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战争有多惨烈?非战斗死亡人数能占90%以上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3)530

在军事行动中有一个术语叫“非战斗减员”,这指的是并非因为战斗原因,而是因自然灾害、疾病、事故等原因导致的战斗力损失。在现代组织严密、后勤充分的军队当中,非战斗减员一般相对都很有限。但是在二战之前,非战斗减员往往相当严重,甚至占据90%以上,有时还会导致全军覆没。

在中国古代,其实就经常有大军疫病横行,难以征战的记录。这其实也不难理解,首先古代卫生条件极差,军队打仗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堆积在一起,平时吃喝拉撒,就非常容易造成传染病;如果一旦因战斗出现大量死伤,人畜尸体处理不及时,出现瘟疫的概率更几乎是百分之百;此外,古代没有近代的食品工艺和营养科学,士兵营养不足、细菌感染等的概率也很大;另外,古代劳师远征,各类保障措施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科学,因为气候原因导致的水土不服,也容易导致大量疾病减员。

古代战争有多惨烈?非战斗死亡人数能占90%以上

古代军队远征往往造成大范围瘟疫

以中国相关的战争为例,之一次 *** 战争时期,清军极为腐败无能,击毙的英军还不到百人,但是英军在浙江、广东因气候不适应,导致的伤亡极为惨重,英国随军记者记录:1840年7月13日—12月31日英军仅陆军在舟山因病死亡448人,其中死于痢疾者为218人,死于间歇性发烧者91人,死于腹泻者70人,其余的为各种不知名的疾病致死者。出现疾病的原因,除了不适应当地气候外,恶劣的卫生条件怕也是重要原因,毕竟在当时,一口干净的饮用水怕是都很难得。

日本人 *** 也付出同样沉重的代价。1874年牡丹社事件,日军打击台湾原住民,凭借精良的近代武器,在攻打原住民山寨的时候日军势如破竹,死亡仅12人,但是病死的却有561人,主要是因疟疾等热带疾病;而在之后的甲午战争中,日军死亡人数仅仅1000余人,但病死的却多达一万多人。

古代战争有多惨烈?非战斗死亡人数能占90%以上

在1874年和1895年,日军的饮食不当和台湾的热带气候均导致日军大规模病死

日本军人的因病死亡,除了通常原因外还有一个独有的因素就是“脚气病”,这指的不是现在因真菌导致的皮肤感染,而是因长期食用精米,缺乏维生素b导致的营养不良所致。因为日本古代长期贫瘠,精米十分珍贵,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政权高度重视军人,对其优先补给,大部分士兵均食用精米,但这最终却导致惨烈后果。直到日俄战争中,日军仍有近3万人死于疾病。

日本人当然会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当时世界上已经有研究发现改善饮食能有效降低脚气病,但日本人似乎迟了一步,1882年自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的森鸥外(也是著名文学家)就一直对此进行专门研究,坚信脚气病源细菌说,大肆抨击食物说,拒绝陆军采纳米麦混食。甲午战争后,日本窃据台湾,日本治台之初,他监调任台湾总督府陆军局军医部长,严禁陆军部队擅自提供米麦混食。结果,他驻台三个月内,将近两万五千名士兵中,有百分之九十罹患脚气病,二千余人病死,然后狼狈离开台湾。根据后世学者考证,他甚至有在公私文件上故意遗漏或篡改纪录的行为,以规避责任。继任台湾总督府陆军局军医部长的土岐赖德见到事态紧急准备进行米麦混食改革的时候,还受到返回东京担任陆军军医校校长的森鸥外的阻力,气得土岐赖德破口大骂。

古代战争有多惨烈?非战斗死亡人数能占90%以上

文学贡献极高的庸医森鸥外,使得日军死亡人数大大增加

中国方面的非战斗减员也相当惨重,这其中最惨烈的莫过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府的无能和残暴,导致大量壮丁的死亡。李宗仁回忆国军征壮丁,“粮饷待遇既微,致士兵恒苦营养不良,骨瘦如柴。医生、药品均极缺乏”,大量壮丁在路上死难。1944年时,任兵役部部长的鹿钟麟公开承认:“抗战七年来征兵达一千一百余万人,然实际到达战场者恐不及五百万人”。

古代战争有多惨烈?非战斗死亡人数能占90%以上

尽管抗战是民族大义,但国府在征壮丁途中的暴行决不能洗白

曾任北大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时任中国红十字会长的蒋梦麟先生甚至说:“以我当时估计,在八年抗战期内,未入军队而死亡的壮丁,其数不下一千四百万人”,当然蒋梦麟所提供的这个壮丁死亡数据很惊人,学术界一般对其持保留态度,但是即使是保守估计,壮丁死亡数百万人是毫无疑问的,这甚至比日军造成的损失都多,国府之无能可见一斑。

作者:云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3/495526.html

“古代战争有多惨烈?非战斗死亡人数能占90%以上” 的相关文章

古代打仗双方武将都会单挑 这种案例为何后面消失了

古代打仗双方武将都会单挑 这种案例为何后面消失了

还不知道:古代王朝以前两军对阵,首先会有武将单挑,为什么后来消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们常说,军事战争的进行,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文明的进步。我们如果以另一种时间审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文明的递进就是此种因素的推进。关于武将单挑的问题以前听过一...

陆逊在历史上的真实才能怎么样?

陆逊在历史上的真实才能怎么样?

说到三国时代后期的蜀汉与东吴挑大梁的人,蜀汉非诸葛亮莫属,东吴非陆逊莫属。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被合称为前四史,不论是史学价值还是文学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历来被视为良史。《三国志》全篇只有8人单独列传,其中6人都是一国之君,只...

曹植:曹魏宗室文学家,在世子之争中失去了曹操的信任与喜爱

曹植:曹魏宗室文学家,在世子之争中失去了曹操的信任与喜爱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

在经济与文化方面,顺治帝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经济与文化方面,顺治帝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顺治帝,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福临幼年登基,由摄政王多尔衮辅政。亲政后面对全国的抗清高潮,福临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同时注重恢复农业生产,...

钟绍京:唐朝宰相、书法家,晚年因罪事削爵但得以善终

钟绍京:唐朝宰相、书法家,晚年因罪事削爵但得以善终

钟绍京(659年-746年),字可大,唐朝宰相、书法家,三国时魏国太傅钟繇第17代世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钟绍京最初因擅长书法而入直凤阁,武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殿门榜皆其所题,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后随唐玄宗取得帝位,官至中书令...

古代官员很早就要上朝了 他们住哪里又是在哪里办公

古代官员很早就要上朝了 他们住哪里又是在哪里办公

还不了解:古代官员上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官员是如何解决上早朝时的住行问题的?早朝后又在哪办公呢?早朝是古代皇帝召集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的议会,在古代凡是能参与早朝的人都属于官职级别比较高,权力比较大的国家高官,但是实际上早朝却让这些人十分发愁,这主要就在于上...

古代皇家女人生活都是荣华富贵 她们寿命为何都不长寿

古代皇家女人生活都是荣华富贵 她们寿命为何都不长寿

对古代皇宫女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宫里的皇室女人那么享福为何大多寿命不长呢?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对古代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得不多,尤其是皇宫内的生活更是知之甚少,只是通过游览参观诸如故宫等旧的皇宫,和观看影视作品和书箱史料等大概了解到一些,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古时...

历史上真实的孝圣宪皇后,是如何在深宫中生存下来的?

历史上真实的孝圣宪皇后,是如何在深宫中生存下来的?

孝圣宪皇后,是乾隆皇帝之母,清代最长寿的皇太后。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很多年前一部《后宫甄嬛传》火遍了大江南北,在这部剧中,后宫嫔妃们争奇斗艳、互相倾轧的故事,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也是由于这部戏,很多观众认识了甄嬛这个人物。她在入宫前,原本是一个天真烂漫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