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认为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五服”究竟代表什么?
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幼年时节,翻阅《论语》,始终不解宰予和孔子的对话,宰予不认可三年之丧,孔子为何斥责其为“不仁”?三年之丧到底起源于何处?
直到了解到古代关于“五服”的解释,才明白这段话真正的含义。
孔夫子是一位坚定的周礼尊崇者,他曾经说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从中便可看出他的坚决。
01“五服”的前世今生
因而,不懂“五服”,在阅读古代典籍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诸多的困惑。
周礼中“五服”究竟是什么意思?古代为何如此推崇“五服”?
查阅古典,《禹贡》中更先提到“五服”的概念,不过,那时候的“五服”的概念和今日有着巨大的差异。
做为一种行政制度存在于中华大地,周王朝的都城为镐京,镐京及其的数百里土地是周王室的直接管辖地,以镐京为圆心往外延伸,以五百公里为半径,形成一个标准的圆圈。
自圆心往外,共有分成五个同心圆,每一个圆所在的领域各有一个名字:侯、甸、绥、要、荒。五个名称可以理解为直尺上的刻度单位,自小到大。
慢慢地随着历史的推进,“五服”的概念又加入了其他的含义,“五服”指代的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这个含义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由于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无法确定。
不过从“五服”中出现的名字,可以推测出大概的年代。分封制起源于周朝,周朝初年,天下初定,为了巩固凭借姬家的江山社稷,周武王实行了分封制。
分封制的主要成员以姬家宗族人员为主,功臣和旧王朝的贵族是做为陪衬,为了显天子胸怀而存在。
由此可以看出,分封制的核心就是宗法制。
宗法制的存在使得“五服”的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犹如点滴水源,逐渐渗透到民间。
加之后来,汉朝时期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搭上了官家的快车,王庭的规矩自此定了下来。
无论身居何种要职,但凡家中直系亲属去世,必然要回家守孝。
古人称呼之为“丁忧”,若是皇帝不允许他回家,要他以国事为重,他可以拒绝皇帝的提议。
这种现象实属正常,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提到过,乡土社会的文化宛若水面上一圈圈的涟漪,每个人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向外延伸。
这种解释如同庖丁手里的那把宰牛刀,轻轻松松解开了《论语》中的诸多疑难杂症。诸如孔子为何说:“为政之道,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原因就是古代社会考虑事情的出发点先是自我,为了自我,可以牺牲家庭,为了家庭牺牲国家,为了国家可以忽略天下。
乡土社会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维持这样存在的就是“人情”,还是那个关于“涟漪”的比喻,围绕一个的涟漪越多,交集越多,证明这个人的社会影响力越大。
说了这么多,都在强调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甚至到今日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却被青年朋友忽略的核心概念——五服。
“五服”在乡土中国就是“涟漪”中最核心的存在,一个宗族能在一个地方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往往是家中男丁众多,其他宗族,畏惧于其势力,不敢冒犯。
今日之“五服”指的是以下五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五种事物皆是以服装的类型来命名。
今日之影视剧,许多没有文化的导演涌入市场,忽略了大量的文化细节,致使观众误认为五服就是白色的衣服,不同的人,名字就不同。
大谬矣,五种服装的从样式上就完全不一样,其中齐衰(音如催)是更高的礼仪,《红楼梦》中赵姨娘去世,他的亲子贾环需要遵守“斩衰”之礼,守孝三年。
贾宝玉做为家族继承人,需要遵守“齐衰”之礼,守孝的时间为一年。贾环的孝服必须是那种粗劣的白布,且服装的边边角角全部以毛边为住,显示此人衔哀致诚。
贾宝玉的衣服则次一个档次,可以不缀毛边,其余诸人的服装,以此类推,来表达血缘的亲疏远近。
有人会问:如此分别,难道就仅仅为了适用于葬礼吗?
02五服和近亲婚姻
非也,为何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能够绵延五千年,而始终焕发出勃勃生机,跟“五服”有着巨大的关系。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近亲血缘结婚,会导致孩子畸形。
提出这个理论的达尔文,由于没能控制住自己的爱意,和表妹结婚,因而导致孩子畸形。
古人在婚配的时候,往往喜欢翻阅宗谱,若是两个在“五服”血缘之内,则不允许两个人之间成婚。
古埃及为了保证王室血缘的纯正性,不允许外姓人员进入宫廷,结果后代以弱智、畸形居多。中国古代也出现过类似的状况,如吕后强行将汉惠帝的外甥女立为皇后,舅舅娶外甥女,成了一则笑话。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属于五服吗?他们两人之间不就出现了一段恋情吗?
答案是他们两个不在五服内,五服是以父亲的宗族为主,母系宗族不再考虑之内,除去必要的长幼,其余皆可以成婚,宋代词人陆游就和其表妹唐琬结婚。
因而,中国古代的贵族,每过一段时间也会出现一些智障,原因就是他们忽略了母系宗族的血缘。
不过,按照百分之百的比例计算,“五服”成功帮助中华民族躲过了百分五十的近亲联姻。
其次,五服文化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基因,一种不易为人察觉的潜意识,所以,时至今日,许多人都认为出了五服,不算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