前一幕一幕,皆是你为我挑灯补衣之景。
字里行间,尽显依恋与不舍,可是梧桐已半死,鸳鸯已失伴,夜长人奈何!!!
【点评】
虽是悼亡故去之人,实为悼念逝去之情。夜半挑灯补衣,虽极为普通之日常生活,却有多少温存体贴,外出归来,有良人相伴,有温馨之家可居,又怎能不依恋呢?
这首悼亡词充满了诗人对亡妻怀念之情。上片写妻子死后诗人的凄凉和孤零。开始即以万事非写出不堪回首的慨叹。下片写诗人对妻子的怀念。挑灯夜补衣,再现了亡妻日夜辛劳,甘于过清苦生活的场面。以此为结,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亡妻深沉的悼念之情。全词写得哀婉柔丽,真挚感人。
这首词,艺术上以情思缠绵,婉转工丽见长。作者善于把一些使人捉摸不到的情感形象化,将情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词中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等形象化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亡妻之痛,又用草间霜露,比喻人生的短促,这比直陈其事更具艺术效果。末三句旧栖新垅、空床、听雨既写眼前凄凉的景状,又抒发了孤寂苦闷的情怀。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贺铸退居苏州,本来就心情抑郁,闲愁颇多,亦颇大;在苏州又死去了妻子,这就给他布满阴霾的心头,又增添了一层乌云。这首悼念亡妻的词作。出语沉痛,感情深挚,很能感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作者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怀念,就写下这首悼亡词。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为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词的上片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两句 ,写他这次重回阊门思念伴侣的感慨。阊门,苏州城的西门。说他再次来到阊门,一切面目皆非 。因为前次妻子尚在,爱情美满,便觉世间万事都是美好,这次妻子已逝,存者伤心,便觉万事和过去截然不同。何事,为什么。即与我同来的人,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接着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写他孑身独存的苦状,梧桐半死,比喻丧失伴侣。枚乘《七发》有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这两句说,我像遭了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 ,白发苍苍,老气横秋;又像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不知所止。寂寞之情,溢于 言表。词的过片原上草 ,露初晞指死亡。晞,干掉。古乐府《薤露》有: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 ,人死一去何时归?用草上露易干喻人生短促。下片接着: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二句,写面对着故居新坟,他感慨万千,既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雨打南窗,声声添愁。如今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裳呢?这词末二句,应是全词的 *** ,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地方。旧栖、新垄、空床、听雨,既善于描出眼前凄凉气氛典型环境,也抒发了寂寞痛苦深情。从末句挑灯夜补衣的典型细节往事描写上,可见妻子勤劳贤慧,对丈夫温存体贴。这种既写今日寂寞痛苦,复忆过去温馨,终见夫妻感情深厚,情意令人难忘。回肠荡气,十分感人。原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出版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宋词英译】
Again, I pass Suzhou, when alls wrong with me。
Both came but only one left: how could that be!
Im like a mandarin duck without its mate;
Or tung trees, after frost, in half-dying state。
Im like meadow grass from which dew has just gone。
Hence, towards the old housethe new graveI feel drawn。
Sleepless in bed alone, brooding oer the past,
I listen to rainfall, as long as it last。
Now, whod trim the wick; do the mending for me;
In other ways, make my home, as it should be?
【词牌简介】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前后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全词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之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且,词的上阕第三、四句和下阕两个三句一般宜对仗。
【格律】
词牌定格
◎◎⊙⊙◎◎○[平韵],⊙○⊙●●○○[平韵]。◎○⊙●⊙○●,⊙●○○◎●○[平韵]。
⊙◎●,●○○[平韵]。◎○⊙●●○○[平韵]。⊙○◎●○○●,⊙●○○◎●○[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