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坦克的英国,二战前的坦克研发为何会走上歧途?
NO。1895 - 英国坦克研发
作者:140工程 / 编辑:冷小军
冷热防务长期招募( *** )成熟作者、写手,要求熟知二战及之后的现当代军事知识,在公众号或其他媒体发表过文章者优先。具体事宜请联系小编微信potereio。
作为坦克的发明者,一战期间英国对坦克的发展与运用遥遥领先。但一战结束后,英国未能在坦克装备与战术发展中抢得先机,不但在机械化战争理论方面全面落后于德国和苏联,而且坚持分开发展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最终英国陆军在“闪电战”面前一败涂地。
然而,英国坦克在战争中屡败屡战,逐渐走出畸形的发展路线,越战越强。在海滩与沼泽,在田野与街道,在荒漠与山峦,与纳粹德国英勇作战,在战火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迷失中寻找
▼
与苏德不同,到二战开始前,英国陆军将坦克分成三类:负责侦查任务的轻型坦克,负责在重火力下伴随步兵攻击的步兵坦克,负责迅速插入敌军后方的巡洋坦克。这种看似独特的坦克分类体系,与二战乃至当今的坦克分类体系相距甚远,但从客观上来讲,这种体系与20世纪30年代初各国的坦克分类体系并无本质区别。
德国装甲兵先驱古德里安就曾设想:坦克分为侦查坦克,配有小口径高速火炮打击敌方火炮的ZW坦克,与装备大口径短身管火炮支援步兵作战的BW坦克,这也就是日后III号坦克和IV号坦克早期型。
英国在轻型坦克领域起步很早。维克斯公司开发出著名的维克斯6吨轻型坦克,基于该型坦克研发了维克斯MK VI型坦克。维克斯MK VI型坦克全重不足5吨,防御水平与同时期巡洋坦克基本相同,又凭借着出色的汽油机与行走系统使其更大速度高达56千米/小时,使改型坦克到1942年还活跃在北非战场上。维克斯又于1937年自行研发了A17轻型坦克,称为“小郡主”。“小郡主”轻型坦克在二战中表现活跃,一直服役至1950年。
小郡主坦克
可以说,英国一直走在轻型坦克发展的前列,也采购了上千辆各型轻型坦克,但从未足够地重视其表现,步兵坦克与巡洋坦克才是英国陆军的“宠儿”。陆军内部的兵种矛盾与英国人特有的古板性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步兵坦克与巡洋坦克的融合,而且还划分了一条分明的界限:步兵坦克的速度不能超过步兵的冲击速度;巡洋坦克单纯强调速度而忽略火力和装甲防护。
这一系列“损人不利己”的要求,使英国坦克无法适应一战后的战场形式与反坦克武器的变化:步兵坦克空有重装甲和较强的火力,却缺乏机动性,在敌方远程炮兵与航空兵的打击下就如活靶子;巡洋坦克过分强调机动性,在敌方的反坦克工事与装甲载具面前束手无策。
维克斯中型坦克
早在1934年,英国内阁战争办公室就开始讨论步兵坦克与巡洋坦克的构想。此时的英国还未走出大萧条的阴霾,在制定具体的技术指标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不是性能与独特的用途,而是成本,新型坦克必须使用部分现有部件。1936年英国总参谋部确定了新型巡洋坦克的技术指标,而由于缺乏对德国新型坦克与齐格飞防线的了解,以及无休无止的“办公室政治”,英国陆军直到1939年才完成制定步兵坦克技术指标。
维克斯公司早在1934年就开始根据英国军方模糊的需求设计新型坦克,并于1936年拿出了两款性能差强人意的坦克——之一种步兵坦克A11E1“玛蒂尔达”I型和之一种巡洋坦克A9E1型即MK I型。
Mk。I(A9)巡洋坦克
英国陆军只能要求维克斯公司继续修改设计,就在此时,英国陆军支持的另一家坦克研发企业阿森纳兵工厂研发的A12“玛蒂尔达”II型坦克大获成功。“玛蒂尔达”II型坦克拥有优秀的防护性能,更大装甲厚度达到78毫米,使其成为德军在遭遇苏联KV系列坦克前遇到的防护水平更高的装甲目标,同时装备的40毫米2磅炮能有效应对早期型号的II号、III号、IV号坦克,在法国与北非战场让德军吃尽苦头。
面对“玛蒂尔达”II型坦克的成功,维克斯公司的设计团队针对“玛蒂尔达”II型坦克的优缺点迅速设计了一款低成本、易制造的“瓦伦丁”重型巡洋坦克。英国陆军本对这款定位介于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之间的坦克有些疑虑,但随着1939年欧洲局势的恶化,军方突然要求该坦克全面投产,最终以8000辆的产量占据了英国战时坦克生产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玛蒂尔达”II型坦克
与此同时,纳菲尔德公司也在二战爆发之前完成了使用克里斯蒂悬挂的A15“十字军”大型巡洋坦克。“十字军”坦克成为英国陆军沙漠坦克战的中坚力量,表现十分抢眼。
总体来说,二战前英国的坦克发展跌跌撞撞,分开发展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怪异理论体系,直至二战爆发前依然没有清晰的坦克发展计划。一方面英国没有贯彻装甲战争的理念,另一方面英国在一战后长时间远离战场,只能间接通过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德国在西班牙、俄国在芬兰等战场了解装甲部队运用经验和教训。而且为了坦克先驱的尊严,又断绝从其它国家进口坦克的可能。
十字军坦克
在战火中前行
▼
二战爆发后,英国陆军被德国坦克打得溃不成军,但“玛蒂尔达”坦克优秀的防御能力与40毫米主炮也让德军相当头疼。
受到“玛蒂尔达”坦克的启发,沃尔斯豪尔汽车公司设计了拥有102毫米装甲的A22“丘吉尔”坦克,该坦克也成为英国最成功的坦克之一。“丘吉尔”坦克也成为英国步兵坦克的绝唱,即使在德国“虎”式坦克出现以后,英国也只是对“丘吉尔”坦克进行升级改造,并一直服役至朝鲜战争,再无新型号步兵坦克诞生。
丘吉尔坦克
巡洋坦克的发展则曲折得多。伯明翰铁路公司使用“流星”发动机完成了A27坦克的研制,但“流星”发动机迟迟到不了货,只能用“自由”发动机暂时充数,即A27L“克伦威尔”巡洋坦克。“克伦威尔”坦克拥有57毫米炮和64千米/小时的更大速度,英国陆军十分满意。
到了1943年,英国开始研制自己的终极坦克A34“彗星”巡洋坦克,并于1944年投入生产,此时第三帝国已经走向末路,已经没有多少可供猎杀的目标。就在“彗星”坦克研发的同时,英国研制了防御水平不输“丘吉尔”坦克、速度达到巡洋坦克级别的坦克——A41“百夫长”重型巡洋坦克。
彗星坦克
“百夫长”坦克早期型拥有76毫米倾斜装甲,炮塔护盾更是高达152毫米。凭借优秀的悬挂设计,该坦克的更大时速超过50千米/小时,机动性测试中超过了“彗星”坦克。
“百夫长”坦克投产时已经是二战结束的1945年11月,英国交出的终极坦克答卷来的太晚,但没有影响“百夫长”坦克成为坦克史上的传奇,其拥有庞大的改进型并大量出口,在局部冲突中表现亮眼,在一些国家的军队中服役至今。
屡败屡战
▼
1940年5月下旬,英军第1装甲师将总计158辆巡洋坦克、407辆轻型坦克、126辆玛蒂尔达步兵坦克投入法国战场。该师第3坦克团在登陆加莱后被德军全歼,该师其余各部奔赴索姆河一带试图阻击德军攻势,被逐个击退。
“玛蒂尔达”II型坦克
第1装甲师最终抛弃全部装备从敦克尔克撤回英国,所有装备德国照单全收。在法国的作战中,英国坦克暴露出弹药配比失当、巡洋坦克行走系统可靠性差、发动机寿命短等问题。
在北非战场,英国轻型坦克与巡洋坦克大放异彩,利用速度优势与“左钩拳”战术反复挫败意大利的攻势。在德军加入北非作战后,十字军坦克成为巡洋坦克的主力。在1941年11月的“十字军行动”中,装备十字军坦克的第7装甲旅利用速度优势充当行军距离最长的“左勾拳”,意图取得压倒性优势。在隆美尔的指挥下德军有效反击,穿过茫茫沙漠的十字军坦克损失惨重,有60辆被击毁,整个第7装甲旅损失达到三分之二。
十字军坦克
此战显示,十字军坦克可靠性实在不佳,修理也很耗时,也易受沙尘的影响。虽然这些问题随着十字军坦克的改良而逐步解决,但英国坦克兵已不再信任该车,转而使用美制坦克。
在诺曼底登陆之前,英国陆军决定全面使用克伦威尔坦克,雷兰德工厂制定了一套技术明细来判断一辆克伦威尔坦克是否符合作战标准,从源头上保证坦克有可靠的作战能力。
克伦威尔坦克
在诺曼底战场上,克伦威尔坦克受制于密布的沼泽和灌木丛,无法发挥高速优势,其较为脆弱的装甲也并不适宜中近距离拉锯战。当盟军推进到平原地带时,克伦威尔坦克凭借高速和惊人的可靠性冲锋在盟军的最前列,与先头部队一同攻占安特卫普。
当盟军跨过莱茵河后,彗星坦克投入战场,它迅速得到一线部队的青睐,英国装甲兵终于盼到了高速、机动性好、有惊人可靠性、防护能力与火力不逊于德国虎式坦克的完美巡洋坦克。彗星坦克也与盟军一起,将第三帝国送入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