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精美短文的“三个诀窍”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4)490

古代流传下来的百十来字“豆腐块儿”散文,犹如晶莹剔透的宝石,历经无数次遴选,穿越千百年,仍“屹立”于当今文选和课本之中,令人赞叹。这些精美短文具有“三个诀窍”。

之一,立意独到。譬如,150余字的《杂说四》(韩愈),提出与一般见解相悖的观点。人们常说:“缺人才啊。”该文却振臂高呼:“不缺人才,缺的是赏识人才的人!”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请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如,仅68字的《武帝求茂才异等诏》(刘彻),是官府通告,提出要聘用有缺点的“茂材异等”!这跟古往今来征求人才时罗列一条条优异资质大相径庭——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再如,仅百余字的《爱莲说》明确打出“与前人不同”的大旗,高调宣称:“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如果是写人的精粹短文,目光瞄向的,是不同于常人的独特风骨。如170余字的《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写了鲜见的奇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穷得叮当响,却不胜其乐;读书随兴之所至,不追根穷源;有酒就喝个痛快,写文章自己看着高兴就行——刻画出一种特立独行的志趣和精神追求。

第二,论据精当、给力。如上述《武帝求茂才异等诏》总共四句话,第二、三句给出两个论据。一个是“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意即虽有缺点,能建功立业,就是有大本领的人,强调“看人看大处”。另一个是“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意即对有缺点的人,“关键在管理”。两论据精辟有力独到,不容置辩。

再如,80余字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着力刻画写承天寺之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写“静”的论据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也就是月下翠竹、柏树的斑驳“影子”。环境寂静,才能注意到竹树倩影;内心宁静,方有心思从地上疏影联想到池中水藻——别出心裁的“影子论据”营造出环境和内心的“双重安静”,让承天寺之静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语言洗练、易懂。试看以下几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杂说四》)、“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句句干净、好懂。

其实,现代优秀白话短篇,同样蕴含“三个诀窍”。试看160来字的《山茶花》(郭沫若):

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

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

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衬着浓碧的山茶叶——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味。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样了。

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

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

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

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

写秋天的韵味不写辽阔天地间的花草树木、山河原野,而是将“笔路”一转,指向室内,赞美插在铁壶里的山茶花。这是“独到的立意”。“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是写“味”,“白色的鲜花”是写“色”, “味”与“色”共同构成“山茶花体现纯美秋韵”“精当、有力的论据”。语言亦简洁、易懂——同样显现出“三个诀窍”。

“三个诀窍”跟清代桐城派姚鼐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相契合,关涉文章的“论点”“论据”“语言”,是在回答“想说啥?”“根据是啥?”“怎么说?”三个属文的基本问题。

“论点”如“货”,“论据”似“船”,“船”坚不漏,“货”才安稳如山。“语言”好比吹帆之风,罡风劲吹,“货”才运得远。

贯彻之一个“诀窍”,须深入观察、独立思考。贯彻第二个“诀窍”,重在一个“细”字。清代说书人柳敬亭为说明“武松的英雄气概”,采用了一个极为细小的“论据”:武松走进酒店,店内空无一人,便高叫一声,震得店内空缸空瓮都发出一片“嗡嗡”声。这个细微“论据”顿时把武松高大魁梧、气概不凡的形象凸显起来。贯彻第三个“诀窍”,宜“以口语为主,杂以书面词语”,使语言既流畅易懂,又不失文采。

“三个诀窍”不仅是写短文的好帮手,对写好长篇也颇具启示意义。

(作者:杜永道,系《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5603.html

“古代精美短文的“三个诀窍”” 的相关文章

王弘: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弘: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弘(379年-432年),字休元,琅琊郡临沂县人,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东晋丞相王导曾孙,中领军王洽之孙,司徒王珣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弘出身琅琊王氏,年少好学,以清悟知名,会稽王司马道子辟为主簿,迁江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康。刘裕即位,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

裴度:唐朝中期名相、文学家,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

裴度:唐朝中期名相、文学家,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

历史上吴三桂反清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上吴三桂反清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历史上,总是会有许多的真相是被埋没了的,人们往往只能够看到其表面上的事情,因此遭受蒙蔽不清楚其内部却包裹着的真相。就例如吴三桂的反清复明大计,看似是他再一次造反,但其实他根本就不想造反,而...

在古代皇帝为何会出现子嗣缺少的现象?

在古代皇帝为何会出现子嗣缺少的现象?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古代,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为了延续皇家血脉,继续皇族的统治,皇帝的后宫就会充实非常多的妃子,这就是俗称的“三宫六院”。娶这么多的妃子,就是为了诞生更多的子嗣,但在很多历史记载中发现,并不是每个嫔妃都能怀孕从而生下子嗣的,而在后宫...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是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是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

苏颋(670-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尚书左仆射苏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苏颋自幼聪明过人,后进士及第,初授乌程县尉,迁太子左司御率府胄曹、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等职,迁工部侍郎,其父苏瑰死后袭...

古代后宫贵人升为嫔,可以享受哪些特权?

古代后宫贵人升为嫔,可以享受哪些特权?

古代后宫贵人升为“嫔”,可以享受哪些特权?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近几年来,清宫剧非常受欢迎!比如《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等,都引起热烈的讨论;与其他类型的古装剧不同,宫廷题材的影视剧着重描写后宫女子的一生,或明争暗斗、或爱恨情仇,都让观众们大呼过瘾!不过,有时后宫女子...

在古代战场上很多士兵愿意站在第一排的原因是什么

在古代战场上很多士兵愿意站在第一排的原因是什么

在朝代的更替中,免不了战争。除了内部争夺统治权,还有对外敌的用兵。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这个是有多种因素组成的,古代排军布阵时一般会将精锐摆布在阵前,这些士兵通常军纪较好。其次,作为最精锐的力量,他们可是军队的中坚力量,虽然危险系数较高,但通常防护也是做得最好的。最后,就是赏罚分明...

香妃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她的原型是谁?

香妃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她的原型是谁?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清朝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一个风流多情的帝王,身边佳丽无数。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当年的《还珠格格》曾让香妃火遍全中国,可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样的一个奇女子吗?据《清史稿》和《清皇室四谱》记载,乾隆帝的后宫确实有一位来自西域的妃子,只是她的封号不是香妃,而是容妃。这位容妃与《还珠格...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