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4)570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质,稀疏平常得让人常常忽视它的美。然而,玻璃在历史上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与黄金、白银、宝石一样,是重要的贸易商品。

9月10日,长沙博物馆将推出“砂与火之歌——丝路玻璃文化展”,展览从玻璃的诞生讲起,以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的325件组世界古代玻璃为基础,结合国内出土的55件套玻璃器,共同呈现古代丝绸之路沿线五彩斑斓的玻璃世界,反映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乌瑟克大型项圈领饰,古埃及的贵族酷爱佩戴,象征社会地位、财富和身份的不同。公元前16—前13世纪,北美索不达米亚。

玻璃是人类随着文明的诞生而发明的最古老的人造材料之一。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玻璃制品出土于叙利亚阿姆克平原(Amuq Plain)的帖尔叶犹底(Tell Judeideh)遗址,其年代约在公元前三千纪早期。从青铜时代开始,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就始终闪烁着玻璃的光辉,欧亚大陆与北非各地发现了各个时期的大量玻璃遗存,从中可窥古代多文明之间科学技术、材料工艺、多边贸易、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等系列要素的传播、演变、交流和融合,持物者虽早已化为历史的尘埃,但数千年的琉璃光华,依然熠熠斑斓,讲述着文明的故事。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铸造串珠项链,迈锡尼,公元前14-前13世纪

中国新疆天山北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的一系列公元前二千纪早期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均是费昂斯材料的人造硅酸盐制品。约从 2500 年前的春秋末期开始,直至近世,玻璃珠饰、玻璃器物和玻璃工艺,由陆路、海路迤逦而至中原。在本土消化并根据东方的审美和需求再造后,中国古代玻璃工匠创造出如战国眼纹玻璃珠(俗称蜻蜓眼)、战汉铅钡玻璃、隋唐铅玻璃、宋元钾钙玻璃和清代官造玻璃的华彩,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玻璃工艺体系和艺术趣味,进而影响朝鲜半岛和日本,这无疑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吸收和融汇的典型例证。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铸花纹项链,迈锡尼,公元前14-前13世纪

早期玻璃大多是深蓝色或天蓝色,而且不透明,这是模仿青金石与绿松石等宝石的颜色而制成,这与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有关——认为这两种贵重石头拥有某种特殊力量。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长颈尖底瓶,早期卷芯成型玻璃的代表。这类器皿主要用来盛放昂贵的香油、香料和化妆品。公元前15世纪,北美索不达米亚。

最初的玻璃器受生产技术的限制,都很小巧,大多采用卷芯法技术 *** 而成,看起来和棒棒糖有些相似。这种技术在当时不仅费时还需要高超的技巧,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掌握。虽然同时期的玻璃工艺还有缠绕法、模具铸造法等,但生产规模都比较小, *** 难度也大,产量较低,玻璃便成为极其珍贵的东西。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爱神与战争之神——伊什塔尔之星玻璃吊坠,吊坠上面的八角星图案与西亚神话中的女神伊什塔尔有关。伊什塔尔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崇拜和思想观念中有重要地位,是星神之一。公元前14—前13世纪,北美索不达米亚。

中国的玻璃制品出现比较晚。西周墓葬出土的费昂斯珠管,其原材料及烧制过程和玻璃类似,但内部的砂粒尚未完全熔融,可视为玻璃制品的前身。而真正的玻璃,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春秋末战国初,距今也有2500年的历史了。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玻璃璧,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长沙博物馆藏。典型的仿玉玻璃器。此类玻璃璧集中出土于湖南地区尤其是长沙楚墓中,采用模具铸造法,属于本土铅钡玻璃。

玻璃在历史上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这与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玻璃是最常见的便宜普通材料截然相反。玻璃自产生起经历了两三千年的漫长岁月,直到公元前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时期吹制法发明之后,才逐步转变为日常用品的材料。在此之前,玻璃以其美丽的色彩、极少的数量,一直是少数上层人士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花瓣纹玻璃杯,公元前5—前4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西亚。此杯使用更优质的无色玻璃和模具铸造法制成,形状源自此时期的银器和铜器,一般用于宴会、祭礼和献酒仪式,在古代被视为奢侈品。

有模吹制、悬垂压花法、千花工艺等兴起,“马赛克”继续发展,玻璃制品的纹饰愈加丰富,玻璃工艺走向成熟,在罗马帝国被大量使用并向外广泛传播。其中,马赛克玻璃炫彩夺目,常见应用于宗教殿堂、宫廷浴室等。千花玻璃在古希腊和罗马非常贵重,也是罗马帝国玻璃制造业走向绽放的标志。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焰火纹千花玻璃碗,公元前1—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东地中海地区

金带玻璃瓶是一种特别华丽的早期罗马玻璃香水瓶,被视为古希腊之后,地中海地区高度发达的古代玻璃 *** 技术巅峰。 *** 工艺涉及夹金、有模吹制和特殊着色等。金带玻璃在当时无疑是贵族才能拥有的奢侈品。但是随着玻璃吹制工艺的普及,它们很快被自由吹制而成的透明玻璃器皿代替。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金带纹玻璃瓶,公元前1—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意大利

在我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进口的玻璃器是士族大户“斗富”的宝物之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伊朗高原,这时候正是萨珊王朝(西亚大部分地区)时期。萨珊玻璃器皿造型古朴,喜欢用连续的圆形做装饰。我国六朝世族大墓出土的萨珊圆形磨花玻璃器均为稀罕珍品。直到明代之前,精美的玻璃器的价值依然高于黄金。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凹圆形磨花玻璃碗,公元5—7世纪(萨珊王朝),伊朗

由于玻璃器华美、昂贵,在历史上与黄金、白银、宝石一样,是重要的贸易商品。玻璃作为从西方输入中国的主要贸易品之一,同时玻璃技术也由西向东逐渐传入中国。

春秋末战国初,原产于地中海东岸的玻璃珠饰沿着中亚地区传入中原,并带来了蜻蜓眼 *** 技术,成为东西方古代贸易、文化交流融合的更佳例证。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玻璃制造业的发展,一些典型中国风格的玻璃制品随之产生,其中以仿玉玻璃璧、剑饰和印章更具特色。这些玻璃制品相对集中地出土在以长沙为中心的战国晚期墓葬中。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蜻蜓眼玻璃珠,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长沙博物馆藏

随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文明有了更直接的接触。玻璃吹制技术的革新发展,推动了玻璃制造业的世界大流行,不仅盛行于罗马帝国,还远播至西亚各地,并通过海上、陆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和日本,影响深远。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带柄玻璃瓶,公元3—5世纪(罗马帝国),东地中海地区。古希腊罗马常见的玻璃器造型,是自由吹制成型,流行于地中海东岸,对萨珊波斯银壶和我国瓷器均有深远的影响。

到唐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帛画上可见磨花玻璃器,为萨珊玻璃或带有萨珊风格的早期 *** 玻璃。这些异域玻璃器常盛放鲜花,或托于菩萨手中,或供于佛前。宋辽时期, *** 玻璃瓶输入中国并成为贵族佳器和佛寺珍品。其中辽代贵族墓中出土不少 *** 带把玻璃瓶和银质执壶。经由中国,带把玻璃瓶传至日本,珍藏于正仓院。带把玻璃瓶是文明交融的见证物。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磨花玻璃杯,公元6—7世纪,伊朗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自由吹制带把玻璃瓶,公元9—10世纪,伊朗

丝绸之路上的东西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互动。玻璃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直接见证,为丝绸之路增添了绚丽灿烂的色彩,同时也证明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展览将持续至12月11日。

(本文根据长沙博物馆、澎湃新闻过往报道等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 *** 徽

校对:栾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3/495599.html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的相关文章

宋庠:北宋大臣、文学家,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

宋庠:北宋大臣、文学家,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开封府雍丘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

古代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古代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还不知道:古代宫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真正的宫斗是什么样的?近几年,清宫剧非常受观众们欢迎,尤其是女性观众,看后宫皇后和众多妃嫔们为了争夺利益和皇帝的宠爱而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着实有意思。在清宫剧中,后宫的斗争激烈程度丝毫不比朝堂之上的政治斗争差,也是你死...

杨贵妃的真实体重你知道是多少吗?

杨贵妃的真实体重你知道是多少吗?

杨贵妃的真实体重你知道是多少吗?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杨玉环,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从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史料记载,她体型肥胖,正巧她处于以胖为美的时期,这也决定了她能脱颖而出。杨玉环...

褚遂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在唐代政坛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褚遂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在唐代政坛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

在古代,宫女犯错之后皇后是如何处罚她们的

在古代,宫女犯错之后皇后是如何处罚她们的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们的身份等级有着很严格的规定。而在后宫之中,除了皇帝,权力最大的便会皇后了,此人有号令三宫的权力,后宫大事,皆由其做主。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皇后虽然位居高位,但是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比如她虽...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到了明代,国民平均寿命相比元朝从39岁提升到43岁,放到贵族群体中,这个平均值只会更高,但朱家皇族却一直低于平均线,从朱标到朱瞻基,一直有一种诅咒般的诡异,朱标是37岁去世的,而朱瞻基,跟他“伯祖”(朱标)一样,也是3...

历史上真实的潘美是个什么样的人?形象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潘美是个什么样的人?形象如何?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北宋开国名将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了很多的优秀作品,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当然,历史的流传是需要时间的,而时间又是容易将事实给磨灭的,因此在文化...

在古代皇帝为何大都短命?康熙和乾隆为何能长寿?

在古代皇帝为何大都短命?康熙和乾隆为何能长寿?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古代百姓人人都羡慕天子,那是个权力达到顶峰的君王将相,拥有对管理国家的绝对话语权。可如果站在皇帝的角度来看,这个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文武百官、天下百姓,有时候还得疲于应付外敌入侵,皇帝也是人,他们哪有那么多精力去权衡这些身边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